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林
- 作品数:8 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林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技厅重大专项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凯掌喀斯特小流域不同植被措施的减沙功能被引量:6
- 2017年
- 贵州位于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的中心,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而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土层浅薄,极容易发生水土流失。为了揭示喀斯特小流域不同植被措施减沙功能,在贵州省平坝县典型喀斯特区凯掌小流域野外径流小区定位监测的基础上,根据小流域2010-2012年4个坡面径流小区的定位观测资料,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方法研究在水土保持林(柏树Cupressus funebris),经济林(茶树Camellia sinensis),坡耕地(玉米Zea mays)和撂荒草地4种不同植被措施下径流小区的产沙特性,探索不同植被措施下径流小区产沙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水土保持林与经济林差异不显著(P=0.754>0.05),与坡耕地差异显著(P=0.022<0.05),与撂荒地差异显著(P=0.008<0.05);经济林与坡耕地差异显著(P=0.046<0.05),撂荒地差异显著(P=0.003<0.05);坡耕地与撂荒地差异显著(P=0.000<0.05)。年平均产沙量最少为撂荒地29.57 g·a^(-1);最多为坡耕地1 436.59 g·a^(-1);水土保持林与经济林相差不大,分别为789.12 g·a^(-1)和876.55 g·a^(-1)。不同措施减沙功能排序为:撂荒地>水土保持林>经济林>坡耕地。在喀斯特地区,撂荒地减沙功能最好,而坡耕地是水土流失严重。
- 李华林高华端杨涛高儒学孙泉忠
- 关键词:水土保持学小流域植被措施减沙
- 喀斯特地区坡面径流对产沙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贵州省关岭县蚂蝗田小流域属典型喀斯特流域,根据小流域2009—2012年6个坡面径流小区的定位观测资料,研究了乔木林(黄花梨)、灌木林(女贞)、撂荒草地三种不同植被类型下坡面径流对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植被类型的产流次数相同,但产沙次数存在较大差异,表现为荒草地>乔木林>灌木林;灌木林与乔木林的年均径流量相差不大,荒草地的年均径流量是它们总和的2倍;荒草地的年均产沙量最大,为55.17t/km^2,是灌木林的11倍,乔木林的6倍;乔木林的产流量与产沙量无明显相关关系;灌木林表现出线性关系,拟合方程为y=0.1707x+0.2526,R2值为0.48;荒草地表现为幂函数关系,拟合方程为y=0.3246x1.2965,R2值为0.64。
- 李华林高华端胡勤高儒学孙泉忠
- 关键词:植被类型坡面径流产沙量
- 新疆叶尔羌河流域胡杨林时空格局特征被引量:17
- 2019年
- 叶尔羌河流域胡杨林对保障我国新疆南疆地区生态安全有着重要的功能,到目前对该区胡杨林时空格局特征规律的研究极少。基于1995-2015年Landsat TM/OLI长时间序列遥感监测数据,通过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指数、转移矩阵以及景观指数对叶尔羌河流域胡杨林时空格局变化进行动态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1)胡杨林面积从1995年的1916.15 km^2减少到2015年的1652.25 km^2,面积减少了263.90 km^2。永安坝至夏河林场段,耕地向河道扩张,胡杨林转为耕地;而夏河林场至三河口段,水资源匮乏,胡杨林被迫向河道收缩,转为未利用地。(2)胡杨林动态度和空间动态度降低,而胡杨林变化状态指数、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指数和散布与并列指数增加,斑块结合度指数高,胡杨林空间分布逐渐集中、破碎度降低、连通性增加。流域景观要素连接性逐渐减弱,破碎化程度较高,优势度斑块类型比例逐渐下降,景观类型向复杂化方向发展。(3)1995-2005年胡杨林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胡杨林面积减少较快,景观格局变化剧烈,而2005-2015年胡杨林保护措施的实施、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生态安全输水区域的扩大等,胡杨林面积减少速度减缓,但形势仍较为严峻。在叶尔羌河流域合理利用水资源,统筹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强化水资源管理力度,以及调整产业结构、控制人口增长速度等是该区胡杨林生态系统恢复的有效手段和途径。研究可以为叶尔羌河流域生态系统恢复以及胡杨林保护提供参考。
- 李华林李华林冯建中冯建中高华端于涛高旺旺
- 关键词:生态恢复
- 贵州常态地貌区降雨侵蚀特征分析——以龙里县羊鸡冲小流域为例被引量:4
- 2017年
- 为了解贵州常态地貌区降雨侵蚀力特征,以贵州省龙里县羊鸡冲小流域为研究区,根据小流域2009年6个标准径流小区的定位观测资料,利用统计分析方法,确定研究区侵蚀性降雨雨量标准,估算降雨侵蚀力,分析其年内分布规律及与侵蚀模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侵蚀性降雨雨量标准为23.6 mm;出现侵蚀性降雨的5个月(4、5、6、7、9月)中,6月份降雨侵蚀力最大,为2 589.10 MJ·mm/(hm^2·h),侵蚀模数也最大,为5 606.4 t/(km^2·a),4月份降雨侵蚀力最小,为818.49 MJ·mm/(hm^2·h),侵蚀模数也最小,为2 277.6 t/(km^2·a);拟合侵蚀模数与次降雨量的关系曲线为y=1 377.6ln x-3 849.1(R^2=0.607 2),两者相关性显著。
- 李华林高华端赵柯苏高儒学孙泉忠
- 关键词:降雨侵蚀力
- 关岭县蚂蝗田小流域降雨年内分配特征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根据贵州省关岭县蚂蝗田小流域2009—2012年的降雨数据,统计分析了降雨集中度、集中期、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等指标,研究了蚂蝗田小流域降雨的年内分配特征。结果表明:蚂蝗田小流域中雨、小雨全年分配均匀;大雨、暴雨分配不均匀。无论是枯水年还是丰水年,降雨的分配特征大体相同;旬降雨量波动很明显,降雨在月内分配不均匀。年内降水集中度为0.78~0.81,集中期变化于18~20旬,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大于0.8。无论从4年总体还是各年情况来看,侵蚀性降雨分布都不均匀,主要集中在5—10月,其中6—7月侵蚀性降雨次数最多。
- 高儒学高华端孙泉忠徐定平李华林
- 不同岩性土壤上马尾松优良种源育苗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在玄武岩、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和变余砂岩4种不同岩性发育土体上进行都匀、桐棉、崇义、韶关、古蓬、上杭、基地6个不同地理种源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大田播种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马尾松不同地理种源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Sig.〈0.01);出苗最好的是上杭和都匀种源,幼苗生长最好的是古蓬和桐棉种源;不同岩性发育的土壤对马尾松大田育苗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出苗率以玄武岩和变余砂岩上较好,长石石英砂岩和石英砂岩上较差,幼苗苗高和地径生长状况均以长石石英砂岩最好,变余砂岩上最差,半年生幼苗平均苗高变幅为19.62~28.91 cm,平均地径变幅为3.26~4.20 mm;都匀和崇义种源用变余砂岩做育苗土壤,广西桐棉或古蓬种源用长石石英砂岩作育苗土壤是提高马尾松幼苗苗木质量的较佳大田苗培育组合。
- 陈婷敬周运超杨乃坤李华林
- 关键词:马尾松种源大田育苗
- 马尾松古蓬种源育苗过程对不同岩石发育土壤理化性质的响应被引量:5
- 2016年
- 为探索马尾松优质种源在不同岩石发育土壤上的育苗情况,采用大田育苗试验研究马尾松古蓬种源在4种不同岩性土壤上的发芽和生长,并对马尾松苗木生长与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苗木在4种土壤的出苗率、苗高、地径及生物量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苗木的出苗率、苗高在玄武岩发育的土壤中最大,分别达56.1%、33.1 cm;苗木在长石石英砂岩土壤中地径最大,达4.2 mm;苗木平均单株生物量在玄武岩土壤中的总生物量达4.57 g为最大;苗木对土壤理化性质具有显著响应,揭示了马尾松育苗在养分高、容重小、有效水高、砂砾多的土壤中效果明显,为今后马尾松育苗地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 余星周运超陈婷敬李华林丁光玲雍俊
- 关键词:育苗过程土壤理化性质
- 坡长对贵州喀斯特区黄壤坡耕地土壤侵蚀的影响被引量:9
- 2018年
- 为揭示坡长对喀斯特坡耕地土壤侵蚀的影响作用,根据贵州省毕节石桥小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点监测资料,研究了坡长为5,10,15,20,25m的径流小区在次降雨条件下土壤侵蚀随坡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喀斯特坡耕地坡面年内径流深随坡长增加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次降雨量小于30mm时,径流深随着坡长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次降雨量大于30mm时,径流深随坡长增加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年内平均土壤侵蚀模数随着坡长的变化呈现一次函数关系的增长,拟合度R2=0.9217;次降雨量小于30mm时,土壤侵蚀模数随着坡长的变化呈现先急剧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峰值出现在10m;次降雨量大于30mm时,土壤侵蚀模数随着坡长的变化亦呈现一次函数的增长关系,拟合度R2=0.9146。在最大30min雨强为25mm/h和41.4mm/h条件下,随着坡长的增加,径流深均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土壤侵蚀模数均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
- 高儒学高华端宋江平李华林
- 关键词:坡长土壤侵蚀径流深土壤侵蚀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