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冬
-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ICAM-1、MMP-9及NF-κB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与外周血免疫抑制细胞的关系
- 2021年
-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NF-κB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外周血中CD14^(+)CD11b^(+)HAL-DR^(-)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的关系。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甘美医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胆管癌患者60例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胆管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ICAM-1蛋白、MMP-9蛋白及NF-κB蛋白;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中CD14^(+)CD11b^(+)HAL-DRMDSC比例。比较胆管癌组织与癌旁组织ICAM-1蛋白、MMP-9蛋白和NF-κB蛋白表达;不同病理特征ICAM-1蛋白、MMP-9蛋白和NF-κB蛋白表达及外周血中CD14^(+)CD11b^(+)HAL-DR^(-)MDSC比例;ICAM-1蛋白、MMP-9蛋白和NF-κB蛋白表达与外周血中CD14^(+)CD11b^(+)HAL-DR^(-)MDSC比例相关性。结果胆管癌组织ICAM-1蛋白、MMP-9蛋白和NF-κB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组(P<0.05)。不同性别、年龄、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ICAM-1蛋白表达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III~IV期ICAM-1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I~II期(P<0.05)。不同性别、年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MMP-9蛋白表达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淋巴结转移MMP-9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P<0.05)。不同性别、年龄、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NF-κB蛋白表达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III~IV期NF-κB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I~II期(P<0.05)。不同性别、年龄、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CD14^(+)CD11b^(+)HAL-DR^(-)MDSC比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III~IV期CD14^(+)CD11b^(+)HAL-DR^(-)MDSC比例高于I~II期(P<0.05)。ICAM-1蛋白、MMP-9蛋白及NF-κB蛋白表达与CD14^(+)CD11b^(+)HAL-DR^(-)MDSC比例呈线性正相关。结论ICAM-1蛋白、MMP-9蛋白及NF-κB蛋白表在胆管癌中高表达,外周血中CD14^(+)CD11b^(+)HAL-DR^(-)MDSC比例升高,且ICAM-1蛋白、MMP-9蛋白及NF-κB蛋白表达与CD14^(+)CD11b^(+)HAL-DR^(-)MDSC比例呈线性正相关。
- 李志强高红强李镜锋余杰琦王冬冬陈刚褚光
- 关键词:细胞间粘附分子-1NF-ΚB胆管癌
- 不同细胞来源外泌体在肝星状细胞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总结不同细胞来源外泌体在肝星状细胞(HSCs)中作用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不同细胞来源外泌体对HSCs作用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对此做一综述。结果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中,HSCs的活化、增殖、迁移、凋亡在肝纤维化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不同细胞来源外泌体可携带含有活性的蛋白质、mRNA、微小RNA、长链非编码RNA、脂质等成分参与HSCs的生物学功能,实现细胞间的通讯,进而对肝纤维化的形成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结论不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及其内容物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及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在未来,外泌体有可能成为肝纤维化新的非侵入性无创诊断手段以帮助其早期诊断,也可能作为一种生物活性载体实现其对目标组织和细胞的靶向治疗。
- 刘凯敏陈刚高红强王冬冬何玲华佟虹兴
- 关键词:外泌体肝星状细胞肝纤维化
- 树鼩NTCP过表达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相关研究
- [目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传染性疾病,其预防和治疗是肝脏疾病相关研究领域中的重点内容。然而,在慢性乙型肝炎动物模型的建立过程中,缺乏合适的实验动物且多为“一过性”感染,是阻碍建立动物模型及后续研究...
- 王冬冬
- 关键词:树鼩
- 文献传递
- 树鼩原代肝细胞培养及体内外感染HBV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5年
- HBV感染是人类面临的重要健康问题,研究HBV的感染机制一直是这个领域的关键点,为开展HBV的相关研究,建立简单易得的HBV体内外感染模型是大势所趋。树鼩因与人和灵长类亲缘关系较近,使得HBV感染树鼩模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树鼩体内外感染HBV的研究进展,特别是树鼩原代肝细胞体外培养的研究进展及取得的成绩,对未来的一些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方鹤金雄王冬冬刘洪马霖杰李立胡宗强
- 关键词:细胞培养技术
-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机制被引量:1
- 2015年
- 我国是肝病大国,当肝病发展至终末期时,肝移植成为治疗的最有效手段,但由于供体缺乏等原因,限制了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治疗。而干细胞,特别是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肝损伤,并已运用于临床治疗,经过多年研究其治疗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由于其长期临床疗效不足,使其在临床应用上也有一定争议性。重点回顾了国内外近年相关文献,探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相关机制,以期选择最佳的临床方案。
- 马霖杰陈刚胡宗强刘洪王冬冬方鹤金雄
-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间质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