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培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玉米
  • 4篇CRY1AC
  • 3篇群落
  • 3篇群落多样性
  • 3篇转基因
  • 3篇转基因玉米
  • 3篇节肢动物
  • 3篇基因
  • 3篇基因玉米
  • 3篇CRY1AC...
  • 2篇锈菌
  • 2篇条锈菌
  • 1篇锈病
  • 1篇亚洲玉米螟
  • 1篇玉米螟
  • 1篇条锈病
  • 1篇侵染
  • 1篇转录
  • 1篇转录因子
  • 1篇小麦

机构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青海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作者

  • 6篇王培
  • 3篇王应伦
  • 2篇王凤涛
  • 2篇冯晶
  • 2篇蔺瑞明
  • 1篇王振营
  • 1篇郭青云
  • 1篇何康来

传媒

  • 2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生物技术进展
  • 1篇中国植物保护...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2
  • 3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转cry1Ac基因玉米对玉米田非靶标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转基因玉米已在17个国家商业化种植,全球转基因玉米种植率已达24%。转Bt(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基因玉米为亚洲玉米螟[Ostrinina furnacalis(Guenée)]的...
王培王应伦王振营何康来
关键词:转基因玉米CRY1AC基因节肢动物
转cry1Ac基因玉米对玉米田非靶标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王培王应伦王振营何康来
关键词:转基因玉米CRY1AC基因节肢动物
转cry1Ac玉米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评价被引量:21
2012年
目标性状的有效性评价是转Bt基因抗虫玉米研发和安全性评价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室内生测和田间人工接虫鉴定研究了转cry1Ac玉米纯合群体BT-X和分离群体BT-38、BT-181、BT-43、BT-105等转化事件Cry1Ac蛋白的表达量以及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的室内杀虫和田间抗虫效果。转cry1Ac玉米鲜组织中Cry1Ac蛋白含量在44.07~438.00 ng/g之间,不同转化事件及不同组织之间差异显著,其中BT-X鲜花丝中Bt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未展开心叶。室内生测试验中除BT-43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外,取食其它转基因玉米心叶的亚洲玉米螟初孵幼虫6或7天的存活率为0~15.3%,显著低于非转基因对照;取食夏播BT-X鲜花丝6天的幼虫存活率为62.5%,显著低于Bt11及非转基因对照。田间心叶期接虫鉴定显示BT-X高抗亚洲玉米螟。说明转cry1Ac玉米BT-X、BT-181、BT-38和BT-105对亚洲玉米螟有很高的杀虫作用,BT-X田间抗虫效果良好。
王培何康来王振营王应伦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酶联免疫法
转cry1Ac基因玉米对玉米田非靶标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转基因玉米已在17个国家商业化种植,全球转基因玉米种植率已达24%。转Bt(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基因玉米为亚洲玉米螟[Ostrinina furnacalis(Guenee)]的防治提供了...
王培王应伦王振营何康来
关键词:转基因玉米CRY1AC基因节肢动物
文献传递
小麦接种条锈菌前不同光强及光照时间对病菌侵染及发病情况的影响
2019年
由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uccinia striiformis f.sp. tritici(Pst)引起的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条锈病的流行多受环境中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在条锈病标样接种和病菌繁殖中常重视接种后的光照条件,而忽视接种前繁菌苗的光照条件。de Vallavieille-Pope et al.(2002)在建立小麦条锈病流行模型时,发现小麦在接菌前增加光量能够提高条锈菌的侵染效率。
张慧丽王培王培王凤涛冯晶蔺瑞明
关键词:病菌侵染光照时间条锈菌接种发病情况光强
小麦NTL转录因子的全基因组鉴定及其在小麦与条锈菌互作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分析
2019年
NTL(NAC with transmembrane motif 1-like,NTM1-LIKE)类转录因子是NAC转录因子家族的一员,其特征是除NAC结构域外,C末端具有跨膜结构域。NTL转录因子已被证实在植物发育以及响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小麦中NTLs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此,对小麦中NTL类转录因子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并分析NTLs的系统发育、基因结构、保守基序及其在小麦与亲和条锈菌互作过程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在小麦中有17个NTLs,属于7个同源群,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亚细胞定位的预测分析结果显示,NTL转录因子在细胞核、质膜、叶绿体类囊体及内质网膜都有定位信号的出现。此外,部分NTL转录因子的表达受小麦与条锈菌亲和互作的诱导。研究结果为小麦NTL转录因子家族的功能分析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王培王培王凤涛冯晶郭青云冯晶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NAC转录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