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汗青

作品数:21 被引量:90H指数:6
供职机构:安徽省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2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7篇气候
  • 4篇降水
  • 3篇城市
  • 2篇地表
  • 2篇灾害
  • 2篇灾害风险
  • 2篇载力
  • 2篇时空变化特征
  • 2篇气候变化
  • 2篇气候生产潜力
  • 2篇气候要素
  • 2篇气象
  • 2篇连阴雨
  • 2篇粮食安全
  • 2篇淮河流域
  • 2篇承载力
  • 1篇地表气温
  • 1篇冬小麦
  • 1篇汛期
  • 1篇汛期降水

机构

  • 20篇安徽省气候中...
  • 12篇安徽省气象局
  • 6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中国气象局
  • 3篇安徽省公共气...
  • 2篇安徽省气象科...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江苏省气象局
  • 1篇安徽省基础测...
  • 1篇北京市气候中...
  • 1篇合肥市气象局
  • 1篇合肥市规划设...

作者

  • 21篇邓汗青
  • 14篇何冬燕
  • 10篇卢燕宇
  • 10篇田红
  • 4篇柳春
  • 3篇吴蓉
  • 3篇张方敏
  • 3篇唐为安
  • 2篇王胜
  • 2篇罗连升
  • 2篇戴娟
  • 1篇高歌
  • 1篇方茸
  • 1篇侯恩兵
  • 1篇徐敏
  • 1篇李卫国
  • 1篇谢五三
  • 1篇王冀
  • 1篇邓学良
  • 1篇邓汗青

传媒

  • 3篇第33届中国...
  • 2篇暴雨灾害
  • 2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气象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高原气象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上海城市规划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气象科技进展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30a安徽省汛期降水日变化特征分析
<正>1.引言安徽省位于我中东部,北有淮河南有长江,地处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南北气候过渡型特征明显,在汛期5-9月降水量集中,易发暴雨。之前的研究虽有涉及到安徽省,但站数较少,且缺乏分析不够深入细致。本文拟对1981...
柳春邓汗青郑淋淋
关键词:降水日变化季风年际变化
文献传递
实际地形下地表太阳总辐射的简化算法及应用被引量:7
2017年
为快速准确估算实际地形下地表太阳总辐射,针对辐射观测资料不足现状,通过考虑天文、大气和地理地形等因子对地表太阳总辐射的影响,构建了融合起伏地形天文辐射模型、地表太阳总辐射气候学公式和日照百分率优化插值方案的太阳总辐射简化算法。并以安徽省为例,对简化算法实施参数化和应用,采用2个辐射站观测资料统计回归得到气候学公式参数,参数化后的公式计算相对误差为7.65%。利用80个站点的日照百分率数据分析了不同插值方法适用性,逐点交叉检验结果表明,薄盘样条法对安徽省日照百分率具有更好的插值效果。基于简化算法计算得到实际地形下安徽省地表太阳总辐射平均为4500MJ·m^(-2)·a^(-1),总体呈北部高、南部低,山区南坡高、北坡低的分布特征,部分开阔南坡的太阳辐射超过同纬度水平地面。季节特征上地形对太阳辐射的影响随月份而异,在冬半年影响幅度更为明显,夏半年地形影响相对较弱,并多以削减为主。安徽省太阳能资源以3级为主,大别山和皖南山区的北坡多为4级,而在皖北低山丘陵的南坡存在零星的2级资源区。近年来由于日照百分率的下降,导致全省地表太阳总辐射普遍减少。
卢燕宇田红侯恩兵孙维邓汗青何冬燕
关键词:天文辐射日照百分率
城市通风廊道系统构建及管控探索——以合肥市为例被引量:5
2020年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进程的深化,城市通风廊道作为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和消减热岛效应的重要工具,成为城市规划研究和实践的热点。以安徽省合肥市为例,围绕通风廊道构建与管控两个核心重点,一方面通过风环境模拟识别出城市通风潜力较大的地区,形成风道;另一方面针对连片风环境不优地区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的建设条件,构建风道,将优质风引入城市,适度改善通风环境。从规划管理视角提出通风廊道的4类管控分区,提出针对性的管控要求及编制管理图则,提升规划的可操作性,有助于丰富学术界有关通风廊道研究的讨论。
黄闯魏宗财曹靖邓汗青
关键词:管控
基于种植结构的安徽省气候生产潜力估算及粮食安全气候承载力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面向气候变化下的粮食安全问题,揭示不同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探讨在特定种植结构下气候条件对粮食安全的承载能力,可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农业生产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逐级订正法和作物生长发育动态参数建立了小麦(Triticum aestivum)、玉米(Zea mays)和水稻(Oryza sativa)等粮食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估算方法,基于作物种植结构和粮食供需关系分析了安徽省气候条件对粮食安全的承载能力。结果表明,安徽省不同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特征与种植结构格局总体匹配度较好,能够较好发挥各地气候资源优势。气候变化对作物生产潜力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导致玉米、一季稻、双季晚稻的气候生产潜力显著下降,线性倾向率分别为每10年减少576、231、167 kg·hm^(-2),并且近年来小麦、玉米和一季稻主产区的气候生产潜力不稳定性增强。安徽省粮食潜在生产总量呈北高南低的特征,受种植结构和气候生产潜力的综合作用,不同作物对粮食潜在生产总量的贡献不一,从全省来看,小麦、一季稻、玉米和双季稻的贡献依次为42%、32%、18%和8%。小麦贡献了沿淮淮北地区粮食潜在生产总量的主要部分,占比超过50%,沿江西部则以双季稻为主,而江淮之间和江南地区一季稻的贡献可达60%以上。综合气候生产潜力、粮食供需结构和人口数量等因素,安徽省不同地区气候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规模大多超过了现有人口数,相对剩余率总体可达50%以上,但其地域分异显著,空间分布总体呈东北向西南递减的格局。为充分保障粮食安全,在部分超载地区需进一步调整优化粮食供需关系。
卢燕宇孙维方砚秋唐为安邓汗青何冬燕
关键词:粮食安全人口规模自给率
合肥市主城区地表通风潜力研究与应用
2023年
以合肥市主城区为例,采用气象观测数据、卫星遥感数据、地理信息等数据,通过计算天空开阔度、地表粗糙度等城市生态参数,对合肥市主城区通风潜力进行等级划分,并对通风廊道建设提出建议。结果表明,位于合肥市主城区的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双凤开发区热岛效应较严重,中心区域天空开阔度较差,大部分区域在0.5以下,南淝河沿岸地表粗糙度较小,但其两侧地表粗糙度较大。大部分区域地表通风潜力一般,东南侧靠近巢湖区域和南淝河沿岸通风潜力较高,建筑区域与西北侧区域通风潜力较差。结合合肥市主城区的风向玫瑰图、城市空间热环境分析,构建了四纵两横的六条通风廊道。
韩典辰闫衡张方敏邓汗青田红田红
关键词:城市热岛
滁州市空气质量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及其预报方法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利用滁州市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逐日大气污染物数据及对应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滁州市空气污染状况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并建立基于气象要素的空气质量预报模型。结果表明,该地区空气污染物以细颗粒物PM2.5为主,主要出现在冬、春季,其次为O_3,主要出现在夏季;该地区出现中度以上污染时,上游西北来向的污染输送起重要作用,风速、降水与空气质量指数(AQI)及各类污染物浓度呈显著负相关,气温与PM10、PM2.5、NO_2、CO呈显著负相关,与O_3呈显著正相关,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与颗粒物PM10、PM2.5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基于气象要素的预报模型对AQI及PM2.5、PM10和O_3的浓度预测效果优良,能满足日常的业务需求,对NO2的预报效果相对较差,标准化平均误差(NME)超过了30%,且对NO_2浓度有一定程度高估。
熊世为王曼丽邓汗青邓学良邱阳阳胡姗姗
关键词:空气质量气象要素
2011年夏季西南极端干旱事件及其成因被引量:7
2021年
利用近30 a中国地面气象台站1767站的逐月降水资料、同期NOAA的扩展重建(Extended Reconstructed SST V3b)海表温度资料和NCEP/NCAR大气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1年夏季(6—8月)东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对西南地区极端干旱事件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2011年夏季西南地区降水呈现极端偏少的特征,区域平均降水距平为-270 mm,小于负两倍标准差,降水负异常极小值区域主要位于滇黔桂三地交界处。2011年夏季西南地区降水极端负异常与东北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偶极型(NorthEast Pacific SSTA Dipole,NEPD)分布存在联系。将热带东北太平洋[90°~120°W,5°~20°N]海温负/正异常、中纬度北太平洋[150°~170°W,37°~45°N]海温正/负异常定义为NEPD负/正位相。NEPD负位相事件引起了热带中东太平洋对流层低层东风异常,并通过中纬度纬向东传波列引起远东地区位势高度正异常,减弱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不利于西南暖湿气流向中国西南地区输送;同时,西南地区对流层低层辐散、高层辐合,受异常下沉气流控制。上述条件共同作用造成了2011年西南地区夏季降水极端负异常。
蓝天霍利微王冀邓汗青王易柳春张茜
关键词:夏季降水海温异常
合肥市冬季大气NO2污染特征及模拟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基于合肥市NO_2浓度逐时监测数据,分析了该地区冬季大气NO_2污染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在主要大气污染源调查的基础上,构建了污染源排放清单,利用CALPUFF模型对NO_2浓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合肥市大气NO_2浓度除个别点超标外,基本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内。受主导风向和污染源位置影响,合肥市大气NO_2浓度以东北、西南部较高;浓度日变化呈典型的双峰型分布,早晚出现峰值,午后出现谷值,并且在休息日表现出污染浓度下降、日变化趋缓的"周末效应"。CALPUFF模型对NO_2浓度的空间分布格局总体把握较好,并且对其逐日变化具有比较可靠的模拟能力,模拟值与监测值的相关系数达0.7,模型对工作日的模拟效果略优于休息日。在研究时段内合肥市区面源对大气NO_2污染浓度贡献最为显著。
卢燕宇孙维邓汗青何冬燕
关键词:CALPUFF模型周末效应
气候变化背景下安徽省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和胁迫风险研究被引量:24
2020年
从气候的资源和灾害双重属性出发,构建了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和胁迫风险评价指标,以安徽省为例分析了二者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综合气候对高产和稳产的影响进行研究区冬小麦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采用逐级订正法结合作物生长动态参数估算安徽省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多年平均为12391kg?hm-2,以沿淮和江淮之间最高;1961-2015年淮北和沿淮东部地区为显著上升趋势,而淮河以南地区则以下降为主。通过考虑在冬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气候条件偏离最适区间而导致的胁迫影响,建立了高温、低温、雨涝、干旱4种气候胁迫的评估指标,并基于气候胁迫的超越概率形成了冬小麦气候风险评价方法。气候变暖使研究区冬小麦高温胁迫显著上升,低温胁迫显著下降,水分胁迫无显著的变化趋势。安徽省冬小麦的气候风险呈现中间低,两头高的分布特征,以沿淮和江淮之间风险最低,淮北北部和江南南部风险较高;淮北地区主要以干旱和低温贡献为主,而淮河以南地区则以雨涝风险为主。融合气候生产潜力和气候胁迫风险形成冬小麦的气候适宜性区划,其空间格局呈南北低、中间高的特征,种植分布格局与气候适宜性的空间匹配程度较高,但有一定的优化调整空间。
卢燕宇孙维唐为安何冬燕邓汗青
关键词: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气候风险气候适宜性
安徽省气候“破纪录”事件特征及未来气候预估
<正>1.引言:安徽省处于季风区,属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型气候,天气复杂多变,极端气候事件频发。过往研究对安徽省气温、降水的时空变化规律已经有较为完善的认识[1-3],但对我省极端事件的研究还不是非常充分。最近有研究指出...
邓汗青柳春何冬燕卢燕宇
关键词:气候要素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