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基胜

作品数:16 被引量:81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有机质
  • 5篇土壤
  • 5篇秸秆
  • 3篇有机肥
  • 3篇还田
  • 2篇烟草
  • 2篇烟草种植
  • 2篇有机碳
  • 2篇增香
  • 2篇砂土
  • 2篇施用
  • 2篇提钾
  • 2篇土壤有机
  • 2篇土壤有机质
  • 2篇铵氮
  • 2篇秸秆还田
  • 2篇浸提
  • 2篇胡敏酸
  • 2篇草种
  • 2篇草种植

机构

  • 11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楚雄师范学院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市水利规...
  • 1篇河北化工医药...
  • 1篇浙江省土地整...
  • 1篇桐庐县国土资...

作者

  • 16篇徐基胜
  • 11篇赵炳梓
  • 7篇张佳宝
  • 4篇梁静
  • 4篇陈坚
  • 3篇陈鸿汉
  • 2篇刘菲
  • 2篇毕二平
  • 2篇付佳妮
  • 1篇周志高
  • 1篇康爱彬
  • 1篇谢宇轩
  • 1篇范树印
  • 1篇朱锦尉
  • 1篇李增强
  • 1篇陈金林
  • 1篇邱丽丽
  • 1篇刘培斌
  • 1篇李慧

传媒

  • 3篇土壤学报
  • 3篇土壤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环境工程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矿物学报
  • 1篇Agricu...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7
  • 5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黄淮海地区快速提高褐土有机质用有机肥及烟草种植提钾增香的方法
一种黄淮海地区快速提高褐土有机质用有机肥和烟草种植提钾增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肥由以稳定性碳源为主的木本泥炭和以活性碳源为主的腐熟秸秆并添加商用激发剂混匀而成,其中木本泥炭、腐熟秸秆及商用激发剂的配比为2‑4:1...
赵炳梓周谈坛张佳宝谭钧徐基胜周云鹏陈美淇郭伟
铵在中砂上的3种吸附形态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通过动力学和等温吸附实验,研究了不同初始氨氮浓度下水溶铵、交换铵和固定铵在中砂上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吸附平衡时各种形态铵含量随初始氨氮浓度增加而增大。3种形态铵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速率常数K大小顺序为:固定铵>交换铵>水溶铵,初始速率:固定铵<交换铵<水溶铵。随着初始氨氮浓度的增加,水溶铵占总铵的比重由40%上升到65%,其吸附的主要限制步骤为颗粒间扩散。交换铵对总铵的贡献率维持在25%左右,吸附饱和后有所降低,初始氨氮浓度为交换铵吸附的主要限制步骤。固定铵达到饱和时,吸附量只有26.18 mg/kg,对总铵的贡献率由33%下降到9%。
付佳妮刘菲陈坚徐基胜梁静
关键词:中砂吸附动力学
木本泥炭对红黄壤性水田土壤有机质提升和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被引量:9
2020年
通过工程措施开发新垦耕地是增加耕地面积的重要方法,这些新垦耕地的主要问题为土壤有机质(SOM)低下,而农田SOM培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本研究以新垦红黄壤性水田为研究对象,通过施用腐熟秸秆及与土壤腐殖质结构类似的木本泥炭,明确其快速提升SOM效应。此外,为了促进秸秆养分的快速转化,本研究进一步比较分析了3种商用激发剂的激发秸秆分解潜力,并采用16s高通量测序技术阐明其微生物机制。试验包含6个处理:对照(CK)、施用腐熟秸秆(S)、施用腐熟秸秆+木本泥炭(SP)、以及在SP基础上添加激发剂Ⅰ、Ⅱ、Ⅲ(SPJ1、SPJ2、SPJ3)。结果表明,SP、SPJ1、SPJ2、SPJ3中的土壤有机质(SOM)、易氧化碳(EOC)、可溶性有机碳(DOC)分别比S或CK处理高12.1%~20.6%、29.9%~48.9%、50.8%~75.5%,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则为它们的10.5倍~16.1倍,导致MBC/MBN增加了5.1倍~12.4倍;土壤有效磷(Ava P)和团聚度在SPJ1、SPJ2、SPJ3间类似,并比SP、S、CK处理显著提高44.7%~63.6%、26.4%~43.6%,表明木本泥炭以及本试验所选择的3种激发剂均能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细菌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指数在激发剂施用土壤中均处于较高水平,并分别与DOC和EOC显著正相关。PcoA与Anosim分析发现3种激发剂施用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类似并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该差异主要与Ava P、DOC、EOC、MBN有关。上述结果表明,通过在新垦水田土壤上施用腐熟秸秆和木本泥炭,可快速提升SOM含量,而在此基础上添加商用激发剂具有激发养分转化功能的微生物的潜力,从而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提升作物产量,并且本研究选择的3种激发剂均有类似效应。
陈美淇马垒赵炳梓范树印谭钧鞠振山朱锦尉徐国华王淑媛徐基胜张佳宝
关键词:秸秆还田激发剂有机质细菌群落
某垃圾填埋场包气带砂土对NH4^+-N的吸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对某垃圾填埋场包气带砂土吸附氨氮的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吸附等温实验主要探讨了其吸附过程、不同粒级土的吸附贡献和吸附氨氮的3种形态。结果表明:样品土对氨氮的等温吸附线符合Langmuir模式,原土的计算最大吸附量为435 mg/kg;中砂、细砂和实验原土的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为:原土>细砂>中砂;在样品土中,粉质粘土随着初始铵溶液浓度的升高吸附绝对量和吸附贡献率都在上升,由50 mg/L时的43%贡献率上升到400 mg/L时70%的贡献率,成为原土吸附氨氮的主要贡献者;随着初始铵溶液浓度的升高,水溶态铵、可交换态铵和固定态铵的绝对量都大致呈上升趋势,它们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12.3、97.5和214.0 mg/kg;铵溶液中的铵离子进入粘土中的大致顺序为:颗粒表面的扩散层(主要为水溶态铵)→吸附层(主要为可交换态铵)→矿物晶格内部和晶层空间(主要为固定态铵)。
徐基胜刘培斌梁静陈坚付佳妮刘菲
关键词:固定态铵
长期稻草还田对胡敏酸化学结构的影响--高级^(13)C NMR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为了从分析技术上对胡敏酸的结构分异进行定量化研究,以湖南桃源地区的长期(1990—2011年)田间试验为平台,采用元素分析、稳定碳同位素分析和高速多重倾斜幅度交叉极化/魔角自旋(Multiple cross-polarization/magic angle spinning,multi CP/MAS)定量测定技术结合选择性官能团测定的固态13C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方法,旨在利用系列技术阐明连续22年稻草还田对土壤胡敏酸化学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后胡敏酸含量增加了78%,但元素组成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其分子饱和程度、氧化度和极性都与不施肥对照很接近。稻草还田土壤胡敏酸的δ^(13)C值低于对照,表明长期稻草还田提高了非极性物质来源的碳。定量multi CP/MAS NMR方法则证实稻草还田后主要提高了土壤胡敏酸的脂类、芳香族物质和木质素比例,而蛋白质、多肽和糖类物质的比例则有所降低,从而导致烷基/烷氧基比值及疏水性指数增大,表明其分解程度增加,疏水性特征更加明显。高级NMR技术进一步发现胡敏酸中有大量的质子化碳,稻草还田后质子化芳香碳比例增加,但质子化异头碳和烷氧基比例降低,而它们的非质子化碳相对稳定;δ113~93化学位移内除异头碳外还含有芳香碳,且稻草还田的芳香碳在此化学位移内的比例更高。可见稻草还田后土壤胡敏酸的量和结构均有所变化,高级测定技术对结构的刻画有助于了解长期稻草还田肥力的提升机制。
徐基胜赵炳梓张佳宝
关键词:胡敏酸水稻土
生物质炭和秸秆施用对黄褐土生化性质及小麦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以位于河南省方城县的黄褐土田间定位试验为平台,监测生物质炭和秸秆连续施用4 a后小麦拔节期和成熟期土壤性质变化及其与成熟期籽粒产量的关系,明确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土壤生化因子。试验包含6个处理,即分别在不施用生物质炭(–B)和施用生物质炭(+B)条件下各设置3个处理:(1)对照(CK),(2)单施化肥(NPK),(3)秸秆还田配施化肥(NPK+S)。结果表明:生物质炭和秸秆施用对土壤生化性质和籽粒产量的影响基本上不存在交互作用。连续4a施用生物质炭后,小麦产量平均降低了17.4%。尽管NPK+S与NPK处理间平均产量没有显著差异,但它们比CK处理产量分别增加了33.8%和37.4%。采用偏最小二乘法路径模型(PLS–PM)分别分析了拔节期和成熟期的土壤速效养分、活性有机质和酶活性对产量的影响,发现小麦拔节期的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特别是氮素的供应是直接影响产量的最为重要因子;而成熟期土壤生化性质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比较小。因此,为防止黄褐土上施用生物质炭和秸秆后小麦产量降低,需要特别注意小麦拔节期土壤氮素的补充。
邱丽丽李增强徐基胜李慧赵炳梓张佳宝
关键词:生物质炭速效养分活性有机质
砂土中铵氮的吸附形态研究(英文)
2011年
[目的]利用浸提试验研究不同粒径组成的砂土中吸附的铵氮存在形态,为了解铵在包气带中的迁移转化提供参考。[方法]首先用不同初始浓度的NH4Cl溶液浸泡采集于某垃圾填埋场背景区的砂土以及从此砂土中筛分出的粗砂和细砂,再用3种不同浸提能力的浸提剂——水、KCl、CaCl2浸提吸附于土样上的不同形态的铵。[结果]不同浸提剂的浸提能力为:水
梁静陈鸿汉徐基胜陈坚毕二平
关键词:砂土浸提铵氮
三级串联人工快渗系统处理高氨氮生活污水被引量:3
2011年
以校园学生生活区高氨氮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级串联人工快渗系统研究其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三级串联人工快渗系统对COD、氨氮去除率较常规人工快渗系统分别提高了6%、3%,出水均满足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总氮去除率提高了20%。C/N较低是影响提高总氮去除率的限制因素,增加通气层的三级串联人工快渗系统的内部复氧效果较常规人工快渗系统明显改善。
康爱彬徐基胜谢宇轩陈鸿汉
关键词:总氮复氧
一种低有机碳土壤中<Sup>13</Sup>C核磁共振信号增强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有机碳土壤中<Sup>13</Sup>C核磁共振信号增强的方法,属于化学检测技术领域。该方法采用氢氟酸(HF)溶液去除土壤样品中的顺磁性物质和部分矿物,并水洗掉样品中多余的酸;通过离心结合低温烘干或冷冻...
徐基胜赵炳梓周志高李丹丹陈美淇周谈坛周云鹏王青霞郭伟
不同配施比例下秸秆和木本泥炭对快速提升土壤有机质和作物产量的耦合影响
2023年
木本泥炭和秸秆配施有快速提升土壤有机质(SOM)和作物产量的潜力,但其配施比例如何影响作物产量及其微生物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在施用秸秆和激发剂(RJ)基础上,比较分析了木本泥炭和秸秆三种施用比例2︰1(RJM1)、3︰1(RJM2)、4︰1(RJM3)对土壤理化性质、细菌群落组成和水稻产量影响,并与不施用有机物料的对照(CK)进行比较;同时基于网络分析和路径分析,明确不同处理特定细菌菌群与作物产量之间潜在关系。结果表明,RJM1、RJM2、RJM3间的水稻产量差异不明显,但平均较RJ和CK显著增产16.09%和31.46%。五个处理按土壤理化性质分成显著不同的三组(P<0.01),第一组为RJM2+RJM3,以pH、SOM、可溶性有机碳(DOC)、有效磷(AP)、速效钾(AK)含量显著升高为特征;第二组为RJ+RJM1,以硝态氮(NO_(3)^(–)-N)和可溶性有机氮(DON)含量显著升高为特征;第三组为CK。RJM2+RJM3的SOM、DOC、AP较RJM1处理平均提高29.69%、22.65%和23.95%,表示RJM2+RJM3能迅速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RJM2和RJM3的细菌群落组成类似,并主要受制于土壤pH、SOM、DOC的变化,但与RJM1的群落组成显著不同。RJM2+RJM3显著增加了与水稻产量正相关的盖勒氏菌(Gaiellaceaeunidentified)、类诺卡氏菌(Nocardioidaceae unidentified)、土壤球菌(Terracoccus)、从毛单胞菌(Comamonadaceae unidentified)、WD2101 unidentified、鞘脂杆菌(Sphingobacterialesunidentified)的丰度,而RJM1显著增加了上述除鞘脂杆菌外的其他5个物种的丰度,表示RJM2+RJM3较RJM1刺激更多的与作物产量有正相关的优势物种。上述结果表明,RJM2+RJM3通过改善土壤pH、SOM、DOC,较RJM1刺激更多的有利于作物增产的优势物种;同时由于RJM1的SOM含量与对照没有显著变化,导致其增产的可持续性要低于RJM2+RJM3处理。综合上述结果和经济效益,推荐RJM2,即木本泥炭和秸秆的施用比例为3︰1时具有同时快速提升SOM和作物产
周谈坛李丹丹邱丽丽邱丽丽徐基胜谭钧赵炳梓
关键词:秸秆土壤有机质作物产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