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凡

作品数:24 被引量:102H指数:6
供职机构: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建筑科学
  • 9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景观
  • 7篇植物景观
  • 6篇园林
  • 5篇植物
  • 3篇竹类
  • 3篇竹类植物
  • 3篇公园
  • 3篇观赏
  • 3篇风景园林
  • 2篇行道树
  • 2篇引种
  • 2篇生态
  • 2篇景观规划
  • 2篇观花
  • 2篇观花植物
  • 2篇标本
  • 1篇代型
  • 1篇道路绿化
  • 1篇地景
  • 1篇地域文脉

机构

  • 24篇浙江农林大学
  • 3篇河北科技师范...
  • 1篇浙江理工大学
  • 1篇浙江树人大学
  • 1篇杭州宋都房地...

作者

  • 24篇杨凡
  • 21篇包志毅
  • 13篇史琰
  • 7篇吴仁武
  • 6篇晏海
  • 4篇徐宁伟
  • 1篇李津
  • 1篇吴一波
  • 1篇任伟涛
  • 1篇郑钧
  • 1篇桑丹
  • 1篇舒也

传媒

  • 5篇中国城市林业
  • 4篇中国园林
  • 3篇生物多样性
  • 2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广东园林
  • 1篇福建林业科技
  • 1篇林业建设
  • 1篇浙江林业科技
  • 1篇河北科技师范...
  • 1篇城市建筑
  • 1篇风景园林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竹子学报

年份

  • 7篇2022
  • 7篇2021
  • 2篇2019
  • 4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杭州地区构建蝶类生境的植物景观设计被引量:11
2016年
蝶类是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的昆虫。通过构建蝶类生境来保护和招引蝶类对于提高城市绿地的景观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相关文献研究,分析蝶类对于城市绿地的价值及其生态习性。并以杭州地区为研究范围,结合文献,统计有记载的具有观赏价值的寄主植物和蜜源植物。再结合杭州地区城市绿地植物景观及蝶类活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总结杭州地区蝶类活动频繁的植物景观特点,探讨杭州地区构建蝶类生境的植物景观设计方法,为城市绿地蝶类生境的恢复及营造提供参考。
任一涵杨凡史琰包志毅
关键词:植物景观观赏植物
莫古礼(Floyd Alonzo McClure)在华采集和引种竹类植物的历史及其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竹类植物是美国采集者在我国采集和引种的一类主要植物。在众多的竹类植物采集者中,莫古礼(FloydAlonzo McClure)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他于1919–1940年在岭南大学开展竹类植物研究,在此期间多次采集竹类植物标本并引种竹类植物到美国。本研究通过大量文献研究、档案查阅以及实地调研,整理了莫古礼采集竹类植物的路线和采集地,并对竹类植物学名进行校对,分析了莫古礼在华研究、采集和引种竹类植物的历史及其影响。经统计,莫古礼在华期间竹类植物标本采集地涉及12个省级行政区39个地级市,主要集中在广东、海南、香港等地;引种地涉及9个省级行政区的25个地级市;共采集竹类植物标本727号1,840份,隶属20属93种(含种下单位,下同),分别占我国竹类植物属和种的58.8%和17.4%;共引种竹类植物255份,隶属于17属77种,分别占我国竹类植物属和种的50.0%和14.4%。莫古礼在华采集和引种竹类植物极大地发展了竹类植物分类学,所采集的竹类植物标本为后人竹类植物研究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所引种的竹类植物极大丰富了美国竹类植物种类,也促进了竹类植物在美国的应用。
吴仁武南歆格晏海杨凡史琰包志毅
关键词:竹类植物标本采集
竹类植物的主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7年
随着人居环境的恶化,人类更加关注环境对自身身心健康的影响。竹类植物不仅能够保护、美化以及改善环境,它的生态环境功能还能促进人类的生理与心理健康。针对目前环境科学研究中的一些热点问题,从改善小气候环境、净化空气、释放空气负离子、固碳释氧等方面对近年来竹类植物的主要环境效应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扩大竹类植物环境效应定量实验研究对象的范围;改进竹类植物环境效应定量实验的研究方法;建立竹类植物生态环境服务的评价体系等是将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郑钧吴仁武史琰杨凡晏海吴一波任伟涛包志毅
关键词:园林学竹类植物环境效应生态环境功能人居环境
杭州西湖环湖道路行道树调查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对环杭州西湖4条道路的历史发展、道路形式及其行道树情况展开研究,基于每木调查法,对占行道树总数95%以上、合计1986株二球悬铃木进行胸径、冠幅、株高、枝下高和健康程度等五项指标的测量,并比较分析不同道路间的差异。结果显示,胸径、冠幅和株高的平均大小基本呈现北山街>杨公堤>南山路>湖滨路,只有杨公堤的平均株高略大于北山街;湖滨路的平均枝下高最高,而后为杨公堤、南山路和北山街,健康程度同样为湖滨路最佳,南山路、杨公堤次之,北山街相对较差。除平均值外,还分析了五项指标在4条环湖道路上的梯度分布,总结得出环湖道路行道树整体生长情况良好。研究认为,环西湖道路行道树的主要问题表现为树种单一、枝干杂乱和部分树池使用不当等,基于此提出相应改进优化策略。
王新茹南歆格晏海杨凡吴仁武包志毅
关键词:行道树
国内花海景观分类研究被引量:15
2017年
通过整理国内典型的花海景观案例,提出花海的明确概念,将目前国内的花海景观分为4大类12小类,并总结出每类花海景观的特点及其差异性,分析花海景观的发展趋势,为今后花海景观的主题营造、产业规划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桑丹蓝悦杨凡史琰包志毅
美国在华采集竹类植物标本的历史(1840-2010年)被引量:3
2021年
植物标本采集是植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与植物引种密切相关。自19世纪以来,美国植物采集者在全球尤其是中国进行了广泛的植物采集。在众多的植物类群中,中国的竹类植物引起了美国采集者的极大关注,并开展了大量调查研究和标本采集工作。研究美国植物采集者在中国采集竹类植物标本的历史,对了解竹类植物从中国引种到美国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国内外有关美国在华采集的竹类植物标本数据,对其学名、采集地、采集人以及采集时间进行整理校对,分析了美国采集者在华采集竹类植物标本的历史。结果表明:1840-2010年,美国在华共采集竹类植物标本960号2,238份,隶属于25属120种(含变种和变型),分别占中国竹类属和种数的73.5%和22.5%;有45位(支)采集者(采集队),在这些采集者中莫古礼最为重要;采集地涉及20个省级行政区;采集时间前后跨度约170年,主要集中在20世纪上半叶。
吴仁武南歆格晏海杨凡史琰包志毅
关键词:竹类植物标本植物资源
秦皇岛滨海地区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构想被引量:7
2016年
为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河北沿海大发展的需要,秦皇岛滨海地区植物景观的发展也要有更高的要求。在对秦皇岛滨海地区植物景观功能及优劣势分析评价的基础上,从影响因素、配置原则、总体风貌、植物选择、群落构建、空间营造、季相设计等方面,提出了秦皇岛滨海地区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构想。
徐宁伟杨凡李津史琰
关键词: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基于综合生态安全格局的山地景观韧性体系构建研究——以浙江莫干山为例被引量:6
2022年
快速的城镇化和气候变化给山地空间带来了多重生态扰动。由于空间的特殊性,山地环境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引入韧性规划理念以提升山地环境应对各类扰动的能力,并从综合生态安全格局的垂直叠加和系统性特征中得到启发和支撑,提出多维度协调下的山地景观韧性体系构建策略。基于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和韧性理念的关键属性搭建耦合框架,并总结出具体的实现路径。最后以莫干山为例,基于多源数据识别出融合综合水生态、生物多样性保护、地质灾害防护、乡土文化景观的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并以此支撑莫干山景观韧性体系构建,以期为山地景观规划和韧性理念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与途径。
聂文彬史琰杨凡南歆格包志毅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镇化
城市行道树生长健康状况与种植形式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本文选取杭州市内两条道路,共计218株行道树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每株行道树的胸径、冠幅、树高,并观测与树木健康相关的指标,对树木健康度进行评分,然后依据上述行道树所采用的树池形式、树木种植方位对其进行分组,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树池形式、种植方位与行道树的胸径、冠幅、树高、树木健康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行道树的树池形式对树木生长的各项参数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条带式树池的行道树明显优于单坑式树池的行道树;而种植方位则主要在冠幅上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他参数并不明显。因此,本文得出城市行道树生长状况的决定性因素在于树池形式的结论,建议在道路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加大条带式树池的应用力度,促进行道树的健康生长,以便为城市道路创造更高效的道路绿化生态效益。
金小军张军杨凡吕峰宋文超
关键词:道路绿化园林设计生态效益
国内外绿视率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2年
绿视率是与人体视觉密切相关的绿地指标,对城市规划、景观设计以及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运用CiteSpace软件,以中国知网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00年以来共554篇绿视率研究文献为基础,通过梳理、分析国内外绿视率研究现状与热点趋势可知:1)绿视率于2012后进入研究视野,2017年后研究量明显上升;2)绿视率研究以中国作者群和高校为主,但未形成专一团队;3)中文文献关于绿视率的研究聚焦于城市街道,以城市评价和应用为核心和目的,而外文文献则聚焦于生态监测和分析;4)绿视率3大研究领域为城市绿化评价、人体健康效应和人居环境生态,研究热点集中于以自动化计算为主要特征的城市街道上,关于人体健康的研究将成为趋势所在。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绿视率研究提出展望:加强学科交流,促进专业研究团队形成;完善理论体系并加强实际应用,加快推动落地政策的形成。
朱怀真杨凡南歆格包志毅
关键词:CITESPACE文献计量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