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冬

作品数:7 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篇物理模拟
  • 3篇调剖
  • 3篇油藏
  • 3篇油田
  • 2篇淀粉
  • 2篇堵水
  • 2篇SZ36-1
  • 2篇渤海油田
  • 1篇地质
  • 1篇地质聚合物
  • 1篇淀粉接枝
  • 1篇淀粉接枝共聚
  • 1篇淀粉接枝共聚...
  • 1篇淀粉凝胶
  • 1篇调剖工艺
  • 1篇调剖剂
  • 1篇堵水调剖
  • 1篇多孔介质
  • 1篇性能评价
  • 1篇油藏地质

机构

  • 7篇东北石油大学
  • 4篇中海石油(中...
  • 2篇中海油田服务...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7篇闫冬
  • 5篇苏鑫
  • 4篇卢祥国
  • 2篇徐国瑞
  • 2篇曹伟佳
  • 1篇李翔
  • 1篇张保康
  • 1篇张云宝
  • 1篇王婷婷
  • 1篇铁磊磊
  • 1篇鞠野
  • 1篇喻琴
  • 1篇张德富

传媒

  • 1篇高分子通报
  • 1篇当代化工
  • 1篇石油钻采工艺
  • 1篇石油化工高等...
  • 1篇海洋石油
  • 1篇岩性油气藏
  • 1篇油气藏评价与...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聚驱后综合治理措施增油效果及作用机理研究——以渤海LD10-1油田为例被引量:10
2018年
渤海LD10-1油田具有储层厚度大、平均渗透率高、非均质性严重、岩石胶结强度低和单井注采强度高等特点,采取早期聚合物凝胶调驱技术进行开发,聚合物滞留作用和冲刷作用造成的层间和层内矛盾十分突出。开展了聚驱后调驱剂筛选和性能评价以及调剖、解堵和调驱剂与水交替注入等综合治理方式的开发效果测试。结果表明,在聚合物凝胶用量相同条件下,与整体段塞注入方式相比较,采取"凝胶与水交替注入"方式可以减缓"吸液剖面反转"速度,扩大中低渗透层波及系数。将调剖或解堵措施与"凝胶与水交替注入"方式联合使用时,中低渗透层动用程度进一步提升,增油降水效果十分明显。
刘义刚肖丽华邹剑卢祥国闫冬曹伟佳
关键词:渤海油田物理模拟
岩心大孔道发育程度对不同调剖剂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渤海油田具有储层岩心胶结疏松、非均质性严重、原油黏度较高、平均渗透率较高和单井注水量较大等特点,并且随着注水开发的不断进行,岩心内大孔道不断发育。所以针对渤海油田实际情况对不同调剖剂在不同发育程度的岩心大孔道内的封堵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岩心孔道发育程度越大淀粉凝胶成胶效果越好,而岩心孔道过大会影响聚合物凝胶的成胶效果。无机地质聚合物在未发育岩心孔隙和发育不完全孔隙内注入性较差,增油效果较差。
邹剑张德富张云宝苏鑫闫冬
关键词:淀粉凝胶聚合物凝胶
“堵水+调剖”联合作业效果及液流转向机理研究——以渤海SZ36-1油藏地质和流体条件为例被引量:3
2017年
由于SZ36-1油田具有储层胶结疏松、非均质性严重、平均渗透率较高、原油黏度较高和单井注水量较大等特点,亟待采取液流转向措施以达到稳油控水的效果。以SZ36-1油田实际储层地质和流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的方法,开展了堵水(堵水剂为淀粉接枝共聚物)、调剖(调剖剂为Cr^(3+)聚合物凝胶)和"堵水+调剖"联合作业增油降水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单独堵水或调剖措施相比较,"调剖+堵水"联合作业增油降水效果较好。随堵水剂顶替液段塞尺寸增加,中低渗透层分流率增加,堵水增油降水效果提高,但采收率增幅呈现"先增后降"趋势,所以综合分析合理段塞尺寸为0.05 PV左右。除此之外,随储层原油黏度增加,水驱中低渗透层分流率减小,采收率降低;"堵水+调剖"措施后,注入压力升高幅度增加,中低渗透层分流率增加,但最终采收率仍然较低。
徐国瑞鞠野李翔苏鑫卢祥国闫冬
关键词:堵水调剖采收率物理模拟
淀粉接枝共聚物在多孔介质内成胶效果实验——以渤海油田SZ36-1油藏条件为例被引量:5
2017年
淀粉接枝共聚物凝胶由于其成胶强度大、成本低、成胶时间可控等优点已经在我国部分油田应用。然而现今针对淀粉接枝共聚物凝胶的研究多集中在合成方法、性能表征和常规方法的成胶强度研究上,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尤其是海上油田现场实际情况的成胶效果研究较少。以渤海油田SZ36-1油藏条件为例,研究了淀粉接枝共聚物凝胶在接近油藏实际条件的多孔介质中的成胶效果。结果表明,在玻璃容器内具有良好耐稀释性、抗剪切性、耐油性、耐黏土性和时间稳定性的淀粉接枝共聚物体系,在岩心孔隙内却难以发生交联反应。由此可见,化学反应空间环境对淀粉接枝共聚物成胶效果存在较大影响,空间尺寸越大,成胶效果越好。为增加淀粉接枝共聚物各组成在孔隙内发生碰撞概率即提高成胶效果,需要适当提高常规优化配方中各组分浓度。
苏鑫王小玄闫冬闫冬曹伟佳
关键词:渤海油田淀粉接枝共聚物多孔介质
强化分散体系乳化降黏性能评价及机理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稠油乳化降黏技术与其它稠油开发措施相比具有操作简便和经济性好等优点,其中强化分散体系由于其良好的乳化降黏性以及简易的注入工艺在海上油田广泛使用。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强化分散体系性能及其乳化降黏机理。结果表明,强化分散体系对海上稠油有较好的乳化降黏效果,且形成的乳状液相对稳定,破乳也较为容易。另外,强化分散体系与原油乳化作用可以导致部分表面活性剂组分进入原油中,进而影响强化分散体系与油间乳化效果和界面张力。
张云宝王楠夏欢苏鑫闫冬
关键词:稠油
“堵水+调剖”工艺参数优化和油藏适应性评价——以渤海SZ36-1油田为例被引量:35
2017年
渤海SZ36-1油田具有原油黏度较高、单井注水量较大和储层胶结疏松、非均质性强、渗透率较高等特点,注水开发引起高渗透层岩石结构破坏、突进现象严重,亟待采取液流转向措施。以注入压力、含水率和采收率为评价指标,开展了"堵水+调剖"联合作业增油降水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堵水剂优化组成为"4%淀粉+4%丙烯酰胺+0.036%交联剂+0.012%引发剂+0.002%无水亚硫酸钠",堵水剂段塞优化组合为"0.05 PV前置段塞(淀粉4%)+0.025~0.075 PV堵水剂+保护段塞0.025 PV(淀粉4%)+顶替段塞0.05~0.10 PV(聚合物溶液,C_P=1 500 mg/L)",调剖剂溶液的组成和段塞组合为"0.05~0.10 PV调剖剂(Cr^(3+)聚合物凝胶,C_P=3 500 mg/L)"。随着储层非均质性和原油黏度的增大,采收率增幅增加,这表明"调剖+堵水"联合作业措施具有较强的油藏适应性。
张保康徐国瑞铁磊磊苏鑫卢祥国闫冬
关键词:堵水调剖参数优化油藏适应性物理模拟渤海SZ36-1油田
疏水聚合物微球制备及其缓膨和封堵效果评价被引量:5
2019年
与聚合物溶液相比较,聚合物微球分散液为非连续相,并且微球粒径分布比较集中,可以做到"堵大不堵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水相波及体积,减缓了"剖面反转"现象。近年来,聚合物微球调驱技术研究和矿场试验受到广泛重视。为了适应海上油田调驱技术需求,本文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一种疏水缔合聚合物微球,综合利用化学表征手段和岩心渗流实验,开展了聚合物微球粒径分布、缓膨性、封堵性和油藏适应性以及传输运移能力的一系列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水溶性单体AMPS和疏水单体α-甲基苯乙烯可以与丙烯酰胺和丙烯酸钠等共聚形成无规分布疏水缔合共聚物即微球材料。在此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法合成了9个微球样品(代号AMPS),来研究水溶性单体AMPS含量、乳化剂含量、引发剂含量以及温度对微球粒径的影响。其中,AMPS-8微球初始粒径在2μm左右,水化240h后,粒径稳定在18μm左右,膨胀倍数达到8至9倍。同时在岩心渗透率为1600×10^(-3)μm^2时的残余阻力系数最大,达到9.53,说明其渗透率极限为1600×10^(-3)μm^2,且在岩心中具有较强滞留封堵效果。在渤海油田注入水的条件下,AMPS疏水聚合物微球粒径中值差异不大,表明其具有良好抗盐性。采用膨胀效果较好的AMPS-8微球进行60cm长岩心的传输运移实验,结果表明,入口端附近的残余阻力系数高达19.417,岩心中部的残余阻力系数为6.6,岩心出口附近的残余阻力系数为2.8,说明AMPS-8微球具有较好的深部传输运移能力。
鲍文博卢祥国刘义刚张云宝喻琴喻琴闫冬
关键词:粒径分布封堵效果物理模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