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钧
-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西医结合科研计划课题天津市科技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及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 2023年
- 目的:了解临床下呼吸道来源标本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毒力基因与耐药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6月—2022年9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来源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219株,PCR扩增以下毒力基因:外膜蛋白A(ompA)、生物膜相关蛋白(bap)、血红素加氧酶(hemO)、群体感应系统组成基因abaI和abaR。收集相关炎症指标、药敏结果和患者预后信息。结果:219株鲍曼不动杆菌毒力基因ompA、bap、hemO、abaI、abaR的总体携带率分别为83.11%、57.53%、47.49%、69.41%、64.84%。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毒力基因ompA、bap、abaI、abaR携带率高于非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NMDR-AB)(χ^(2)=27.186、69.044、53.067、68.763,均P<0.01),而hemO的携带率与此相反(χ^(2)=5.366,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ompA、bap、abaI、abaR的携带率与预后呈正相关(r=0.197、0.303、0.294、0.292,均P<0.01),且预后不良组菌株同时携带的毒力基因数量也更多。白细胞升高组bap和abaR的携带率更高(χ^(2)=6.517、4.977,均P<0.05)、C反应蛋白升高组ompA和abaR的携带率更高(χ^(2)=7.478、6.405,均P<0.05)、PCT升高组abaI的携带率更高(χ^(2)=5.082,P<0.05)。结论:下呼吸道标本来源鲍曼不动杆菌普遍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多重耐药株的毒力基因携带率更高,毒力基因携带与患者预后有一定相关性。
- 曹源崔晓慧梁歌宏李洪钧张欣蕊王悦
-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下呼吸道感染毒力基因耐药性预后
- 腹膜透析患者血清NGAL水平与微炎症状态的关系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水平与患者体内炎症指标的关系,评估强化透析方案可否改善患者体内微炎症状态。方法:纳入医院腹膜透析患者80例,同时纳入6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收集患者及健康对照人群的临床和生化学资料及血清NGAL、CRP、TNF-α、IL-6等情况,做血清NAGL与炎症因子相关性分析。比较强化腹膜透析方案前后CRP、IL-6、NGAL、TNF-α及Kt/V比值的变化。结果:腹膜透析患者其血清NGAL水平为(655.22±103.8)ng/mL,健康对照人群为(49.14±7.2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透析患者血清NGAL水平与CRP、TNF-α、IL-6等指标均有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透析方案后患者Kt/V比值升高,腹膜透析充分性提高,血清NGAL、CRP、IL-6、TNF-α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膜透析患者中,血清NGAL与CRP、TNF-α、IL-6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强化透析方案可提升腹膜透析充分性并改善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
- 林美华郭小云李洪钧
- 关键词:腹膜透析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微炎症腹膜透析充分性
- 丹红注射液静注对大鼠肾病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大鼠肾病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3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各8只,丹红组、氯沙坦组、模型组均静注6 mg/kg阿霉素制备肾病模型,对照组不制备模型;制模第4周,丹红组静注4 mL/(kg·d)的丹红注射液,氯沙坦组灌胃给予12 mg/(kg·d)的氯沙坦,模型组和对照组灌胃给予12 mg/(kg·d)的生理盐水,连续4周。比较各组尿液尿蛋白及血清白蛋白(Alb)、TG、TC、尿素氮、肌酐、生长分化因子(GDF-15)和肾组织肾小球硬化指数、GDF-15蛋白、GDF-15 mRN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其余3组尿蛋白、TG、TC、尿素氮、肌酐、肾小球硬化指数升高,Alb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丹红组和氯沙坦组尿蛋白、TG、TC、尿素氮、肌酐、肾小球硬化指数降低,Alb升高(P均<0.05);与氯沙坦组比较,丹红组尿蛋白、尿素氮、肌酐、肾小球硬化指数降低,Alb升高(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其余3组血清GDF-15水平及肾组织GDF-15蛋白、mRNA表达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丹红组和氯沙坦组血清GDF-15水平及GDF-15蛋白、mRNA表达降低(P均<0.05);与氯沙坦组比较,丹红组血清GDF-15水平及GDF-15蛋白、mRNA表达降低(P均<0.05)。结论丹红注射液静注对大鼠肾病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血清GDF-15及肾组织GDF-15 mRNA、蛋白表达,进而减少尿蛋白,最终减轻大鼠肾脏病理损害。
- 郭小云李洪钧李荣
-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肾病生长分化因子肾小球硬化蛋白尿
- 鲍曼不动杆菌的毒力与宿主免疫研究进展
- 2023年
- 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常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随着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不断增长,鲍曼不动杆菌也备受关注。鲍曼不动杆菌的致病机制与其产生的毒力因子有关,目前广泛研究的毒力因子主要包括外膜蛋白、脂多糖、生物膜以及养分获取系统、分泌系统和群体感应系统等。此外,宿主免疫反应在抵御细菌入侵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感染的治疗不仅取决于抗菌药物的效果,还取决于细菌的毒力和宿主的免疫反应,因此未来深入研究毒力因子的致病机制以及机体免疫反应,可以为控制细菌感染的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 曹源梁歌宏王碗朋李洪钧王聪杨惠芬吴晓妹张利娟崔晓慧王悦
-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毒力因子宿主免疫
- 丹红注射液对膜性肾病模型大鼠足细胞跨膜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膜性肾病模型大鼠肾组织足细胞跨膜蛋白肾病蛋白(nephrin)与足突蛋白质(podoci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4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8只,造模组26只。采用尾静脉注射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制备膜性肾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氯沙坦组及丹红组,每组8只。氯沙坦组大鼠灌胃氯沙坦40 mg/kg,丹红组大鼠尾静脉注射丹红注射液4 ml/kg,连续给药4周。末次给药后收集大鼠尿液,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白蛋白、TC、TG水平;采用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肾组织nephrin、podocin及WT1标记足细胞的表达;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nephrin、podocin表达,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丹红组大鼠血清白蛋白升高(P<0.01),24 h尿蛋白定量、TC、TG降低(P<0.01);丹红组大鼠肾组织nephrin蛋白[(1.12±0.03)比(0.57±0.09)]、podocin蛋白[(0.99±0.04)比(0.53±0.08)]、nephrin mRNA [(0.49±0.08)比(0.14±0.02)]、podocin mRNA[(0.50±0.11)比(0.18±0.05)]表达升高(P<0.01),WT1标记的足细胞数[(14.88±1.73)%比(9.63±1.69)%]增多(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与nephrin蛋白(r=-0.908)、podocin蛋白(r=-0.916)、nephrin mRNA(r=-0.930)、podocin mRNA(r=-0.923)表达、血清白蛋白(r=-0.934)及足细胞数(r=-0.778)呈负相关(P<0.01),与TC(r=0.814)、TG(r=0.870)呈正相关(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可能通过上调膜性肾病模型大鼠肾组织足细胞跨膜蛋白nephrin、podocin蛋白和mRNA表达,降低膜性肾病大鼠的尿蛋白水平。
- 郭小云李洪钧李荣
- 关键词:肾小球肾炎膜性足细胞丹红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