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文涛

作品数:8 被引量:29H指数:4
供职机构:宝鸡市中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管
  • 3篇血管造影
  • 3篇造影
  • 2篇骨折
  • 2篇关节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狭窄
  • 1篇断层扫描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血管造影检查
  • 1篇血清生化
  • 1篇血清生化指标
  • 1篇隐匿性骨折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特征
  • 1篇预后

机构

  • 7篇宝鸡市中医医...

作者

  • 7篇刘文涛
  • 5篇杨宝军
  • 4篇席建平
  • 3篇王婧
  • 1篇王明利

传媒

  • 3篇临床医学研究...
  • 2篇贵州医药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CT三维重建技术在膝关节骨折诊断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在膝关节骨折诊断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膝关节内骨折患者100例,给予X线检查和CT三维重建检查,对比两种检查的准确率。结果CT对膝关节骨折的检出率高于DR检查(P<0.05);CT三维重建对膝关节骨折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和阳性预测值显著高于DR检查(P<0.05);CT三维重建对膝关节骨折的诊断特异性显著低于DR检查(P<0.05);两种检测方法对膝关节骨折的诊断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的诊断价值比DR的诊断价值高(P<0.05)。结论CT三维重建技术在可提高膝关节骨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有助于骨折分型,值得临床推广。
马新王婧席建平杨宝军刘文涛胡剑非王谦
关键词:骨折膝关节CT三维重建
结直肠癌旁肿瘤沉积的CT检查影像学特征分析
2023年
目的探究结直肠癌(CRC)旁肿瘤沉积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影像学特征。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82例CRC患者,所有患者采用全腹部CT平扫和动脉期、静脉期增强扫描。观察患者病灶旁肿瘤沉积表现,并对肿瘤沉积的CT影像学特征以及各参数进行分析。结果共计82例患者全部完成检查,其中44例患者的CT平扫结果显示病灶周围存在短径>5 mm的结节灶,确诊为肿瘤沉积;其余38例患者并未显示出病灶周围存在短径>5 mm的结节灶,暂无肿瘤沉积表现。肿瘤沉积患者与无肿瘤沉积患者的CT检查显示肿瘤短径、长径、最大径以及长短径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发病部位:结肠脾曲13例、结肠肝曲16例、升结肠14例、降结肠12例,直乙状结肠11例、直肠癌16例。CRC患者的CT平扫结果可观察到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癌旁肿瘤沉积现象,部分肿瘤沉积密度不均匀,严重的可出现坏死,主要形态表现为毛刺或分叶状。肿瘤沉积CRC患者的平扫CT值、动脉期强化CT值、静脉期强化CT值明显高于无肿瘤沉积患者(P<0.05)。结论CRC患者肿瘤沉积在CT检查过程中可表现出与其他结节类似的特征;与无肿瘤沉积的患者相比,肿瘤沉积患者的CT值出现上升;目前并无肿瘤沉积成因的确切报道。
陈丽丽王婧王谦刘文涛杨超
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扫描影像学特征
128层螺旋CT成像头颈部血管造影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分析128层螺旋CT成像头颈部血管造影检查在临床诊断头颈部血管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疑似头颈部血管疾病的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行128层螺旋CT成像检查(CTA)及数字血管造影检查(DSA)。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CTA诊断头颈部血管疾病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漏诊率及误诊率。结果 80例疑似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经DSA确诊为炎性病变者68例,CTA检查诊断为头颈部血管阳性病变者65例,CTA诊断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漏诊率及误诊率分别为94.12%、91.67%、93.75%、98.46%、73.33、6.25%、9.09%。DSA诊断头颈部血管病变类型构成与CTA诊断疾病类型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A诊断头颈部血管疾病准确率较高,且具有无创、操作简便、快速的优点,在头颈部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观察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席建平刘文涛杨宝军王婧马新马晨
关键词:128层螺旋CT
CTA与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评估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的临床价值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与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I)评估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A、HR-MRI检查,检测患者动脉瘤破裂情况,并根据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破裂组(n=55)和未破裂组(n=134)。比较两组不同检查方法的影像学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CTA、HR-MRI的预测价值。结果破裂组的瘤体长度、瘤颈宽度、动脉瘤倾斜角、子囊、AR、SR、面积比等CTA参数均明显高于未破裂组(P<0.05);破裂组的瘤体长度、瘤颈宽度、子囊、强化、AR、SR等HR-MRI参数均明显高于未破裂组(P<0.05);ROC曲线显示,瘤体长度、瘤颈宽度、动脉瘤倾斜角、子囊、AR、SR、面积比等CTA参数预测颈内动脉瘤破裂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6、0.714、0.832、0.690、0.666、0.797、0.796,瘤体长度、瘤颈宽度、SR、面积比预测颅内动脉瘤的特异度高,而灵敏度低;AR预测颅内动脉瘤的灵敏度高,而特异度低;动脉瘤倾斜角、子囊预测颅内动脉瘤的特异度、灵敏度均较高。瘤体长度、瘤颈宽度、子囊、强化、AR、SR等HR-MRI参数预测颈内动脉瘤破裂的AUC分别为0.763、0.714、0.703、0.896、0.668、0.798,瘤体长度、瘤颈宽度、SR预测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特异度高,而灵敏度低;AR预测颅内动脉瘤的灵敏度较高,而特异度低;子囊、强化预测颅内动脉瘤的特异度、灵敏度均较高。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CTA、HR-MRI检查参数与未破裂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CTA、HR-MRI预测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具有一定的准确度,但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漏诊。
刘文涛王谦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造影风险评估
基于VHS技术对髌骨倾斜轨迹变化趋势及其分类的探讨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基于容积螺旋穿梭(VHS)技术探讨髌骨倾斜(PT)的轨迹变化趋势并进行分类。方法选择PT患者32例40膝为病例组,正常30例30膝为对照组,使用VHS技术行膝关节扫描,重建其屈膝活动图像。测量胫股关节伸直位、屈膝1〜10°、11〜20°、21〜30°、31〜40°时的髌骨倾斜角(PTA)和外侧髌股角(LPFA),并绘制相应的髌骨运动轨迹曲线,对两组曲线进行分析、分类。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PTA、LPFA于胫股关节屈曲0〜30°区间内其数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例组数值高于对照组;屈膝31〜40°时PTA值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LPFA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PT轨迹可分为两种类型,病例组PT轨迹可分为3种类型。结论基于VHS技术的髌骨运动轨迹成像,既可以对PT进行静态量化分析,又可对异常轨迹的动态趋势进行描述、分类,有助于PT病因的分析及指导个体化术式的制定。
杨宝军赵春丽于继岗刘文涛席建平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椎基底动脉狭窄与血清生化指标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评估后循环脑梗死(PCCI)患者椎基底动脉狭窄的价值及其与血清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该院收治的142例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根据MRI检查结果确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PCCI,分析患者血管病变情况与梗死部位,比较TIA、PCCI斑块性质,以及不同斑块性质PCCI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S100B)、泛素C末端水解酶L1(UCH-L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炎性反应指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几丁质酶-3样蛋白1(YKL-40)]、斑块性质相关蛋白酶[半胱氨酸组织蛋白酶S(CatS)、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10(MMP10)、血小板反应蛋白解整合素金属肽酶12(ADAMTS12)]水平的差异,分析不稳定斑块性质与上述血清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并观察预后情况。结果不稳定斑块组患者PCCI构成比高于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且PCCI患者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TIA(P<0.05);椎动脉颅外段血管病变以远段梗死为主,椎动脉颅内段血管病变以近段梗死为主,基底动脉血管病变以中段梗死为主,大脑后动脉血管病变以远段梗死为主;不稳定斑块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NSE、S100B、UCH-L1、GFAP、ICAM-1、VCAM-1、PECAM-1、VE-cadherin、YKL-40、CatS、MMP9、MMP10、ADAMTS12水平均高于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P<0.05);Pearson相关性显示,不同斑块性质与血清生化指标水平均呈正相关(P<0.001),不稳定斑块PCCI患者复发率高于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P<0.05)。结论PCCI患者椎基底动脉狭窄的CTA评估价值较高,动脉粥样斑块性质稳定性与神经损伤程度、炎性反应及斑块性质相关蛋白酶分子异常激活密切相关,且斑块性质不稳定患者复发风险高。
刘文涛吴锋席建平杨宝军马新王谦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狭窄后循环脑梗死CT血管造影血清生化指标预后
MRI、MSCT对腕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比较磁共振成像(MRI)与多层螺旋CT(MSCT)对腕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83例疑似腕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MRI、MSCT检查。分析MRI、MSCT对腕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结果及其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RI、MSCT对腕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效能;比较MRI、MSCT对腕关节隐匿性骨折的检出情况;比较MRI、MSCT对不同部位腕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准确度。结果手术结果显示,83例患者中有74例确诊为腕关节隐匿性骨折,占89.16%。Kappa检验结果显示,MRI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极强,Kappa值为0.875;MSCT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较弱,Kappa值为0.311。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MRI对腕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59%、98.65%、88.89%,高于MSCT的79.52%、81.08%、30.00%(P<0.05);MRI对腕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8.89%、98.65%,与MSCT的66.67%、95.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MSCT诊断腕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误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腕关节隐匿性骨折的符合率高于MSCT,漏诊率低于MSCT(P<0.05)。手术结果显示,74例腕关节隐匿性骨折中,骨折部位为小多角骨4例(5.41%)、腕骨55例(74.32%)、长干骨15例(20.27%);MRI检查结果显示,骨折部位为小多角骨4例、腕骨54例、长干骨15例;MSCT检查结果显示,骨折部位为小多角骨4例、腕骨43例、长干骨13例。MRI、MSCT对小多角骨、腕骨、长干骨骨折的诊断准确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1.912、0.065,P=1.000、0.167、0.799)。结论MRI对腕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MSCT,与手术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
王谦杨宝军王明利刘文涛陈丽丽胡剑非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多层螺旋CT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