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柯琦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艺术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学
  • 2篇艺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戏曲
  • 2篇汉剧
  • 1篇对仗
  • 1篇行当
  • 1篇叙事
  • 1篇叙事结构
  • 1篇选集
  • 1篇元杂剧
  • 1篇杂剧
  • 1篇衰微
  • 1篇题序
  • 1篇吴派
  • 1篇戏曲改良
  • 1篇戏曲结构
  • 1篇笺注
  • 1篇脚色
  • 1篇公会
  • 1篇访谈
  • 1篇访谈录
  • 1篇《四郎探母》

机构

  • 5篇武汉大学
  • 1篇湖北大学

作者

  • 5篇柯琦
  • 1篇黄斌

传媒

  • 2篇戏剧艺术
  • 2篇文化遗产
  • 1篇戏曲研究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末脚”职能的生成及演化——从“末脚”的衰微谈起被引量:1
2014年
"末脚"是戏曲行当体系中最特殊的部分。前人的"末脚"研究多集中于其起源,但因材料匮乏而聚讼纷纭,而且甚少注意到清末以来"末脚"在京昆等主流剧种中绝迹这一现象。本文从"末脚"的衰微入手,从戏班与剧本两个层面考察其主要职能:戏班中的领导者,剧本中的指挥者。"末脚"衰微的实质是其"领导权"的丧失。本文运用中国艺术"模块化"和"规模化"生产的理论,揭示高度分工的脚色体制是"末脚"领导职能生成的深层原因,并认为这导致南戏中"末"的名目(象征戏班领导权)从主演(杂剧中的末泥)过渡到了调度者(杂剧中的引戏)身上。文人传奇将其化为"代曲家立言"的特殊脚色,使剧本中的"末脚"与戏班中的"副末"分离,后者取代前者成为领班脚色。
柯琦
关键词:脚色行当
戏曲双线结构的诗学源流被引量:2
2017年
双线结构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基本结构形态之一。前人研究往往就叙事文体来研究叙事结构,将戏曲与小说并置,忽略了更大的文学传统尤其是诗学传统对戏曲的影响。戏曲双线结构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典诗学中的对仗结构,《孔雀东南飞》由单线衍生成双线即是其先声。早期南戏已经形成了较为工整的双线结构,《琵琶记》遵循着对仗结构"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的美学取向,完善了双线结构。而超越单纯工整的骈对,在此基础上以散对骈,进入"奇偶适变"的更高层面的辩证对应,本就是古典诗学的题中应有之意。元明以来,戏曲被逐步纳入"文体代嬗"的文学谱系中,自然也开始承续着更为广阔的文学传统:以家国兴亡对应工整的生旦离合,超越单纯骈对,形成了离合与兴亡并举的双重结构。
柯琦
关键词:戏曲结构叙事结构对仗
戏曲改良运动中汉剧公会的运营与困境被引量:1
2016年
戏曲改良运动中,一批取代"精忠庙"等旧式同业组织的新型戏曲公会纷纷建立,如北京正乐育化会、上海伶界联合会等。相较于陕西易俗社等新型班社,他们平台更高,却普遍面临困境,都有着从踌躇满志到步履维艰的相似轨迹。而汉剧公会作为其中典型,既是旧式老郎庙的延续;又是戏曲改良运动的直接产物,其诞生之初就有着鲜明的民主性和革新性。但其新旧参半的运营模式,则存在着职责不明、业务不专等问题。究其原因:一是旧的权威体制已经破产,但新民主议事的章程并未深入人心;二是"戏班"这一实体在公会中消失,组织由戏班联合体过渡到伶人同业公会,使得汉剧公会缺乏相应的控制力、行政层次和管理人员。其运营与困境都揭示着汉剧发展的深层趋势,其探索也为国人戏曲观念的转型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柯琦
关键词:戏曲改良
传承“吴派”一炷香--汉剧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程良美访谈录
2016年
程良美,1940年生,湖北汉阳人,中共党员。汉剧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一级演员,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959年6月毕业于武汉市戏曲学校,并分配到武汉汉剧院从事汉剧表演艺术工作至今,1986年任武汉汉剧院演出团业务团长,1995年任陈伯华艺术基金会主任。
黄斌柯琦
关键词:吴派《四郎探母》
韵散离合——从宋元词曲选集的题序与笺注看元杂剧的宾白
2017年
《元刊杂剧三十种》的宾白为何异乎寻常的“简略”,一直是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臧懋循在《元曲选序》中提及:“或又谓主司所定题目外,止曲名及韵耳,其宾白则演剧时伶人白为之……此皆予所不辩。”
柯琦
关键词:宾白题序元杂剧笺注选集词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