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晓慧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家鼠
  • 4篇褐家鼠
  • 2篇抗药
  • 2篇基因
  • 2篇靶基因
  • 1篇单倍型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多态性分析
  • 1篇雄性
  • 1篇鼠害
  • 1篇糖原合成酶激...
  • 1篇体细胞
  • 1篇农田害鼠
  • 1篇农业鼠害
  • 1篇种群
  • 1篇种群遗传
  • 1篇种群遗传多样...
  • 1篇物种
  • 1篇物种鉴定

机构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5篇王大伟
  • 5篇马晓慧
  • 4篇李宁
  • 4篇刘晓辉
  • 4篇宋英
  • 2篇田林
  • 1篇宋铭晶
  • 1篇罗婵
  • 1篇丛林
  • 1篇李宁

传媒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植物保护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哈尔滨和湛江雄性褐家鼠Gsk3β差异甲基化区域DNA序列多态性分析与调控功能鉴定
2019年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基因能够参与多条细胞周期信号传导通路,从而通过调控细胞分裂过程,影响组织与器官的发育。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与湛江褐家鼠种群相比,哈尔滨褐家鼠种群在秋冬季存在睾丸发育受抑制的现象,并通过基因组与甲基化组联合分析,在Gsk3β基因内含子区域筛选到1个差异甲基化区域(differentially methylated region, DMR)。为分析该DMR的DNA序列多态性及其在Gsk3β基因表达调控中的可能作用,本研究选取了哈尔滨(n=52)和湛江(n=39)共91个性成熟褐家鼠睾丸样品。采用PCR测序方法在群体水平上分析了该DMR的DNA序列多态性,在2个褐家鼠亚种的分化特征,并选取2个群体中具有代表性的单倍型,通过荧光素酶基因报告系统在293T细胞中检测该DMR不同单倍型的调控活性。结果表明,该DMR存在2个SNP位点,共组成3个单倍型、6个基因型。卡方检验表明,其频率在2个群体间发生显著分化(单倍型,P=1.13E-29;基因型,P=1.15E-14)。Gsk3β基因的-2 218/+238 bp区具有明显启动子活性(P<0.05);哈尔滨和湛江2个单倍型都显示显著的沉默子活性(P<0.05),同时表现显著的调控活性差异(P<0.05),表明这2个单倍型可以在293T细胞中作为沉默子抑制Gsk3β基因的启动子活性。2个单倍型调控活性差异,可能与SNP导致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获得/丢失,以及2个单倍型在不同种群中甲基化状态差异有关。本研究结果表明,该DMR可能通过调控褐家鼠Gsk3β基因表达,在睾丸发育过程中发挥作用。2个种群主要单倍型的调控活性差异,及其甲基化状态差异可能是2个种群睾丸发育表型差异的重要调控因素之一。
周钰芳李夕萱田林宋铭晶马晓慧王大伟李宁宋英刘晓辉
黑龙江地区农田害鼠发生特点及DNA条形码鉴定技术的应用被引量:4
2018年
黑龙江地区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鼠害是影响该地区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解当地农田害鼠种类、密度及分布特征,本研究于2010-2011年对该省主要作物田的啮齿类动物开展调查,并利用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Ⅰ,COⅠ)对害鼠种类进行鉴定,分析该地区农田害鼠种类分布和发生特点,为其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和方法依据。结果表明,所捕获的害鼠经形态鉴定可分为2科7属7种,分别为鼠科的黑线姬鼠、巢鼠、褐家鼠和小家鼠,以及仓鼠科的大仓鼠、黑线仓鼠和东方田鼠。DNA条形码分类结果与形态分类结果一致,但是在近缘种间的区分上还需要与形态数据相结合。黑龙江地区农田害鼠密度呈现出"春低秋高"的时间特征,并且在玉米田中最高;在鼠种特征上,黑线姬鼠为广布种和优势种,其他鼠种则在局部地区密度较高。根据上述结果,应将春季作为黑龙江地区农田害鼠的重点防治时期,重点作物为玉米,同时应重点关注大中型鼠的数量变动情况。
李争光丛林王大伟罗婵田林耿远昭宋英马晓慧李宁刘晓辉
关键词:农田害鼠DNA条形码物种鉴定
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分析海南岛褐家鼠种群遗传多样性被引量:5
2016年
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是海南岛的主要害鼠之一,海南岛是我国南方海上的重要交通口岸,但关于海南岛褐家鼠的种群遗传多样性以及和邻近地区褐家鼠种群间的基因交流情况还缺乏了解。本研究测序分析了来自海南岛、广东、越南等地91只褐家鼠的细胞色素b基因,分析了不同种群中的Cyt b单倍型,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F_(st)),构建了全世界60个褐家鼠的Cyt b单倍型之间的系统进化关系。结果发现,海南岛琼中/澄迈和崖城的褐家鼠种群没有共享的Cyt b单倍型,种群间出现了明显的遗传分化(F_(st)=0.453),但这两个群体分别与广东和菲律宾/越南的褐家鼠分享共同的单倍型,表明海南岛褐家鼠与广东和菲律宾/越南褐家鼠近代存在着基因交流。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多数海南岛和广东褐家鼠的Cyt b单倍型来自共同的单倍型组CⅢ和CⅦ,说明海南岛和广东省的褐家鼠可能由一个或多个共同的祖先种群扩散而来。由于褐家鼠喜欢与人伴生,褐家鼠很可能随着黎族人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大约3 000年前)或更早以前,从广西、广东沿海地区迁移至海南。
马晓慧李宁王大伟刘晓辉宋英
关键词:褐家鼠单倍型细胞色素B基因CYT
褐家鼠对抗凝血类灭鼠剂产生抗药性的遗传基础
鼠是中国常见的家栖鼠类之一,也是中国鼠害控制中的重要防控对象之一.以杀鼠灵为代表的第一代抗凝血杀鼠剂(FGARs)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欧美国家被广泛用于控鼠和灭鼠,然而不到10年的时间就出现了抗性鼠.无论是生理抗性检...
宋英马晓慧王大伟李宁刘晓辉
关键词:农业鼠害褐家鼠抗药性
我国褐家鼠抗药靶基因(Vkorc1)多态性分析
马晓慧王大伟李宁刘岚田林刘晓辉宋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