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驰
- 作品数:12 被引量:44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 基于砂岩数字岩芯图像的渗透率模拟与粗化被引量:5
- 2017年
- 运用闵可夫斯基泛函,结合K-means聚类方法,对应用CT扫描获得的砂岩数字岩芯图像进行岩石类型的精细划分,将岩芯划分成为粗粒区、细粒区和过渡区,进而获得岩芯的精细分层。基于砂岩数字岩芯图像,应用岩芯驱替模拟变换法,模拟在不同驱替压力条件下岩芯中湿相与非湿相的分布状况。应用格子玻尔兹曼方法(LBM),对岩芯各个小层进行渗透率的计算模拟,并采用直接加权平均、回归各岩石类型孔-渗关系曲线以及去除薄层后回归各岩石类型孔-渗关系曲线3种方法,完成对岩芯渗透率参数的粗化,获得粗化后的渗透率参数和孔-渗关系曲线方程。
- 刘钰洋潘懋张驰陈曦李兆亮
- 关键词:渗透率粗化
- 铜矿床领域本体的构建方法研究被引量:12
- 2017年
- 我国铜矿成矿地质条件较好,但已探明的铜矿资源还不能完全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按知识结构组织地质勘查资料可以有效管理和检索铜矿相关的地质资料和文献,但构建矿产资源领域本体的方法尚在探索中。本文提出了铜矿床领域本体的半自动化构建方法,能够将铜矿床的知识以本体的形式组织起来,从而进一步支撑我国的找矿工作。首先,通过参考相关专著和文献对我国铜矿床进行成因分类,按照行业相关总则和规范对各类型铜矿床进行相关描述,建立起铜矿床领域本体的概念模型。其次,添加各类铜矿床实例,并参考领域专家建议,完善铜矿床领域本体。最后,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在Protégé环境中实现了铜矿床领域本体的构建。通过该方法构建的铜矿床领域本体具有知识层次清晰、关系定义明确、实例丰富的特点,应用于地质资料检索中的精准推荐,为铜矿床资源信息的集成和共享打下基础。
- 姚健鹏郭艳军潘懋陈曦张驰
- 关键词:铜矿床领域本体PROTÉGÉ
- 基于油藏属性和井网几何约束的局部自动布井生成算法研究
- 2017年
- 现有的开发实例中,注水生产的油田在井网部署的井距和井排距确定之后,会按照井网开发方案布井。在油藏条件分布不均的情况下,按照顺序或盲目地钻井很可能造成经济上的浪费。基于油藏属性及几何约束的局部自动布井生成算法,将井网部署之后的钻井先后顺序与几何约束条件相结合,并用油藏网格的属性进行约束,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自动部署井网,并可在结果上进行井点、井网线的适当修改,以提高油田的经济效益。
- 李华张驰
- 关键词:井网部署
- 融合储层纵向信息的机器学习岩性识别方法被引量:7
- 2023年
- 测井资料中包含丰富的岩性信息,相比于取心资料,具有连续性强、成本低等优点。用机器学习方法探索测井曲线与实际取心段样本岩性之间的关系,实现储层岩性的自动识别,降低岩性识别成本,提高识别效率和准确性,可以为储层评价提供有效手段。基于岩性分类依据选择适合样本的分类方案,选取适合岩性分类问题的机器学习方法设计试验方案,提出了融合储层纵向信息的机器学习岩性识别方法,利用深度窗对常规测井数据和已知岩性数据进行了序列采样,生成了训练样本。用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卷积神经网络和Stacking集成学习5种不同方法分别建立模型,对新疆某油田的强非均质岩层原始样本进行了岩性识别。结果表明,当深度窗宽度与岩层厚度相匹配时,在原始样本具有强非均衡性的情况下,用本方法对其进行预处理之后,各个机器学习方法获得的岩性识别准确率均有较大提高。深度窗的宽度决定了方法识别岩层厚度的精度,深度窗越小,识别精度越高;深度窗越大能够保留的纵向信息越多,对相应厚度的岩层识别准确率越高。本文的融合储层纵向信息的机器学习岩性识别方法能提升测井资料岩性识别的准确性,给非均质薄岩层的自动有效识别提供了经济有效的参考方案。
- 张驰张驰潘懋胡水清阎逸群
- 关键词:岩性识别
- 基于砂岩三维数字岩心图像的图像处理与相划分研究被引量:13
- 2017年
- CT成像设备的发展和普及在石油工程、地球科学、地质学等领域和学科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CT扫描成像可以在样本无损的条件下岩心等进行扫描重构获得的三维数字岩心图像,可以较为清楚的反映岩心内部结构;同时,基于CT扫描的岩心三维图像的分析,为油藏驱替原理分析和油田生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主要基于某砂岩岩心CT扫描后的重构灰度图,开发了一套应用于石油工程领域砂岩三维数字岩心图像的处理方法。首先,对图像处理过程中所应用的滤波和蒙版处理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其次,详细介绍各图像滤波和蒙版处理方法的原理与其在三维数字岩心图像上的应用;最后在处理优化的图像之上,运用区域限定和活动收敛轮廓的方法,从而获得适用于油藏工程数值模拟分析的分相图像,将原始的数字岩心灰度图像划分成为了含孔隙、颗粒骨架和泥质三相的相划分图像。
- 刘培刚刘钰洋潘懋陈曦张驰李兆亮郭艳军
- 关键词:图像处理
- 基于领域知识库的地勘单位分类算法研究
- 地质资料不规范化造成了管理和检索的不方便,本文以实际应用为目标,以地质勘查单位名称为例,针对等同关系进行梳理,着重构建地质勘查单位间的等同关系,以提高检索查全率。通过少量的训练语料和对于部分实例的学习,归类总结地质勘查单...
- 陈曦潘懋郭艳军张驰刘庆彬
- 关键词:地质勘查单位领域知识库人工干预半监督分类
- 文献传递
- 一种基于领域本体树和关键词组的地质资料相关度计算模型
- 地质资料用户在对已有资料进行检索的过程中,都希望快速获取自己想要的内容,节约检索时间。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结合地质领域本体概念,参考《地质汉语叙词表2010》,按照一定的地质研究规则,设定筛选地质资料的关键词,采用人工校验...
- 张驰潘懋郭艳军陈曦刘庆彬
- 关键词:地质资料相关度
- 文献传递
- 乌尔逊凹陷乌东斜坡南屯组沉积相及有利储集相带被引量:6
- 2011年
- 以岩心分析为基础,结合测井相、地震相和地震属性提取分析,在南屯组内识别出扇三角洲沉积、湖泊相浅湖~半深湖沉积。在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内揭示了沉积相及微相的发育及分布,物源方向主要为东部、北东部隆起区。建立了该区的4种有利储集相带发育模式:发育断裂坡折带下高位体系域和低位域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形成的构造一岩性圈闭;层序界面下的高位域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形成削蚀不整合圈闭;低位域下切谷形成的岩性圈闭;低位域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形成上超不整合圈闭。为该区勘探开发提供了可靠依据。
- 谢利华吴朝东孔凡忠张驰刘威
- 关键词:地震相沉积相南屯组海拉尔盆地
- 基于领域知识库的地勘单位分类算法被引量:2
- 2017年
- 地质资料不规范化造成了管理和检索的不方便,以实际应用为目标,以地质勘查单位名称为例,针对等同关系进行梳理,着重构建地质勘查单位间的等同关系,以提高检索查全率。通过少量的训练语料和对于部分实例的学习,归类总结地质勘查单位名称等价关系,并不断扩充到地质勘查单位领域知识库中。利用领域知识库,使用半监督式的分类学习方式,最终设计并实现了基于领域知识库的半监督分类算法。在识别效果显著的情况下,对算法初步识别结果进行进一步人工干预,最终达到92.83%的识别结果。提高了地质勘查单位名称在地质资料数据库中的检索效果,使其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复用性。
- 陈曦闫东潘懋郭艳军张驰
- 关键词:地质勘查单位领域知识库人工干预半监督分类
- 氦气在矿物纳米孔隙中运移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被引量:1
- 2025年
- 氦气在矿物纳米孔隙、孔喉中的赋存状态及流动方式对氦气的整体运移至关重要.为了阐明氦气在纳米级矿物孔隙中的运移机制,本文通过平衡分子动力学与非平衡分子动力学方法,分别模拟了氦气在石英层状纳米孔隙中的平衡自扩散和压力驱动下的平流行为.此外,向含氦气的石英纳米孔中加入了水和氢气、甲烷、乙烷、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以分析流动载体对氦气运移的影响.研究表明,氦气在石英孔隙壁面上的吸附量很小.在孔径小于5nm且气压低于10MPa的条件下,环境因素会显著影响氦气的扩散系数,大孔、高温和低气压的条件能促进氦的解吸附并加快其扩散.氦气以平流的形式在孔隙中运移时,流动速度与孔径大小、压力梯度和孔壁光滑程度正相关.值得注意的是,孔隙中的水和载气扩散都比氦气慢,并且他们的存在都会减少氦气的表面吸附且减弱氦气的扩散.在几种载气中,氮气的吸附性、扩散性和化学稳定性整体最接近氦气,而二氧化碳吸附能力最强、扩散最慢、与氦气差异最大.根据模拟结果,我们认为水和载气的主要作用是作为运输载体,与氦气共同运移.几种载气中,氮气的总体性质与氦气非常相似,可以有效地促进氦气的运移.而二氧化碳气体吸附性强、扩散慢,在多种气体的共同运移过程中容易损失.因此,氮气含量高而二氧化碳含量低的气藏可能具有更高的氦气含量.此外,小孔径、高气压的盖层孔隙中氦气扩散较慢,有利于氦气的保存.并且盖层孔隙中的水和载气会堵塞孔隙空间,进一步阻止了氦气的逸散.
- 宋丹丹关平张驰任嘉豪
-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模拟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