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芳芳

作品数:2 被引量:12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地利用变化
  • 1篇地下水
  • 1篇地下水位
  • 1篇地下水位下降
  • 1篇水平衡
  • 1篇水位下降
  • 1篇黄淮
  • 1篇黄淮海
  • 1篇黄淮海平原

机构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2篇雷鸣
  • 2篇孔祥斌
  • 2篇吴芳芳
  • 2篇张雪靓
  • 1篇张蚌蚌

传媒

  • 1篇资源科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基于地下水位下降速度分区的黄淮海平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空间转移矩阵、回归模型等研究方法,基于1990和2008年2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1],对黄淮海平原地下水位下降速度不同分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以及土地利用动态度与地下水位下降速度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除建设用地数量增加外,黄淮海平原区的其他地类数量均有不同程度减少;2)各地类的土地利用动态度在不同分区具有一定规律性,城镇用地的动态度最大,表明其扩张速度最快;3)各地类的相互转化中,耕地向其他地类转化是主要的转化方式,快速下降区最为突出。耕地是建设用地增加的主要来源,生态用地是补充耕地的主要来源;4)水田动态度与地下水位下降速度呈负相关,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动态度与之呈正相关,农村居民点、城镇用地扩张对地下水位下降具有明显的正向驱动作用。建议在不同地下水位下降程度区域内,对土地利用类型和强度进行适宜的调整、优化,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吴芳芳孔祥斌雷鸣张雪靓张蚌蚌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地下水位下降黄淮海平原
黄淮海平原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地下水资源量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1
2017年
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以及衍生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针对黄淮海平原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地下水资源量的效应,对于地下水位下降原因的诊断,调整土地利用以缓解地下水危机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构建了1km网格地理信息数据库,利用基于水量平衡原理的单元网格水平衡分析方法,计算出了1990年、2010年两期黄淮海平原区310 863个网格地下水蓄变量。研究发现,黄淮海平原区的土地结构变化趋势是生态用地转换为耕地,耕地转换为建设用地,而其中各地类的耗水强度排序为建设用地>耕地>草地以及未利用土地,建设用地耗水强度从107万m^3/km^2增加到2010年的166万m^3/km^2,耕地耗水强度从51.90万m^3/km^2增加到57.50万m^3/km^2,草地与未利用地耗水强度分别从43.91万m^3/km^2、46.78万m^3/km^2变化到50.93万m^3/km^2、49.39m^3/km^2。低耗水强度的用地结构向高耗水强度用地结构变化,以及建设用地和耕地耗水强度不断增加,导致了黄淮海平原区各流域地下水蓄变量减少。
雷鸣孔祥斌张雪靓吴芳芳
关键词:水平衡土地利用变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