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作成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支疆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调强
  • 2篇调强放疗
  • 2篇三维适形
  • 2篇三维适形调强...
  • 2篇适形
  • 2篇适形调强
  • 2篇适形调强放疗
  • 2篇子午沙鼠
  • 2篇骨包虫病
  • 2篇放疗
  • 2篇包虫
  • 2篇包虫病
  • 2篇虫病
  • 1篇远端
  • 1篇生物力学
  • 1篇生物力学特征
  • 1篇鼠骨
  • 1篇数字化骨科
  • 1篇缺损
  • 1篇胫骨

机构

  • 3篇山东大学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作者

  • 3篇宋作成
  • 2篇徐万龙
  • 1篇闫小龙

传媒

  • 2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调强放射治疗对鼠骨包虫生发细胞周期及caspase-9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的放射线对鼠骨包虫生发细胞的细胞周期及凋亡因子caspase-9的影响。方法骨包虫病子午沙鼠20只,将鼠骨包虫内囊中的生发细胞分离并进行体外培养,将体外培养成功的骨包虫生发细胞分为IMRT组和对照组。IMRT组给予总剂量为40 Gy的IMRT放疗,对照组给予假照射。放疗结束24 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组骨包虫生发细胞的细胞周期,采用ELISA法检测骨包虫生发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9蛋白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骨包虫生发细胞caspase-9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放疗结束24 h后,IMRT组骨包虫生发细胞S期细胞比率[(65.65±7.46)%]明显高于对照组[(32.49±4.23)%],G0/G1期[(32.37±4.94)%]和G2/M期[(1.98±0.19)%]细胞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3.95±4.55)%、(13.55±2.48)%](P<0.05)。IMRT组生发细胞caspase-9蛋白水平[(0.071±0.012)pmol/L]和caspase-9 mRNA相对表达量(30.21±6.99)明显高于对照组[(0.011±0.004)pmol/L、12.17±3.01](P<0.05)。结论IMRT可改变鼠骨包虫生发细胞的细胞周期,抑制生发细胞的增殖,可能是通过调节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9水平而实现。
宋作成地力木拉提·艾克热木徐万龙
关键词:骨包虫病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子午沙鼠
放射治疗对股骨继发性骨包虫病鼠腹股沟淋巴结T淋巴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对股骨继发性骨包虫病鼠腹股沟淋巴结T淋巴细胞的影响及机制。方法股骨继发性骨包虫病子午沙鼠20只,随机分为IMRT组和对照组各10只,IMRT组股骨包虫病灶区给予40 Gy的IMRT放射治疗,对照组给予假照射。放疗结束1周后,采用电镜观察2组鼠骨包虫细胞形态学改变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鼠腹股沟淋巴结CD4^+、CD8^+T淋巴细胞表达情况,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鼠腹股沟淋巴结CD4^+、CD8^+T淋巴细胞比率,计算CD4^+/CD8^+。结果放疗1周后,IMRT组鼠股骨包虫细胞大量坏死,对照组鼠股骨包虫细胞形态正常;IMRT组鼠腹股沟淋巴结CD4^+、CD8^+T淋巴细胞大量表达,对照组鼠腹股沟淋巴结CD4^+、CD8^+T淋巴细胞少量表达;IMRT组鼠腹股沟淋巴结CD4^+T淋巴细胞比率[(89.73±12.14)%]和CD4^+/CD8^+(5.29±0.69)高于对照组[(71.16±11.03)%、2.89±0.37],CD8^+T淋巴细胞比率[(16.96±3.14)%]低于对照组[(24.65±4.29)%](P<0.05)。结论IMRT对鼠股骨继发性骨包虫有较好的杀灭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放疗激发宿主对骨包虫有效的免疫反应有关。
宋作成地力木拉提·艾克热木徐万龙
关键词:三维适形调强放疗T淋巴细胞子午沙鼠
踝关节胫骨远端关节面缺损生物力学特征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背景:研究发现三维有限元分析可以用于踝关节生物力学研究,但关于胫骨远端关节面缺损方面的研究不多。目的:对踝关节胫骨远端关节面缺损的生物力学特征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为踝关节损伤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建立踝关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设定不同直径的胫骨远端关节面缺损,观察趾屈14°时载荷1 400 N胫骨远端关节面的应力峰值,中立位时载荷700 N胫骨远端关节面的应力峰值,背屈10°时载荷2 100 N胫骨远端关节面的应力峰值,以及胫骨远端关节面不同缺损直径时不同体位胫距关节面的接触面积。结果与结论:(1)载荷1 400 N趾屈14°:胫骨远端关节面前外象限应力峰值在关节面缺损直径为8 mm时最小,关节面缺损直径为16 mm时最大;前内象限应力峰值在关节面缺损直径为12 mm时最小,关节面缺损直径在16 mm时最大;后外象限应力峰值在关节面缺损直径为12 mm时最小;后内象限应力峰值在关节面缺损直径为0 mm时最小,关节面缺损直径为16 mm时应力峰值最大;(2)载荷700 N中立位时,胫骨远端关节面前外、前内、后外和后内象限应力峰值均随着关节面缺损直径的增加而增加,在关节面缺损直径为16 mm时4个象限的应力峰值最大;(3)载荷2 100 N背屈10°时在关节面缺损直径为16 mm时4个象限的胫骨远端关节面应力峰值均最大;(4)结果表明,胫骨远端关节面缺损直径不超过12 mm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不大,胫骨远端关节面缺损直径超过12 mm时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比较大。
宋作成闫小龙
关键词:踝关节生物力学数字化骨科关节面缺损背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