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川
- 作品数:6 被引量:82H指数:4
- 供职机构:亳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瑞马唑仑与咪达唑仑对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4
- 2021年
- 目的研究瑞马唑仑与咪达唑仑对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60例全身麻醉下行L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术中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30 mg/kg、舒芬太尼0.50μg/kg、罗库溴铵0.60 mg/kg;对照组术中麻醉诱导时应用咪达唑仑0.05 mg/kg、舒芬太尼0.50μg/kg、罗库溴铵0.60 mg/kg。记录2组患者手术麻醉诱导时(T0)、脑电双频指数值<60时(T1)、插管后(T2)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变化;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停留时间;手术前、术后24 h和72 h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得分水平;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MAP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观察组MAP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2组HR呈逐渐升高趋势,观察组HR低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MMSE得分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观察组MMSE得分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呼吸抑制、躁动、头晕头痛和嗜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咪达唑仑相比,瑞马唑仑应用于LC术安全性较好、认知功能影响较小、麻醉恢复较快,不良反应发生较少。
- 钱焕丽李元海何川
- 关键词:咪达唑仑
-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急诊剖宫产效果观察被引量:17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急诊剖宫产术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120例产妇随机分为A、B、C组,每组40例,均行硬膜外麻醉。A组予舒芬太尼10μg(1 ml)+0.5%罗哌卡因15 ml,B组予舒芬太尼15μg 1 ml+0.5%罗哌卡因15 ml,C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 ml+0.5%罗哌卡因15 ml。观察术中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起效、无痛平面、镇痛持续时间,改良Bromage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不良反应。结果:与C组比较,A、B组起效时间、无痛平面时间、感觉阻滞达最高平面时间均缩短(P<0.01),镇痛持续时间均延长(P<0.01)。3组在切皮时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探查、取胎时的VAS和寒颤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和瘙痒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硬膜外麻醉行剖宫产术时使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可增强麻醉效果,15μg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可减轻探查取胎时内脏牵拉不适症状,减少术中寒颤的发生率。
- 邓雪峰何川
- 关键词:剖宫产术舒芬太尼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
- 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全麻改善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恢复及焦虑抑郁的临床观察
- 2023年
-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acupoint electrical stimulation,TEAS)辅助全麻对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患者术后恢复质量及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5月7日—2023年4月19日期间亳州市人民医院择期行LC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EAS组和全麻组,每组各75例。TEAS组全麻基础上于术前1 d选取印堂穴、双侧内关穴、双侧合谷穴行TEAS治疗30 min、麻醉诱导前60 min开始持续行TEAS至术毕。全麻组在全麻基础上相同时间内仅在相应穴位粘贴电极片,连接电子针疗仪,不进行电刺激。主要观察术前及术后恢复质量(Quality of recovery-15,QoR-15)总分及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评分,次要观察麻醉中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用量,静息及咳嗽状态下术后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例数,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术后24 h、48 h、72 h两组患者QoR-15评分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48 h TEAS组QoR-15评分均较全麻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HAD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48 h TEAS组HADS评分均较全麻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TEAS组麻醉药物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均明显低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48 h,TEAS组静息VAS评分均较全麻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AS组PONV发生率32.00%(24/75)低于全麻组61.33%(4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AS组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AS辅助全麻对LC患者术后恢复质量及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作用显著,还可减少术中麻醉药物用量、缓解术后疼痛、预防PONV并缩短拔管及住院时间。
- 何川王杰杰钱焕丽
-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经皮穴位电刺激全麻焦虑抑郁情绪
- 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疝气腹腔镜手术患儿血流动力学影响被引量:15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疝气腹腔镜手术患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亳州市人民医院自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行疝气腹腔镜手术的8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40例患儿。A组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B组采用七氟烷+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分别于麻醉前、切皮后10 min、拔管时,比较两组患儿血流动力学(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水平变化。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苏醒情况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麻醉前与切皮后10 min,两组患儿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B组患儿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切皮后10 min、拔管时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水平均高于麻醉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少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40),显著低于A组的2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应用于小儿疝气腹腔镜手术中,更利于维持患儿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缩短清醒时间与定向力恢复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 何川李元海孙玉红刘伟张子婷解凤磊张英
- 关键词:七氟烷瑞芬太尼血流动力学
- 高仿真模拟人在麻醉科规范化培训医师可视软镜下气管插管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观察高仿真模拟人在麻醉科规范化培训医师可视软镜下气管插管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进行择期手术的80例非困难气道患者和20名麻醉科规范化培训医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40名患者和10名医师。观察组、对照组规范化培训医师分别采用高仿真模拟人、常规模拟人头进行可视软镜气管插管训练,每名规范化培训医师完成4例患者可视软镜引导下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时间、首次插管成功率、术后咽喉痛发生率;比较两组规范化培训医师的可视软镜操作熟练程度评分与可视软镜操作学习训练方式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的首次插管成功率更高、气管插管时间更短(均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咽喉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规范化培训医师的可视软镜操作熟练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对镜下空间结构认识、镜头运动方向掌控、可视软镜操作技巧掌握的满意度更高(均P<0.05)。结论麻醉科规范化培训医师采用高仿真模拟人进行气管插管训练,可以提高对可视软镜镜下空间结构的认识和镜头运动方向掌控能力,快速掌握可视软镜操作技巧,并缩短气管插管时间,提高首次插管成功率。
- 解凤磊王春侠何川王志国孙玉红刘伟
- 关键词:气管插管高仿真模拟人住院医师麻醉科
- 改良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塑形方法在胸科手术单肺通气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观察改良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Visual Double-Lumen Tube,VDLT)塑形方法在胸外科手术单肺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08至2021-08我院胸外科择期手术单肺通气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I~Ⅲ级,年龄24~80岁,性别不限,BMI 19~28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传统塑形组(Tsaditional Shaping,TS组)和改良塑形组(Isproved Shaping,IS组),每组30例。记录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后即刻(T2)、插管后1 min(T3)的心率(Heart Rate,HR)及平均动脉血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记录插管时间、插管次数、支气管定位情况;记录术后咽喉部疼痛、声音嘶哑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TS组插管时间(67.1±23.8)s明显长于IS组(38.9±10.0)s;TS组插管次数1.3±0.4次明显多于IS组1.0±0.0次(P<0.05),两组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支气管定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S组比较,IS组T3时HR、MAP明显更低(P<0.05);与TS组比较,IS组术后咽喉部疼痛发生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声音嘶哑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VDLT塑形方法可缩短插管时间、降低插管难度、且不影响支气管定位,同时插管后患者的生命体征更平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 解凤磊李梦华冯迎迎葛晓燕闫声明宋小倩何川吴浩
- 关键词:胸科手术单肺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