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玉米
  • 7篇糯玉米
  • 7篇基因
  • 7篇基因型
  • 7篇基因型差异
  • 4篇利用效率
  • 3篇氮素
  • 3篇氮素吸收
  • 3篇氮素吸收利用
  • 3篇氮素吸收利用...
  • 2篇同基因
  • 2篇不同基因型
  • 1篇氮肥
  • 1篇氮肥利用
  • 1篇氮肥利用效率
  • 1篇氮素分配
  • 1篇氮素积累
  • 1篇氮素利用
  • 1篇氮素利用效率
  • 1篇氮吸收

机构

  • 7篇扬州大学
  • 4篇广东海洋大学

作者

  • 8篇卢艳丽
  • 7篇王继丰
  • 7篇陆卫平
  • 7篇陆大雷
  • 7篇刘小兵
  • 4篇刘萍
  • 3篇苏辉
  • 1篇苏晖

传媒

  • 3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玉米科学
  • 1篇现代农业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7
  • 3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糯玉米氮肥利用效率的基因型差异被引量:24
2006年
以近年育成的31个糯玉米(Zea maysL.ceratinaKulesh)品种为试材,对其氮肥吸收利用率(RE)、氮肥生理利用率(PE)、氮肥农学利用率(AE)和氮肥偏生产力(PFP)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各品种以收获鲜穗、鲜籽粒或成熟籽粒为目的,其AE、RE、PE和PFP均存在显著差异。聚类结果显示,无论收获产品是鲜穗、鲜籽粒还是成熟籽粒,属于高产、高氮肥利用效率(NUE)的品种有6个,即凤糯2146、京科糯267、京科糯218、粤白糯1号、SW42和SAUWX02。与其他品种相比,这6个糯玉米品种的鲜穗、鲜籽粒和成熟籽粒的平均产量分别高17.9%、18.1%和28.6%,平均AE分别高45.2%5、0.2%和64.7%,平均RE分别高35.1%、35.1%和36.7%,平均PE分别高4.5%、9.7%和20.3%,平均PFP分别高17.9%1、8.1%和28.6%。相关分析表明,提高糯玉米氮收获指数,增加氮素在植株体内的运转率有利于NUE的提高。
卢艳丽陆卫平刘小兵王继丰刘萍陆大雷苏辉
关键词:糯玉米氮肥利用效率基因型差异
糯玉米磷素分配转移特性的基因型差异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了解糯玉米磷素分配转移规律及其与磷素吸收利用的关系,揭示磷素分配转移的基因型差异及其对产量形成的作用。【方法】以中国近年来所育成的31个糯玉米杂交种为试验材料,在同一供肥水平下研究糯玉米磷素分配转移特性的基因型差异。【结果】糯玉米生育期间磷素的分配中心是随生长中心转移而变化的,开花前主要分配在叶片和茎秆中,开花后磷素的分配中心开始由茎、叶转向雌穗,并逐渐以籽粒建成为中心。糯玉米不同品种各器官磷素转移率及其对收获产品的贡献率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磷素转移率主要影响产量、磷素利用效率及磷收获指数的高低,而对磷素吸收总量的影响较小。通径分析表明,鲜穗、鲜籽粒高产品种叶片的磷素转移率较高,成熟籽粒高产品种茎秆和苞叶的磷素转移率较高;叶鞘的磷素转移率高有利于品种鲜穗、鲜籽粒及成熟籽粒磷素利用效率的提高,苞叶的磷素转移率高也有利于成熟籽粒磷素利用效率的提高。【结论】糯玉米磷素分配转移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磷素转移率主要影响产量、磷素利用效率及磷收获指数的高低,而对磷素吸收总量的影响较小。通过提高植株磷素运转率,特别是叶鞘的磷素运转率可有效提高糯玉米品种的磷素利用效率。
卢艳丽陆卫平陆大雷王继丰刘小兵
关键词:糯玉米基因型差异
不同基因型糯玉米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研究III.氮素分配转移特性的基因型差异被引量:17
2007年
为了解糯玉米氮素分配转移规律及其与氮素吸收利用的关系,揭示氮素分配转移的基因型差异及其对产量形成的作用,本文在同一氮素供应水平下研究了31个糯玉米品种的氮素分配转移特性。结果表明,糯玉米生育期间氮素的分配中心是随生长中心转移而变化的,开花前主要分配在叶片和茎秆中,开花后氮素的分配中心开始由茎、叶转向雌穗,并逐渐以子粒建成为中心。糯玉米不同品种各器官氮素转移率及其对收获产品的贡献率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氮素转移率主要影响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及氮收获指数的高低,而对氮素吸收总量的影响较小。通径分析表明,鲜穗高产品种茎秆的氮素转移率较高,鲜子粒高产品种茎秆和雄穗的氮素转移率较高,成熟子粒高产品种叶片、苞叶及穗轴的氮素转移率均较高;叶片的氮素转移率高有利于品种鲜穗、鲜子粒及成熟子粒氮素利用效率的提高。属于高产、氮素吸收量大、氮素利用效率高基因型的6个品种,其鲜食期和成熟期的氮素总转移率平均值分别为25.53%和47.60%,比其他品种分别高27.48%和22.94%;鲜食期和成熟期的子粒氮收获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35和0.62,比其他品种分别高8.43%和9.90%。
卢艳丽陆卫平刘小兵王继丰刘萍陆大雷苏晖
关键词:糯玉米基因型差异
提高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探讨被引量:1
2019年
土壤肥料学是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农学、植保等植物生产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土壤肥料学的教学质量,进而不断提高相关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质量,是土壤肥料学一直以来的教学目标。该文针对土壤肥料学的课程要求与学生特点,根据对土壤肥料学的多年教学经验,通过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方法以及实习教学方法,提出了提高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
卢艳丽
关键词:土壤肥料学教学质量教学方法
糯玉米磷素吸收利用的基因型差异被引量:2
2011年
在同一施肥水平下研究31个糯玉米品种磷素吸收利用的基因型差异,分析糯玉米的磷素吸收利用特性。结果表明,生产鲜穗、鲜子粒和成熟子粒糯玉米的磷素利用效率品种间变异范围分别为193.95~342.25 kg/kg、127.35~219.76 kg/kg和96.55~181.61 kg/kg。聚类分析表明,无论其收获产品是鲜穗、鲜子粒还是成熟子粒,属于高产、磷素高效吸收利用的品种有2个,其100 kg鲜穗、鲜子粒及成熟子粒需磷量平均值分别为0.359、0.510、0.656 kg。通径分析表明,提高品种鲜穗和鲜子粒产量,改良吸磷总量起主导作用;提高成熟期子粒产量,改良吸磷总量和磷素利用效率并重。
卢艳丽陆卫平陆大雷王继丰刘小兵
关键词:糯玉米磷素吸收利用基因型差异
糯玉米钾素分配转移特性的基因型差异被引量:2
2012年
在同一供肥水平下研究31个糯玉米品种的钾素分配转移特性,分析糯玉米钾素分配转移规律及其与钾素吸收利用的关系,揭示钾素分配转移的基因型差异及其对产量形成的作用。结果表明,糯玉米生育期间钾素在各器官的分配与氮、磷不同,钾素不随生长中心的转移而转移,在生育期间钾素主要分配在叶片和茎秆中,开花前主要分配在叶片中,开花后钾素分配到茎秆中最多。糯玉米不同品种各器官钾素转移率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钾素转移率主要影响产量和钾素利用效率的高低,而对钾素吸收总量及钾收获指数影响较小。通径分析表明,鲜穗、鲜子粒及成熟子粒中高产品种叶片的钾素转移率较高,叶鞘的钾素转移率高有利于品种鲜穗、鲜子粒及成熟子粒钾素利用效率的提高。
卢艳丽陆卫平陆大雷王继丰刘小兵
关键词:糯玉米基因型差异
不同基因型糯玉米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研究 Ⅰ.氮素吸收利用的基因型差异被引量:46
2006年
为明确糯玉米的氮素吸收利用特性及为因种施肥和氮素高效利用提供依据,开展了同一氮素供应水平下31个糯玉米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基因型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生产鲜穗、鲜子粒和成熟子粒糯玉米的氮素利用效率品种间变异范围分别为57.82~98.65、39.43~61.31和31.70~53.70 kg/kg.聚类分析指出,无论其收获产品是鲜穗、鲜子粒还是成熟子粒,均属于高产、氮素高效吸收利用的品种有6个,其百公斤鲜穗、鲜子粒及成熟子粒需氮量平均值分别为1.244、1.884和2.091kg.通径分析表明,提高品种鲜穗和鲜子粒产量,改良吸氮总量起主导作用;提高成熟期子粒产量,改良吸氮总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并重.
卢艳丽陆卫平王继丰刘萍刘小兵陆大雷苏辉
关键词:糯玉米氮吸收氮素利用效率基因型差异
不同基因型糯玉米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研究 II.氮素积累动态的基因型差异被引量:13
2006年
为了解糯玉米氮素积累进程的变化规律,阐明不同生育时期氮素积累的基因型差异及其对产量形成的作用,分析了31个糯玉米品种在同一施氮水平下四叶期、拔节期、大口期(12叶期)、开花(吐丝)期、鲜穗采收期和成熟期的植株氮素积累量。结果表明,植株氮素含量随生育进程逐渐下降,植株氮素积累量随生育进程的增加呈不对称的S型曲线变化,可用Richards方程拟合。不同品种各生育时期的氮素含量和积累量均存在显著差异。鲜穗高产品种主要在大口至开花阶段增加了吸氮量;而鲜子粒及成熟子粒高产品种主要在大口至开花,其次在开花至鲜穗采收阶段增加了吸氮量。通径分析表明,氮素积累过程主要影响氮素积累总量的高低,而对氮素利用效率影响较小。氮素积累过程S型曲线的Richards方程特征参数品种间差异显著。最大积累速率大、活跃积累期长、快增期的积累速率大和持续时间长对提高品种的氮素吸收总量有利。属于高产、氮素吸收量大、氮素利用效率高的基因型有6个品种,其大口至开花及开花至鲜穗采收阶段的吸氮量平均值分别为1.136和0.554 g/plant,比其它品种分别高24.3%和37.8%;最大积累速率和快增期的积累速率分别为0.068和0.059 g/(d.plant),比其它品种分别高15.8%和15.9%。活跃积累期和快增期的持续时间平均值分别为63.4和29.5 d,比其它品种分别延长了1.9和0.9d。
卢艳丽陆卫平刘萍王继丰刘小兵陆大雷苏辉
关键词:糯玉米氮素积累基因型差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