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林

作品数:12 被引量:63H指数:5
供职机构:陕西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气象局研究型业务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气象局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陕西省气象局气象科技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气象
  • 2篇实况
  • 2篇气温
  • 2篇气象数据
  • 2篇网格
  • 2篇大数据
  • 2篇MUS
  • 1篇地形
  • 1篇调度
  • 1篇信息管理
  • 1篇元数据
  • 1篇站网
  • 1篇智能网格
  • 1篇任务调度
  • 1篇数据服务
  • 1篇数据共享
  • 1篇数据云
  • 1篇算法库
  • 1篇天气实况
  • 1篇通信

机构

  • 12篇陕西省气象局
  • 2篇国家气象信息...
  • 2篇渭南市气象局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12篇何林
  • 3篇戴昌明
  • 3篇邓凤东
  • 3篇王垒
  • 2篇李亚丽
  • 2篇燕东渭
  • 2篇潘留杰
  • 2篇吉庆
  • 1篇何文春
  • 1篇杨艳
  • 1篇程路
  • 1篇高宇
  • 1篇王建鹏
  • 1篇高峰
  • 1篇武麦凤
  • 1篇张雅斌
  • 1篇胡皓
  • 1篇郭江峰
  • 1篇陈洁
  • 1篇李珍

传媒

  • 5篇陕西气象
  • 2篇气象科技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气象与环境科...
  • 1篇气象科技进展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面向业务保障的省级气象广域网络优化升级被引量:8
2015年
针对省级气象部门骨干网络存在一些普遍问题,如不同线路没有实现负载分担,备用线路往往带宽闲置;省市间"不对称路由"对远程视频会议等业务的效果有影响;没有针对不同的业务做带宽控制,不同业务间存在相互影响等,采取了一些技术手段。引入策略路由对数据传输进行分流,同时发挥出多条线路的效益,实现了负载分担,并克服了"不对称路由"的现象,保证视频会议的效果。引入一系列QoS(服务质量)策略,对线路上不同业务占用带宽进行管理,既保证实时数据传输和视频会议`等关键业务的带宽,同时又为其他业务提供了动态的带宽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带宽。经过测试,整个网络的优化升级,达到了设计的预期目标,可以为其他部门网络设计提供较好的借鉴。
燕东渭杨艳王垒何林李珍
关键词:气象业务广域网
我国气温网格预报检验及客观订正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3年
中国气象局自2014年启动无缝隙精细化网格天气预报业务,高分辨率的智能网格预报已成为天气预报目前的主推业务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近年来,随着数值模式统计后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气温网格预报质量稳步提升。本文在总结现有气温网格预报精细化检验评估方法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单模式订正、多模式集成释用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值模式释用技术在气温网格预报客观订正领域的最新进展,阐明了不同方法在气温网格预报领域的优势和劣势。在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未来气温网格预报需要吸纳更加多源的前沿研究成果,充分挖掘数值模式内在预报信息,使得预报向更加智慧化方向迈进。
刘嘉慧敏潘留杰戴昌明戴昌明何林胡启元
陕西省气象数据共享系统被引量:12
2017年
依托以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平台(China Integrated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Sharing System,简称CIMISS)为核心的省级集约化数据环境,研发B/S架构的陕西省气象数据共享系统,实现了CIMISS所接入的各类资料及本地特色数据的查询下载、统计分析、可视化展示、离线定制等功能。该系统的建成对于提高陕西省气象部门省级数据环境的共享服务能力,解决基层用户"看不到数据"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何林邓凤东李亚丽郭江峰
关键词:数据共享数据服务
基于ElasticSearch的气象大数据原型系统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ElasticSearch智能搜索引擎的气象大数据原型系统的搭建方案,通过实现结构化气象数据同步、典型应用场景测试、业务系统接入等流程,将大数据原型系统与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平台(CIMISS系统)进行...
何林邓凤东曹波王垒高宇
关键词:统计分析
渭南市2015—2017年典型霾天气过程气象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9年
综合利用地面空气污染监测资料、MICAPS资料、常规气象资料、探空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通过对2015—2017年渭南市11个典型霾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总结渭南市典型霾天气过程的大气环流背景特征,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典型霾天气过程的气象要素特征。结果表明:典型持续性污染天气过程中细颗粒物(PM 2.5)是PM 10的主要组成成分,PM 2.5的质量浓度明显高于粗颗粒物,严重污染期间PM 2.5和PM 10二者日变化明显且基本同步。严重污染期间,500 hPa欧亚中高纬度环流呈两槽一脊型,陕西处于暖脊前部、长波脊前底部,相应的700 hPa青藏高原上有短波槽,短波槽前有弱偏南气流发展;而空气质量转好时,中高纬度环流形势明显变化,陕西上空锋区加强,伴随地面东移南下冷空气的入侵,关中对流层低层偏北气流加强。PM 2.5质量浓度与过去1小时降水量、气温、海平面气压、10分钟平均风速负相关,与露点温度、相对湿度、总云量正相关。
吉庆武麦凤何林陈洁
关键词:PM气象要素
气象大数据云平台算法集约化环境设计与应用被引量:9
2024年
气象业务系统集约化发展和“云+端”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是实现气象业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2020年中国气象局提出构建以气象大数据云平台为云、气象业务系统为端的“云+端”业务技术体制,明确气象大数据云平台作为关键基础技术平台的定位。加工流水线作为气象算法的集约化环境,应用数算一体、高效任务调度、可视化流程编排、容器等技术,实现气象算法的统一管理与高效集约调度运行。2021年加工流水线业务运行,支撑全国202个业务系统的实时运行,业务系统性能提升1~10倍,集约化程度显著提高,对提升业务系统的运行效率、增强业务系统的协同性、加速“云+端”业务技术体制改革进程和推进气象业务集约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霍庆何文春何林高峰陈士旺徐拥军
关键词:算法库任务调度集约化
“秦云工程”气象数据对接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3
2020年
依托以CIMISS为核心的省级集约化气象数据环境,通过架构分析、接口定制、数据同步、存储和数据服务等关键技术环节的研究,实现"秦云工程"气象云的数据对接。为开展其他行业大数据接入"秦云工程"并进行交换和共享,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参考意义。
何林何林吉庆燕东渭李亚丽
关键词:大数据气象数据服务接口
陕西省智能网格天气预报系统云化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2025年
为适应“云+端”新型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发展要求,实现核心业务应用系统融入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天擎”运行,从数据流分析、算法剥离、服务接口调用、监控对接等环节入手,提出陕西省智能网格天气预报系统“云化改造”的总体技术思路。对数据源切换、产品回存与发布、算法改造与重构、监视和告警信息发送、中间件服务和应用端改造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与实现,并选取核心数据源时效、数据产品存储时长、算法运行效率、产品共享效果等关键指标对比改造前后的系统性能。结果表明:通过“云化改造”,智能网格预报业务实现由“天擎”云服务提供支撑,应用端更为精简和轻量化;数据流得到合理优化,数据产品避免了重复存储和搬移,集中管理、时效更高;算力、存储资源迁移到云,使用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核心算法和数据产品的规范化发布与共享;业务监控统一纳入气象综合业务实时监控系统“天镜”,减轻了繁重的运维工作。在“硬件、数据、流程、平台、监控”等气象信息系统集约化方面的效益显著提升。
何林吉庆霍庆戴昌明陈婧
ECMWF模式对陕西2016年春夏季气温预报性能评估被引量:15
2018年
利用2016年春、夏季节陕西99个国家站的气温逐1h观测数据,对ECMWF高分辨率数值模式对陕西国家站0~72h逐3h和78~240h逐6h的气温预报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陕西大部分地区,气温预报误差≤1℃和≤2℃的准确率在72h之前分别为30%~50%和55%~85%,96h之后分别为10%~30%和25%~55%,夏季的准确率高于春季,20:00起报的准确率略高于08:00起报。随着预报时效的增加,模式的气温预报能力和稳定性波浪式下降,日变化特征明显,23:00至次日11:00时段的预报能力和稳定性好于14:00—20:00时段。模式的气温预报值与观测值有很好的相关性,但是模式和实际观测站的地形高度差异会对气温预报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基于气温垂直变率和模式与实际观测站的地形高度差异进行的高度差订正,可以适当提高模式的气温预报水平,文中提出的几种气温预报的高度差订正方法,对陕西大部分地区的气温预报为正订正效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王丹王建鹏潘留杰何林程路戴昌明胡皓白庆梅
关键词:气温预报
省级多源融合实况产品融入“天擎”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
2024年
按照“云+端”技术架构对气象数据、算力、算法资源进行集约管理的思路,基于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天擎”)提供的“数算一体”服务能力,研究省级多源融合实况分析系统的业务产品融入“天擎”的关键技术。梳理省级数据产品注册、发布和共享的基本流程,归纳并阐述了通信系统分发入库、算法改造写入、调用标准化接口写入等三种实时数据接入方案与实现方法。通过对比各方案的优缺点,给出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最优接入策略,为其他各类本地化特色数据产品融入“天擎”提供借鉴。
何林高亮书冯洁琼陈婧
关键词:通信系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