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秋芳

作品数:6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水貂
  • 4篇SCAR
  • 3篇食毛症
  • 3篇自咬症
  • 2篇遗传病
  • 2篇遗传病因
  • 2篇分子标记
  • 2篇RAPD
  • 2篇病因
  • 1篇多基因
  • 1篇多基因家族
  • 1篇性别
  • 1篇育种
  • 1篇年龄
  • 1篇细胞
  • 1篇细胞表面
  • 1篇免疫应答
  • 1篇抗病
  • 1篇抗病育种
  • 1篇基因

机构

  • 6篇东北农业大学

作者

  • 6篇李秋芳
  • 5篇白秀娟
  • 3篇杜智恒
  • 2篇刘宗岳
  • 2篇杨春山
  • 2篇魏来
  • 1篇刘诚刚
  • 1篇王星
  • 1篇付晶
  • 1篇宁方勇
  • 1篇吕晶

传媒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畜牧兽医学报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年份

  • 2篇2011
  • 4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水貂品种、性别、年龄及外源褪黑激素与食毛症发病率相关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对大连水貂场5个品种水貂食毛症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不同品种、性别、年龄及埋植外源褪黑激素等因素与水貂食毛症发病率的相关性,以探讨水貂食毛症的病因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金州黑、咖啡、银蓝、红眼白、美国短毛黑5个品种种间差异对食毛症的发病率影响显著(P<0.05),其中咖啡水貂发病率最高为12.61%;性别对食毛症发病率影响显著,母貂发病率显著高于公貂(P<0.05);年龄对水貂食毛症发病率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埋植外源性褪黑激素能够显著降低食毛症发病率(P<0.05)。
魏来王星李秋芳刘诚刚白秀娟
关键词:水貂食毛症性别年龄
水貂自咬症SCAR标记的筛选被引量:3
2010年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健康和自咬水貂群体进行检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RAPD向序列特异性扩增(SCAR)标记的转化。从100个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5个重复性好的引物。通过对引物(A1)的扩增能够在两群体中找到差异标记(HA-400)和共有标记(SA-500),对其进行克隆、测序,并根据测序结果设计两对SCAR引物(SHA-400和SSA-500)。SHA-400和SSA-500在健康和自咬群体中均有扩增。其中,SHA-400在两个群体扩增频率分别为82.5%和22.5%,差异极显著(P<0.001);SSA-500在两群体的扩增频率为87.5%和97.5%,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HA-400可初步作为区分健康和患病水貂群体的分子遗传标记。
刘宗岳杜智恒杨春山李秋芳白秀娟
关键词:水貂RAPDSCAR
SCAR分子标记对水貂食毛症遗传病因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本研究利用序列特异性扩增(SCAR)技术对健康和食毛水貂进行遗传分析,旨在从分子水平探讨水貂食毛症的发病原因。首先从126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4个重复性好的标记引物,通过引物A20和S139的扩增在两群体中找到差异标记(A20-1000,S139-400),对其进行克隆、测序,并根据测序结果设计2对SCAR引物,回到原样本群体中扩增验证。结果,SA20-757在食毛和健康水貂群体的分布频率分别为86.88%和27.41%,差异极显著(P<0.001);MS139-230在食毛和健康水貂群体的分布频率分别为94.21%和39.38%,差异极显著(P<0.001)。SA20-757与MS139-230联合分析表明,特异性条带在患病水貂群体的分布频率高达95.36%,均比单个SCAR特异引物的扩增比例要高。结果提示,SA20-757与MS139-230联合诊断分析,可以很好的区分健康与食毛水貂群体,可初步作为水貂食毛症早期诊断的分子生物学手段,为进一步研究水貂食毛症奠定基础。
李秋芳魏来吕晶付晶杜智恒宁方勇白秀娟
关键词:SCAR水貂食毛症遗传病因
水貂自咬症遗传病因的SCAR分子标记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以自咬和健康水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序列特异性扩增(SCAR)技术对其进行遗传分析,从分子水平探讨水貂自咬症的发病原因。首先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重复性好的标记引物,对94只水貂群体进行随机扩增DNA(RAPD)标记检测。挑选出在健康组与患病组差异明显的A8引物,其仅可以在患病水貂组中扩增出500 bp左右的DNA片段,而在健康组中没有此特异片段。将该片段克隆、测序,根据测序结果设计特异PCR引物,转化为SCAR标记,回到原样本群体中扩增,验证。结果发现,MA8-500特异性条带在患病水貂群体的分布频率高达86.4%(38/44)以上,而在健康水貂群体中的分布频率仅为4.0%(2/50),因此可将其初步作为区分健康和患病水貂群体的分子遗传标记,为进一步研究水貂自咬症奠定基础。
李秋芳刘宗岳杜智恒杨春山白秀娟
关键词:SCAR水貂自咬症遗传病因
MHC在畜禽抗病育种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0年
李秋芳白秀娟
关键词:抗病育种MHC多基因家族免疫应答基因座位细胞表面
水貂食毛症、自咬症病因的分子遗传分析
李秋芳
关键词:水貂食毛症自咬症RAPDSCARMHC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