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临床病理
  • 3篇病理
  • 2篇肿瘤
  • 2篇腺癌
  • 2篇临床病理观察
  • 2篇病理观察
  • 1篇血常规
  • 1篇血常规检查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周上皮样
  • 1篇血管周上皮样...
  • 1篇血肿
  • 1篇异位甲状腺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分析
  • 1篇原发性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癌
  • 1篇软组织
  • 1篇软组织肿胀

机构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5篇何建芳
  • 2篇温永琴
  • 2篇叶伟标
  • 1篇张世豪
  • 1篇杨湘玲
  • 1篇廖玉婷
  • 1篇高敏
  • 1篇赵东晖

传媒

  • 2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纵隔原发性室管膜瘤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纵隔原发性室管膜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纵隔原发性室管膜瘤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表型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中年女性,因胸背部不适半年余,CT发现纵隔肿物3天入院。术中见肿物位于右后纵隔脊椎旁,边界相对清晰,肿物大小6 cm×5 cm×3 cm,切面灰黄色,质软。镜下见肿瘤组织形态结构多样,以乳头、假乳头结构为主,可见囊性变、小梁状和筛孔状结构;局部脉管内见肿瘤浸润;肿瘤细胞呈立方状或高柱状,胞质嗜酸性,核圆形或卵圆形,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少见。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GFAP、CD56、ER、PR均(+)。结论纵隔原发性室管膜瘤极为罕见,临床及影像学上容易误诊,熟悉其组织形态、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特征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叶伟标徐咏强梁远秋何建芳杨湘玲
关键词:室管膜瘤纵隔肿瘤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
大腿软组织巨神经纤维瘤伴巨大血肿1例被引量:1
2022年
患者男,35岁,因“1 d前突发右大腿疼痛”,以“右大腿血管瘤破裂并巨大血肿”入院。查体:心率114次/min,血压96/62 mmHg,右大腿见40 cm的质硬肿物,皮肤见瘀斑;全身皮肤多发结节及牛奶斑(图1)。X线检查示右大腿中远端巨大软组织密度灶,边界不清。CT检查示右大腿前部混杂密度灶,考虑肿瘤伴血肿;右腰大肌、髂肌、右大腿软组织肿胀渗出;右髂外静脉考虑瘤样扩张或静脉瘤(图2、3)。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76 g/L。考虑失血性休克代偿期。急诊手术皮下见血凝块1500 ml,肿物浸润脂肪组织。病理检查:肿物最大径32 cm,重2.9 kg,呈灰黄色,实性质中,见大片出血(图4)。光镜下瘤细胞核呈逗点状,核分裂象少,浸润生长;间质血管丰富伴出血(图5、6)。免疫组化染色S-100、SOX-10阳性。结合患者及其兄弟、母亲均患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Ⅰ,NF1),病理诊断:(右大腿)软组织巨神经纤维瘤伴血肿。术后随访6个月,患肢伤口、功能恢复良好。
黄会杰梁润林陈浩鹏尹东亮郑晓玲易慕华何建芳
关键词:神经纤维瘤软组织肿胀急诊手术静脉瘤血常规检查
肺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合并肺腺癌首例报道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肺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合并腺癌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2020年8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人民医院病理科确诊的1例肺原发恶性PEComa合并腺癌病例,整理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诊断要点、治疗方案及预后等,并进行文献复习。首先以“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肺”+“腺癌”检索中国知网及万方医学数据库,未检索到相关报道。随后以“肺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及万方医学数据库,同时以“pulmonary malignant 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和“PEComa”为副主题词,结合主题词,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及Cochrane数据库,检索语言为中文或英文,起始时间不限,检索时间截止日期为2020年11月。结果患者男,46岁,因“反复咳嗽、胸痛10余天伴体重迅速减低”于2020年8月20日入院。血清学肿瘤标志物示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表达增高。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术(PET)-CT示左胸腔较大团块状软组织密度灶,SUV值22.8。术后病理诊断为恶性PEComa合并肺腺癌伴淋巴结转移,且检测到驱动基因EGFR药物敏感性突变,术后辅以化疗及靶向治疗,目前状态稳定。文献共检索到肺恶性PEComa 12例,中老年常见,多因咳嗽或胸闷就诊,胸部CT常显示边界清楚的圆形肿块,8例发生纵隔淋巴结及其他器官转移。结论肺恶性PEComa少见,同一肿物合并肺原发腺癌成分者为首次报道。部分病例进展迅速,手术完整切除病灶并进行淋巴结清扫,术后辅以化疗及靶向治疗,是较为合适的治疗策略。诊断为良性PEComa的患者也应注意长期随诊复查。
黄会杰叶伟标温永琴朱莹何建芳
关键词: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腺癌
PD-L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和预后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选取115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三阴性乳腺癌45例、非三阴性乳腺癌70例;另选取同期40例非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乳腺样本均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比较两组患者的PD-L1阳性表达情况,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乳腺癌患者的PD-L1表达情况,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观察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PD-L1阳性表达率为35.6%(16/45),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PD-L1阳性表达率为18.6%(14/70),对照组患者的PD-L1阳性表达为0。两组患者的PD-L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PD-L1阳性表达率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及对照组,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PD-L1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子分型、PR表达状态、阳性淋巴结个数、TNM分期乳腺癌患者的PD-L1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三阴性乳腺癌LuminalA型患者的生存率95.7%高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7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L1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三阴性乳腺癌中的PD-L1表达率最高;且PD-L1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分子分型、PR表达状态、阳性淋巴结个数以及TNM分期有关,是影响其生存及预后的不良因素。
庾建中王静仪袁泳锨黄梓慧何建芳李妤玲梁远秋
关键词:乳腺癌程序性死亡配体-1分子分型
肾上腺内异位甲状腺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肾上腺内异位甲状腺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对1例肾上腺内异位甲状腺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31岁。体检发现左侧肾上腺占位。肿物呈囊实性,囊腔内充满嗜伊红的胶质样物,伴有少量泡沫细胞反应,囊壁可见肾上腺组织及甲状腺组织混杂存在;甲状腺滤泡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细胞核无异型,未见核沟及核内包涵体。免疫组化:滤泡上皮CK、TPO、Tg和TTF-1(+),CK19、galectin-3、CT、Syn和CgA(-)。PCR检测显示,BRAF V600E及KRAS基因未见突变。结论异位甲状腺是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发生在肾上腺极为罕见,肾上腺内异位甲状腺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
高敏张世豪廖玉婷温永琴何建芳赵东晖梁远秋
关键词:异位甲状腺肾上腺发病机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