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震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上海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篇植物
  • 2篇植物特征
  • 2篇软性填料
  • 2篇水环境
  • 2篇填料
  • 2篇群落
  • 2篇群落结构
  • 2篇黑臭
  • 2篇黑臭河水
  • 2篇浮游
  • 2篇浮游植物
  • 1篇新型生物
  • 1篇英文
  • 1篇预处理
  • 1篇生物膜
  • 1篇梭鱼草
  • 1篇料槽

机构

  • 4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安徽建筑工业...

作者

  • 4篇张勇
  • 4篇黄民生
  • 4篇何岩
  • 4篇潘震
  • 2篇吴小慧
  • 2篇程庆霖
  • 2篇童敏
  • 2篇张丹
  • 1篇曹承进

传媒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净水技术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Agricu...

年份

  • 4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SFTWs中浮游植物特征及其与水环境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SFTWS中浮游植物特征及其与水环境的相关性。[方法]以上海虹桥交通枢纽河段的梯级生态浮床系统为研究对象,探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数及其与水质净化效果的相关性。[结果]该河段共鉴得浮游植物7门57种。其中,蓝藻门12种,隐藻门2种,硅藻门10种,黄藻门1种,裸藻门7种,甲藻门1种,绿藻门24种;浮游植物优势种多为蓝藻门、硅藻门和绿藻门;生物密度远大于10×105ind./L,均为富营养型;香侬指数为0.6~2.2,丰富度为0.5~2.5,均匀度为0.35~0.85,说明水体属于富营养型;生物密度和种类与温度和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浮游植物对N的吸收是系统除N的重要途径。[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城市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提供了参考。
张丹吴小慧黄民生何岩张勇童敏潘震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生物栅-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黑臭河水的中试处理被引量:6
2011年
针对黑臭河水溶解氧极低、有机物污染重的特点,充分利用生物栅技术和人工湿地技术组合而成生物栅-复合人工湿地系统(BFG-IVCWs),来净化黑臭河水降低COD等污染物质。试验结果表明:软性填料槽对COD的去除率为30%-40%,人工湿地对COD的去除率保持在45%,梭鱼草及蜂巢石对COD去除效果明显。该系统运行期间TP去除率为58.13%-83.25%,对TN去除效果初期较好,达到58.14%。
潘震张勇黄民生何岩程庆霖
关键词:黑臭河水软性填料梭鱼草
SFTWs中浮游植物特征及其与水环境的相关性研究(摘要)(英文)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SFTWS中浮游植物特征及其与水环境的相关性。[方法]以上海虹桥交通枢纽河段的梯级生态浮床系统为研究对象,探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数及其与水质净化效果的相关性。[结果]该河段共鉴得浮游植物7门57种。其中,蓝藻门12种,隐藻门2种,硅藻门10种,黄藻门1种,裸藻门7种,甲藻门1种,绿藻门24种;浮游植物优势种多为蓝藻门、硅藻门和绿藻门;生物密度远大于10×105ind./L,均为富营养型;香侬指数为0.6~2.2,丰富度为0.5~2.5,均匀度为0.35~0.85,说明水体属于富营养型;生物密度和种类与温度和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浮游植物对N的吸收是系统除N的重要途径。[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城市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提供了参考。
张丹吴小慧黄民生何岩张勇童敏潘震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新型生物填料槽预处理黑臭河水的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本试验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后续人工湿地处理黑臭河水的效能.试验结果显示,新型软性填料槽对于CODCr,NH3-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6.63%,29.41%和29.22%,均高于空白对照槽.扫描电镜分析表明,新型软性填料具有纤维状、比表面积大且易于挂膜的特点,可用于黑臭水体生态系统的修复,且可作为人工湿地技术一种很好的补充.
程庆霖张勇黄民生潘震何岩曹承进
关键词:黑臭河水软性填料预处理生物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