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琦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1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会议论文
  • 1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幼鱼
  • 4篇幼鱼生长
  • 3篇代谢
  • 3篇脂肪源
  • 3篇脂类
  • 3篇脂类代谢
  • 3篇抗氧化
  • 3篇抗氧化能力
  • 3篇不同脂肪源
  • 3篇ACIPEN...
  • 1篇血清
  • 1篇血清指标
  • 1篇血液生化指标
  • 1篇脂肪水平
  • 1篇饲料脂肪
  • 1篇饲料脂肪水平
  • 1篇抗氧化性能

机构

  • 4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陈立侨
  • 4篇李二超
  • 4篇李琦
  • 3篇杜震宇
  • 3篇魏建军
  • 3篇张帆
  • 3篇魏超群
  • 2篇朱浩拥
  • 1篇王和伟
  • 1篇朱婷婷

传媒

  • 1篇海洋渔业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不同脂肪源对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幼鱼生长、抗氧化和脂类代谢的影响
本研究探讨了六种不同脂肪源鱼油(FO)、牛油(BT)、葵花籽油(SO)、亚麻籽油(LO)和俩种混合油组FSB(FO:SO:BT=1:1:1)和LSB(LO:SO:BT=1:1:1)对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
李琦朱浩佣魏建军张帆魏超群陈立侨李二超杜震宇
关键词:脂肪源抗氧化能力脂类代谢
饲料脂肪水平对俄罗斯鲟幼鱼生长、血液生化指标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4
2017年
以鱼油、豆油、亚麻籽油等比例混合,配成脂肪含量分别为5.45%(L1)、7.00%(L2)、10.44%(L3)、14.37%(L4)、16.34%(L5)、18.91%(L6)及20.15%(L7)的等氮饲料,饲喂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幼鱼[(6.20±0.02)g]8周。实验结果表明,L3组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最大,但与L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L3组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且饲料系数最低。L6和L7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低于L2和L3组(P<0.05)。将幼鱼的增重率与饲料脂肪水平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俄罗斯鲟幼鱼在饲料脂肪水平为10.69%时生长最佳。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各组鱼的肝体比和体粗脂肪有上升趋势,其中肝体比在饲料脂肪含量大于14.37%时显著增大(P<0.05)。血清中的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也随脂肪水平升高而显著提高(P<0.05),提示脂肪过高会影响俄罗斯鲟幼鱼的生长,降低蛋白质效率,导致脂肪在体内的过量积蓄。L7组鱼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最高,而L1组鱼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最高。肝脏脂蛋白酯酶活性随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而升高,脂肪酸合成酶活性则随脂肪水平升高而降低,提示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会促进鱼体脂肪的分解代谢。肝脏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显著升高(P<0.05),表明脂肪含量过高会导致脂质过氧化,引发机体抗氧化酶活性的升高。综合俄罗斯鲟幼鱼的生长、血液指标及抗氧化性能,建议生产中将幼鱼的饲料脂肪水平控制在7.00%~10.69%。
朱婷婷李琦朱浩拥王和伟李二超陈立侨
关键词:脂肪水平血清指标抗氧化性能
不同脂肪源对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幼鱼生长、抗氧化和脂类代谢的影响
本研究探讨了六种不同脂肪源鱼油(FO)、牛油(BT)、葵花籽油(SO)、亚麻籽油(LO)和俩种混合油组FSB(FO:SO:BT=1:1:1)和LSB(LO:SO:BT=1:1:1)对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
李琦朱浩拥魏建军张帆魏超群陈立侨李二超杜震宇
关键词:脂肪源抗氧化能力脂类代谢
文献传递
不同脂肪源对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幼鱼生长、抗氧化和脂类代谢的影响
本研究探讨了六种不同脂肪源鱼油(FO)、牛油(BT)、葵花籽油(SO)、亚麻籽油(LO)和俩种混合油组FSB(FO:SO:BT=1:1:1)和LSB(LO:SO:BT=1:1:1)对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
李琦朱浩佣魏建军张帆魏超群陈立侨李二超杜震宇
关键词:脂肪源抗氧化能力脂类代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