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佳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农业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蛋白质
  • 2篇白质
  • 1篇蛋白提取
  • 1篇蛋白质组
  • 1篇蛋白质组学
  • 1篇蛋白质组学研...
  • 1篇电泳
  • 1篇休眠
  • 1篇银杏
  • 1篇幼嫩茎段
  • 1篇双向电泳
  • 1篇双向电泳体系
  • 1篇嫩茎
  • 1篇种胚
  • 1篇种子
  • 1篇种子发育
  • 1篇离体培养
  • 1篇萌发
  • 1篇萌发过程

机构

  • 3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吉林省林业科...

作者

  • 3篇李佳
  • 2篇陆秀君
  • 2篇梅梅
  • 2篇张晓林
  • 1篇孙晓梅
  • 1篇张丽杰
  • 1篇杨雨春
  • 1篇马跃
  • 1篇王钦美

传媒

  • 1篇种子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银杏种胚蛋白提取及双向电泳体系的优化
2016年
[目的]探索一套适用于银杏种胚蛋白的双向电泳体系,为研究银杏种胚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差异蛋白提供基础。[方法]分别从蛋白的不同提取方法(直接提取法、酚提取法、Tris-HCl法、Trizol提取法和TCA-丙酮-酚法)、裂解液中的尿素浓度(6 mol·L^(-1)、7 mol·L^(-1)、8 mol·L^(-1)、9 mol·L^(-1))蛋白上样量(1 500μg、1 650μg、1 800μg)和分离胶浓度(10%、12.5%、15%)四个方面对银杏种胚的蛋白图谱进行分析,筛选出适宜双向电泳的条件。[结果]采用TCA-丙酮-酚法提取银杏种胚蛋白,在裂解液中尿素浓度为8 mol·L^(-1)、上样量为1 650μg、分离胶浓度为12.5%的方法,可以获得分辨率较高、背景更加清晰、重复性更好的银杏种胚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结论]建立了适合银杏种胚蛋白双向电泳的体系:TCA-丙酮-酚法制备样品,选取尿素浓度为8 mol·L^(-1)的裂解液提取样品粉末全蛋白,蛋白上样量控制为1 650μg,第二向分离胶浓度定为12.5%。
李佳陆秀君梅梅孙晓梅张晓林
关键词:银杏种胚蛋白质双向电泳
胡桃楸组培过程中茎段褐化机理初步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为探讨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茎段在离体培养过程中褐化发生的机理。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和种类的抗褐化剂,对不同培养时间的胡桃楸茎段进行生化指标测定和徒手切片染色观察。在初代培养时外植体采用70%酒精30 s,0.1%Hg Cl;消毒10 min,灭菌效果最好。在初代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和种类的抗褐化剂可以有效地防止外植体培养过程中发生褐化,并筛选出同时添加硫代硫酸钠和Vc两种试剂的培养基抗褐化能力最强。通过测定不同培养阶段茎段体内酶活性,结果发现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褐化茎段和未褐化茎段体内PPO、POD、SOD、MDA活性均呈现下降趋势,且经过2周离体培养后茎段内各种酶活性开始下降,并逐渐失活而最终导致外植体褐变死亡。这一变化过程与徒手切片染色观察结果相一致。说明胡桃楸茎段培养过程中褐化的发生与多酚类物质和酶活性密切相关。本研究初步阐明了胡桃楸茎段在离体培养过程中发生褐化的原因,为进一步研究胡桃楸组织培养获得再生植株提供一定参考。
李佳王斯彤周强杨雨春祁永会王钦美张丽杰
关键词:胡桃楸幼嫩茎段离体培养褐变机理
种子发育和萌发过程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蛋白质组学是通过对生物体、组织、细胞和亚细胞全套蛋白质动态的研究,来阐明全部蛋白质的功能模式与表达模式的学科。基因组序列信息技术与高通量分离鉴定技术的结合,为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植物复杂的生命功能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综述了近些年种子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种子发育过程中蛋白质的变化,与种子休眠相关的蛋白以及与萌发相关的关键蛋白,并对种子蛋白质组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展望。
李佳陆秀君梅梅张晓林马跃
关键词:种子休眠萌发蛋白质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