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昊宇
-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浅析安徽省水土保持方案常见问题及处理经验被引量:1
- 2022年
- 随着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监管力度逐步提升,对水土保持方案的质量要求也越发提高。目前正在使用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50433-2018)《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T50434-2018)等技术标准和规范都是从全国范围角度考虑水土保持方案要求的,很难兼顾地方特点,需要各地技术人员在从事水土保持相关工作时积极总结问题,并思考解决办法。
- 朱昊宇姬钰王浩宇
- 关键词: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技术水土流失防治水土流失问题技术人员
- 监督检查对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成效的影响--以西淝河左堤加固工程为例
- 2021年
- 指出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监督检查近年来扮演着越发重要的角色,水利工程相较其他类型建设项目,对水土保持要求更高,管理更加严格,更需要监督检查工作的介入。以西淝河左堤加固工程为例,通过比较该工程凤台段和利辛段在不同监管强度下的水土保持成效,证明了监督检查工作对水土保持工程质量、土壤侵蚀模数及水土保持效益等关键指标具有显著影响,施工期间的强监管是十分必要的。提出了各有关单位应在传统监管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多层次监管体系、完善水土保持管理制度,并利用高精尖技术进一步提高工作成效。
- 朱昊宇姬钰张征坤王安领
-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利工程
- 弃土坡面不同建植恢复方式的减流减沙效应
- 2024年
- [目的]生产建设项目弃土场进行植被恢复后能够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探讨弃土场不同植被恢复方式的减流减沙效果,可以为弃土场后续治理与监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皖西大别山区生产建设项目弃土,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获得不同建植方式(撒播、条播、穴播)和植被恢复阶段(生长期、成熟期、枯萎期)的弃土坡面产流产沙特征,并利用累积距平等方法分析其规律和差异。[结果]相对裸坡,植被恢复可有效延缓初始产流时间,撒播种植的效果最为明显。不同建植方式均起到一定的减流减沙效应,坡面累积产流产沙量呈现出:撒播<条播<穴播<裸坡以及生长期<成熟期<枯萎期的规律;坡面产沙与产流过程存在差异性,减流效应弱于减沙效应。[结论]建植方式减流减沙效益表现为撒播优于条播,穴播最差。生长期减流减沙效益优于成熟期,枯萎期最差。撒播方式在生长期内呈现出最佳的减流减沙效益,减流率和减沙率分别达到49.6%,95.5%。
- 赵黎明陈磊朱昊宇朱昊宇张靖雨夏小林张靖雨
- 关键词:弃土场人工模拟降雨产流产沙
- 遥感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22年
- 为证实遥感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实用性,本文介绍了遥感技术的概念并分析其特点和优势,通过实例重点探讨遥感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尤其是在土壤侵蚀监测、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开发区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以及水土保持监管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遥感技术不仅能够弥补传统水土监测方法的不足,而且其监测范围更广更为精确,应用也更为广泛。本文意在为遥感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开发提供一定的思路。
- 朱昊宇姬钰张世杰赵黎明
- 关键词:遥感技术水土保持
- 湿地植物对农村生活污水中氮磷的净化作用被引量:10
- 2021年
- [目的]探讨水生植物修复技术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效果,为乡村生态综合治理提供思路借鉴和参考资料。[方法]通过模拟室内控制试验的方法,选取不同生态型的6种湿地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植株生物量、去除率、植物积累量、底泥吸附量等多项指标变化,研究不同水生植物及其组合对污水中氮磷的净化效果差异以及水生植物系统的脱氮除磷特征。[结果]无论单一种植组或混合种植组,水生植物系统对污水中TN,NH_(4)^(+)-N,TP均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6.6%,93.2%和95.9%,显著高于对照组。单一种植的再力花长势最好,鸢尾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的比值最大,混合种植的美人蕉以及单一种植的梭鱼草相对生长速率最低。挺水植物对氮素的吸收作用更好,苦草对磷的吸收效果更好。植物吸收氮、磷占系统总去除量的比例在6.9%~18.3%和4.1%~13.6%之间,底泥吸附氮、磷占总去除量的比例在14.0%~31.5%和26.3%~68.4%之间。微生物及其他植物的间接作用是植物系统脱氮除磷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再力花、鸢尾及苦草的镶嵌组合是在淮北平原区湿地植物种植的理想选择。对水生植物的组合方式、数量、时间等进行优化配置,能够有效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
- 张靖雨汪邦稳汪邦稳张卫张世杰张卫
-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植物组合植物吸收生态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