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柳万里

作品数:8 被引量:6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4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结构面
  • 2篇滑坡
  • 1篇堆积层
  • 1篇堆积层滑坡
  • 1篇盐岩
  • 1篇岩石力学
  • 1篇应力-应变曲...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折线型
  • 1篇水作用
  • 1篇碳酸
  • 1篇碳酸盐
  • 1篇碳酸盐岩
  • 1篇泥岩
  • 1篇盆地
  • 1篇黏聚力
  • 1篇稳定性
  • 1篇物理力学特性
  • 1篇物理模型试验
  • 1篇细观

机构

  • 8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四川省交通运...

作者

  • 8篇晏鄂川
  • 8篇柳万里
  • 1篇肖尚德
  • 1篇王鲁男
  • 1篇陆文博
  • 1篇高旭

传媒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山地学报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安全与环境工...
  • 1篇地质科技通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落石运动特征试验及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被引量:9
2021年
危岩崩落时会与坡面碰撞解体为块径不同的落石,而落石运动特征影响因素众多,导致难以准确预测落石运动全过程。本文以湖北汤池峡崩塌为例,在调查分析崩塌区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开展现场危岩清除试验,通过拍摄危岩崩落过程获取落石运动数据,并采用Rockfall软件对比研究落石运动特征,结果表明,当法向恢复系数Rn=0.37、切向恢复系数Rt=0.87、粗糙度f=6°、摩擦角α=30°时,模拟结果与现场试验吻合较好,该参数组合可准确表征落石运动过程。基于Rockfall软件的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发现,不同因素对落石运动特征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制存在差异,尤以α对落石运动的影响机制最为复杂。当选取因素单位变化率为敏感性排序依据时,对于落石运动距离、弹跳高度和总动能而言,Rn、Rt、f、α、m(落石质量)、H(初始高程)等因素的敏感性排序分别为:Rt>Rn>f>H>m、H>Rt>Rn>f、m>Rn>H>Rt>f。本文相关成果可指导落石影响范围与危害程度判定,并为崩塌防治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柳万里晏鄂川魏鹏飞李丽华
关键词:落石
折线型复合式滑坡渐进破坏稳定性状态的力学判别被引量:1
2023年
折线型复合式滑坡各区段岩土体性质及应力状态的差异加剧了稳定性判别的难度,以该类滑坡为对象,研究其渐进破坏稳定性状态演化的力学判别。结合滑带土应变软化特性构建滑坡力学模型,将其渐进破坏过程划分为8个演化阶段,并依据静力平衡条件及传递系数法建立与之对应的稳定性计算方程,以示滑坡渐进发展中由首尾向中部区段间的荷载传递机制,揭示滑坡局部和整体所受荷载、应力分布与稳定性状态间的量化差异及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演化初期滑坡稳定性降幅较小,当渐进破坏发展至中部锁固段时,滑坡稳定性开始大幅衰减。处于滑坡自主助力阶段之前于首尾两端布设的防治工程将是节能高效的,若处于该阶段内则需结合扰动荷载传递位置及自主荷载积累的大小来判定防治部位,错过该治理关键阶段应考虑以锁固段的稳定为主。
杜毅晏鄂川蔡静森高旭柳万里
关键词:荷载传递
库水变动下堆积层滑坡加卸载响应规律与稳定性预测被引量:4
2016年
三峡库区堆积层滑坡稳定性受库水位变动影响十分明显,库水变动下堆积层滑坡的演化过程与稳定性预测研究对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库水变动与滑坡变形的响应关系,建立库水动力加卸载与位移速率响应耦合的加卸载响应比预测模型;建立库水变动与滑坡稳定系数的响应关系,进而确定库水变动下滑坡体的渗流场类型,并以滑坡稳定系数的变化率的正负来判断库水变动的加卸载作用。以黄莲树滑坡为例,预测其稳定性,并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黄莲树滑坡水平方向位移变化与库水变动存在响应关系,且响应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库水变动下该滑坡的渗流场属于动水压力型,每个水文年中库水动力对滑坡有6个月为加载过程,1个月为卸载过程;滑坡监测点的加卸载响应比在2011年出现整体上升并大于1,揭示滑坡趋于失稳,对库水变动加卸载作用的响应加强。结论得到了宏观变形破坏迹象的验证,说明改进的加卸载响应比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
王鲁男晏鄂川陆文博柳万里
关键词:滑坡预测加卸载响应比
恩施盆地典型红砂岩斜坡破坏机理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恩施城市建设中盆地内红砂岩斜坡破坏较为严重,其中结构面控制的逆向红砂岩斜坡破坏现象普遍。以恩施市内凤凰山公园斜坡为典型实例,研究其变形破坏过程与机理。工程地质调查与室内岩体物理力学试验研究表明,该类红砂岩斜坡破坏的影响因素为斜坡地质结构构造、地层岩性与工程诱发因素。基于物理模型试验再现了该类斜坡失稳破坏的全过程,通过坡体位移监测、有机玻璃投影监测与宏观变形拍照记录分析了斜坡的变形破坏机理,并采用离散元法数值模拟对比验证了该类斜坡破坏机理。结果表明,该类斜坡的稳定性状态主要由结构面控制,在工程开挖的作用下,斜坡沿结构面必发生失稳破坏。鉴于此,工程建设中必需对该类斜坡进行合理的边坡设计,防止出现不同规模的失稳滑动现象。
杜毅晏鄂川肖尚德柳万里柳万里
关键词:物理模型试验离散元模拟
断续结构面控制的危岩稳定可靠度分析方法被引量:11
2019年
滑动破坏模式下的危岩体稳定可靠度多受断续结构面控制,结构面连通率、分段强度与危岩所受作用力参数的变异性使得危岩可靠度存在不确定性,为此,提出断续结构面控制的危岩稳定可靠度分析方法.基于蒙特卡罗法建立考虑结构面与危岩所受作用力参数不确定性的危岩体可靠度计算方法,结合正交试验分析各因素对应失稳概率的敏感性并确立主导因素,最终通过响应面设计,分析主导因素参数变异性对可靠度的影响规律.南门湾危岩带研究表明,连通率与未贯通段黏聚力为影响危岩体可靠度的主导因素,二者参数的变异性对危岩体可靠度的影响规律受其均值大小控制,当参数均值的取值使得危岩体趋于失稳状态时,其失稳概率随变异系数减小而升高,低变异性参数可能导致可靠度评估过于保守;当参数均值的取值使得危岩体偏向稳定状态时,变异系数同失稳概率呈正相关,低变异性参数可能造成危岩体可靠度的非保守估计.所得结论可为该类危岩体可靠性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杜毅晏鄂川蔡静森胡显明柳万里
关键词:不确定性连通率可靠度分析
通城花岗岩残积土的物理力学特性及工程安全性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鄂东南通城地区分布着红色和白色两类花岗岩残积土,其物理力学特性存在明显的差异。以通城地区所选取的两类花岗岩残积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土工试验、X射线衍射试验和三轴剪切等相关试验,对比研究了两类花岗岩残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矿物组成、固结压缩性和抗剪强度特性等。结果表明:红色花岗岩残积土细粒组分含量相对较高,为含砂黏土,白色花岗岩残积土为粉土质砂砾;两类花岗岩残积土的矿物成分均以石英、长石、云母和高岭石等为主,而红色花岗岩残积土中高岭石的含量相对更高;红色花岗岩残积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形态随围压的变化存在转型现象,其固结变化体积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但红色花岗岩残积土的固结变形偏大,路基边坡填土时可优先选用白色花岗岩残积土,以降低路面沉降;两类花岗岩残积土的抗剪强度参数c、?值与含水率呈负相关关系,红色花岗岩残积土的抗剪强度高于白色花岗岩残积土,且水对红色花岗岩残积土的影响更为明显,因此在进行路基边坡填土时可选用低含水率的红色花岗岩残积土,以提高边坡的工程安全性。
戴航晏鄂川谭延嗣柳万里
关键词:花岗岩残积土物理力学特性矿物成分抗剪强度应力-应变曲线
南漳保康两县碳酸盐岩崩塌发育特征及影响程度分区被引量:5
2020年
近年来,南漳保康两县碳酸盐岩分布区崩塌频发,造成严重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基于两县1∶5万地灾详查的32处碳酸盐岩崩塌资料,从时空分布、规模特征、发育层位、构造部位及破坏模式等角度分析了崩塌发育特征,据此将其概括为5种类型。然后,以相关影响程度分区理论为指导,采用软件将两县碳酸盐岩分布区按崩塌影响程度分为直接影响区与非直接影响区,并针对各分区特征提出了相应的崩塌防治建议。最后,选取保康县汤池峡崩塌为典型实例,基于崩塌发育特征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防治措施。该成果可系统深入地揭示同类型崩塌或隐患点的发育特征并指导其早期识别与防范工作,对提高崩塌防灾减灾工作认识具有现实意义。
柳万里晏鄂川戴航魏鹏飞李丽华
关键词:碳酸盐岩崩塌发育特征
巴东组泥岩水作用的特征强度及其能量演化规律研究被引量:33
2020年
为探讨饱水作用对巴东组泥岩的强度参数与变形特性及其能量演化的影响规律,进而建立力学特性、能量演化以及微裂纹发育三者间的内在联系,首先开展天然与饱和状态下泥岩的单轴压缩试验,采用应变曲线法确定特征强度,定量比较分析泥岩特征强度的劣化规律和能量参数的数值差异,深入挖掘泥岩水岩作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特征,据此给出泥岩饱水软化机制的能量解释。试验发现饱水作用对泥岩力学特性的影响表现为特征强度降低、脆性变形减弱、塑性变形增强、各变形段差异明显,对泥岩能量演化的影响表现为饱水后岩石吸能与释能性质减弱、耗能性质增强、各段的能量分配规律不同。随后,基于试验数据依托颗粒流软件虚拟实现同等条件下的数值试验,分析模拟试样微裂纹发育特征与能量演化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揭示泥岩能量演化的微细观机制。结果表明颗粒流理论在从细观力学角度解释岩石损伤破坏机制方面具有优越性,为岩石非均质特性的微细观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柳万里晏鄂川戴航杜毅肖炜波赵松
关键词:岩石力学巴东组水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