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彬彬

作品数:4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4篇盆地
  • 3篇塔里木盆地
  • 1篇断层
  • 1篇断层特征
  • 1篇断裂带
  • 1篇致密
  • 1篇砂砾
  • 1篇砂砾岩
  • 1篇砂砾岩储层
  • 1篇期次
  • 1篇转换带
  • 1篇准噶尔盆地
  • 1篇砾岩
  • 1篇砾岩储层
  • 1篇裂带
  • 1篇孔隙
  • 1篇控油
  • 1篇花状构造
  • 1篇活动期次
  • 1篇基底

机构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化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中国石油新疆...

作者

  • 4篇赵彬彬
  • 3篇杨勇
  • 3篇汤良杰
  • 3篇岳勇
  • 3篇余腾孝
  • 3篇陈刚
  • 2篇张旭光
  • 2篇潘玉芳
  • 1篇杨胜来
  • 1篇郭颖
  • 1篇李强

传媒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现代地质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玉东3断裂带构造转换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解释分析,运用断层的位移-距离分析方法,探讨了玉东3断裂带的转换带特征,并分析了转换带形成的三个阶段。玉北地区断裂发育,主要为北西走向。由北向南,玉东3断裂带从北东段到南西段断层倾向由SE向逐渐变为NW向,根据这种变化及其剖面组合关系,采用Morley对转换带的分类方案,确定在转换段内形成了聚敛叠覆型转换带。转换段的转换带传递了北东段断层和南西段断层的位移量,使玉东3断裂带的总位移量保持一致。该转换带的形成演化主要经历了孤立逆断层、转换带形成和转换带复杂化等三个阶段。
赵彬彬汤良杰余腾孝陈刚岳勇杨勇张旭光潘玉芳
关键词:分段性转换带
塔里木盆地玉北三维区撕裂断层特征及形成机制被引量:12
2014年
为了确定玉北三维区撕裂断层的形成机制,利用构造要素相关性分析及构造解析方法,通过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揭示了玉北三维区撕裂断层的构造变形特征,确定了研究区撕裂断层的形成演化模式.结果表明:玉北三维区发育的撕裂断层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高陡断裂带,具有明显的花状构造特征.根据撕裂断层两侧断块运动方向和断块间的相对运动方向,可以将玉北三维区发育的撕裂断层分为单侧逆冲型和同向差异逆冲型两种类型.这些撕裂断层的形成演化明显受基底断层和区域挤压应力的控制.先存基底断层控制后期撕裂断层的发育位置和展布方向,区域挤压应力在基底断层两侧造成的位移变形量差异为撕裂断层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来源.
杨勇汤良杰余腾孝陈刚岳勇赵彬彬
关键词:花状构造基底断层
塔里木盆地玉北冲断带分期活动特征及其控油气作用被引量:17
2014年
通过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对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断裂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该区主断裂在加里东中期早幕已开始活动,厘定了加里东早期、加里东中期早幕、加里东中期Ⅰ幕、加里东中期Ⅲ幕、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海西晚期、喜马拉雅期等7个断裂活动期次.玉东1和玉东2断裂带加里东中期以后基本不再活动,玉北7、玉北1、玉东3和玉东4断裂带加里东中期以后仍有继承性活动.总体看,加里东中期断裂活动强烈,后期断裂活动性变弱.呈NE走向的6排断裂带,总体具有东强西弱、北强南弱的活动特点.玉北地区基底断裂和古生界滑脱断裂在中、下寒武统盐岩层内的对接,构成油气向上运移的主要通道,但不同时期断裂活动对油气的控制有差异.加里东中期、海西晚期、喜马拉雅期断裂活动对油气成藏具有建设性作用,其中海西晚期断裂活动对油气成藏有利,喜马拉雅期断裂活动主要影响油气调整.
陈刚汤良杰余腾孝杨勇岳勇郭颖张旭光潘玉芳赵彬彬
关键词:活动期次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致密砂砾岩储层可动孔隙界限被引量:2
2022年
致密砂砾岩储层是一类重要的非常规油气储层,可动孔隙界限研究对其有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典型样品进行在线核磁共振(NMR)驱替实验和CT扫描实验,并进行了数字图像相关(DIC)计算,研究不同岩相致密砂砾岩储层水驱和CO_(2)驱的可动孔隙界限,同时分析岩样水化诱导的介质变化对可动孔隙界限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牵引流砂砾岩、含砾粗砂岩、含砾细砂岩和重力流砂砾岩的水驱可动孔隙半径分别为0.43、0.40、0.22、0.14μm,CO_(2)驱可动孔隙半径分别为0.29、0.30、0.21、0.08μm;可动孔隙界限与渗透率呈线性正相关,CO_(2)驱可动孔隙界限明显低于水驱;致密砾岩储层水化诱导的介质变化对驱替动用有重要影响,一方面孔隙堵塞使可动孔隙半径升高,另一方面砾缘缝的形成可以充分发挥孔内渗吸作用,增加水驱采收率,但容易造成气窜,导致水驱后CO_(2)驱的可动孔隙界限降低不明显,增产效率降低。
吴建邦杨胜来杨胜来李强赵彬彬
关键词:CT扫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