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毅

作品数:10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地震
  • 2篇地壳
  • 2篇重力场
  • 2篇重力数据
  • 1篇地壳垂直形变
  • 1篇地震编目
  • 1篇地震科普
  • 1篇电子设备
  • 1篇形变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圈
  • 1篇岩石圈有效弹...
  • 1篇异常值
  • 1篇有效弹性厚度
  • 1篇震前
  • 1篇震相
  • 1篇震相分析
  • 1篇数据库
  • 1篇数据库设计
  • 1篇数据库实现

机构

  • 10篇中国地震局地...
  • 3篇防灾科技学院
  • 2篇中国地震局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成都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台网...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精...

作者

  • 10篇张毅
  • 5篇吴云龙
  • 4篇胡敏章
  • 3篇邹正波
  • 3篇张新林
  • 2篇汪健
  • 2篇吴桂桔
  • 2篇申重阳
  • 1篇韦进
  • 1篇李辉
  • 1篇赵云峰
  • 1篇刘金钊
  • 1篇郝洪涛
  • 1篇谈洪波
  • 1篇袁曲
  • 1篇郑兵
  • 1篇赵瑞
  • 1篇栗宁
  • 1篇王慧
  • 1篇张辉

传媒

  • 3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地震地质
  • 1篇信息系统工程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高师理科学刊

年份

  • 2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武汉九峰地震台重力变化与地壳垂直形变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长期的重力变化和地壳形变观测是研究地下物质运动的重要手段。基于武汉九峰地震台2013—2020年的绝对重力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观测数据,计算了长期的重力与地壳垂直形变的变化趋势,并以1年、2年和3年的时间间隔分段,进行线性趋势拟合,分别获得不同时间段的绝对重力年变化率、地壳垂直形变速率以及对应的比值。研究结果表明,武汉九峰地震台长期的重力年变化率为0.4799μGal/a,地壳垂直形变速率为-1.2 mm/a,两者的比值为-0.3999μGal/mm,与理论值存在一定的偏差,可能与该区域的地下水活动有关。将不同时间段的重力变化与地壳垂直形变的数据展布在一张图中,发现数据点离散分布在不同区域,由此可初步判断地下物质运动过程,为区域动力学机制解释提供参考。
王嘉沛张新林张毅张毅胡敏章申重阳
关键词:地壳垂直形变
基于实测重力数据的秦岭地区均衡异常与垂向构造应力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确定秦岭地区准确的均衡异常与垂向构造应力对认识该地区深部构造特征、动力学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高精度重力数据是获取均衡异常与垂向构造应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采用高精度重力/GPS联测数据,得到秦岭地区的自由空气重力异常与布格重力异常,反演均衡异常与垂向构造应力。研究结果表明,均衡面深度在40~49 km之间,莫霍面深度范围为39~48 km,垂向构造应力大小在-28~24 MPa之间。秦岭北侧的渭河盆地处于不均衡状态;四川盆地北部的均衡异常与垂向构造应力几乎为零,地壳处于均衡状态;在秦岭出现局部的负均衡异常,表明存在一定的地壳运动。
袁华清吴云龙许闯张毅王振宇
关键词:莫霍面深度
MSDP测震分析软件的应用被引量:3
2016年
介绍了MSDP软件在地震台站日常工作中的使用步骤与方法,其中包括震相分析、地震定位、地震编目、提交数据库和归档.并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这些对基础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赵瑞胡发瑞贺北芳栗宁张毅丁锐
关键词:震相分析地震编目归档
一种采用高精度地面重力数据对梯度计校准的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高精度地面重力数据对梯度计校准的方法及系统,针对地面上具有高精度重力数据并且分布均匀的区域,采取局部重力场优化的方式,得到由地面数据计算卫星轨道处的重力梯度数据,当重力梯度测量卫星经过该区域时,在测量宽...
吴云龙张毅邹正波尹鹏胡敏章郭泽华
文献传递
2021年青海玛多M_(S)7.4地震的重力挠曲均衡背景与震前重力变化被引量:16
2021年
本文综合利用EIGEN6C4布格重力异常、SIO V15.1地形和流动重力观测数据,研究2021年玛多M S7.4地震的重力挠曲均衡背景和震前重力变化特征.首先,基于岩石圈挠曲均衡模型,结合布格重力异常和地形数据,采用有限差分方法计算了震中及周边地区(青藏高原东北部)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e)和挠曲均衡重力异常.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部T_(e)为0~100 km,横向差异明显,且与块体构造关系密切.巴颜喀拉块体以北的柴达木块体T_(e)值高达50~80 km,以南的羌塘块体大部分区域的T_(e)大于20 km,五道梁以南出现局部大于30 km的高值区,玉树—德格地区出现局部大于40 km的高值区.巴颜喀拉块体T_(e)为0~20 km,较其南北块体明显偏小,更易于发生形变,从而在南北“夹持”下发生物质东向运动,是青藏高原中部物质东流的主要区域.地震易发生在岩石圈强弱变化的过渡地带(T_(e)变化梯度带),以及T_(e)较小区域的断裂带上.本次地震即发生在巴颜喀拉块体内部T_(e)低值区,震中附近有效弹性厚度约为15 km.震前流动重力变化分析表明,2015年以来3~5年的累积重力变化自西向东呈负-正-负的区域性变化特征,大致以震中为界形成了垂直于断裂带的重力变化高梯度带,主要反映了震前青藏高原物质东流过程中出现的深部构造运动态势.2018年以来的重力变化主要呈围绕震中形成西正-东负的弱区域性变化特征,显示震中地区已处于高应力应变的“固化”状态,地震即发生在重力变化零值线拐弯部位.
胡敏章郝洪涛郝洪涛赵云峰刘金钊赵云峰刘金钊郑兵张新林王嘉沛张毅尹鹏吴云龙韦进汪健
关键词: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重力场变化
巴东-秭归地区地壳密度反演及其构造特征被引量:3
2020年
巴东-秭归盆地位于三峡地区西部,南侧为雪峰山厚皮构造带,北侧为秦岭造山带,东部近邻黄陵背斜,西部为四川盆地的东延部分。巴东-秭归盆地为南北轴向的向斜构造,盆地内沉积物以晚三叠-晚侏罗世沙泥质岩为主,特殊的构造环境造成盆地内构造活动强烈。利用三维重力反演,得到巴东-秭归一线及邻区地下三维密度结构。结果表明:秭归盆地较周边区域密度更低,东部沉积厚度较西部深,沉积密度较西部小,区内中小地震基本集中在地下4~12 km,沉积活动强烈;盆地内有东部低密度物质向西部搬运进积,同时受到四川盆地的向东延伸挤压,推测盆地内有东西相互运动挤压的趋势。
王泽吴云龙张毅张毅
关键词:秭归盆地重力反演密度结构
基于云存储的智能地震微信公众号的数据库实现被引量:3
2017年
微信的普遍使用正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数据库设计是微信公众号开发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在开发微信公众号的项目中,本文借助百度云服务器进行数据库的设计,从接口配置、数据库设计与创建、接口链接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通过试运行,发现百度云数据库服务与微信公众平台有很好的契合度。
龚自禄王慧张辉张毅钱山龙宇云袁曲
关键词:数据库设计地震科普
一种卫星重力观测数据异常值提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测绘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卫星重力观测数据异常值提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本发明中的卫星重力观测数据异常值提取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卫星重力观测数据,采用小波连续函数降噪方法对第一卫星重力观测数据进行异常值...
吴云龙申重阳邹正波张毅李辉李查玮
文献传递
2010—2020年云南及周缘绝对重力变化特征被引量:2
2021年
文中利用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2010—2020年云南境内及周边区域10个基准站的绝对重力观测资料,初步获得了各基准站的重力基准及其动态变化。其中,9个测站的3个不同时间尺度和时段的重力变化趋势结果显示重力变化先增后减,转折发生于2014年前后,在重力变化增大至转折点时,先后发生了2014年鲁甸M_(S)6.5、盈江M_(S)6.1和景谷M_(S)6.6地震,随后至2021年漾濞M_(S)6.4地震发生之前重力一直呈减小趋势,昆明站的情况则正好相反。文中研究表明,云南及邻近区域内重力场变化幅度大、速度快、升降转换周期短,且变化趋势一致。其重力场变化机制可能是由青藏高原受印度板块推挤向NE运移,后受四川盆地阻挡,青藏高原下的地壳物质转向SE的云南及邻近区域的运动所主导。
张新林汪健汪健胡敏章李忠亚张毅
关键词:绝对重力测量
利用重力卫星研究青海玛多及云南漾濞地震周边2002—2021年重力变化被引量:3
2021年
文中基于2002—2021年卫星重力观测数据及全球水文模型,计算了青海玛多及云南漾濞地震震中区及周边(18°~45°~N,83°~115°~E)范围的重力变化趋势、累积重力变化、差分重力变化及重力时变序列,并模拟青海玛多地震同震重力变化,以探索涵盖此次地震震中的大尺度重力变化背景及可能存在的孕震信息。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长期重力变化趋势的范围为-1~1μGal·a^(-1),重力变化长期呈现出负—正—负—正的大四象限空间布局;2)云南漾濞地震及青海玛多地震均位于重力变化四象限分布的低值区及高梯度带的拐角处,这与地表重力地点预测的基本特征一致;3)2002年以来的M S≥7.0地震,如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芦山地震、九寨沟地震、玛多地震、尼泊尔地震等都发生在该四象限分布的中心区域或与构造相关的高梯度带的拐角处,这与地面重力地震预测的震例经验吻合;4)基于位错理论模拟的青海玛多地震的同震重力变化可达-40~151μGal,重力卫星精度需要提高1~2个量级方能探测到这一变化。重力卫星星座的搭建将为提高卫星重力地震监测能力提供可能。
邹正波张毅张毅谈洪波尹鹏吴桂桔
关键词:重力卫星位错理论地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