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平

作品数:17 被引量:91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安工程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篇生态系统
  • 6篇土地利用
  • 4篇生态
  • 4篇生态系统服务
  • 3篇土地利用变化
  • 2篇生态系统服务...
  • 2篇实验教学
  • 2篇水源涵养
  • 2篇基于GIS
  • 2篇教学
  • 2篇PM
  • 2篇GIS
  • 2篇城市
  • 1篇地学
  • 1篇地学知识
  • 1篇知识
  • 1篇植被
  • 1篇植被覆盖
  • 1篇植被覆盖度
  • 1篇神经网

机构

  • 15篇西安工程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生...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中建水务环保...

作者

  • 15篇张平
  • 3篇肖燚
  • 2篇谭志海
  • 1篇王理明
  • 1篇张平
  • 1篇欧阳志云
  • 1篇刘钊
  • 1篇王欢
  • 1篇张鑫
  • 1篇王宁
  • 1篇李阳阳
  • 1篇张涛

传媒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科教文汇
  • 2篇环境保护与循...
  • 2篇绿色科技
  • 2篇区域治理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山地学报
  • 1篇环境科学与管...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 1篇自然资源遥感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5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ArcGIS的“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2017年
"环境规划与管理"具有交叉性、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本文通过分析"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方法,初步探索该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步骤和措施,对于该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张平谭志海王理明刘奇
关键词:环境规划与管理实验教学
西安市2000—2015年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研究
2022年
以陕西省西安市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状况为研究数据,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土地景观分布及迁移变化情况。通过Fragstats软件计算景观格局指数,结合区域特征揭示景观格局时空异质性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西安市景观类型以地形为分界,北部平原以耕地和建设用地为主,南部山区多为林地和草地,景观变化主要集中在平原地区,以耕地流出最为明显。2000—2015年,研究区耕地占比由39.41%减至35.04%,建设用地由8.22%增至12.69%,水域面积增加,景观变化在2010—2015年尤其剧烈。研究区景观趋于多样化、破碎化,连通度减少,但聚集度增加,变化主要来自建设用地的扩张。山区中景观连通度保存较好,景观斑块聚合程度高,草地向林地转变,自然景观得到有效保护。研究结果为西安市用地规划及生态环境修复提供了参考。
马文杰张平
关键词:GISFRAGSTATS土地利用
GIS在城市土地利用生态规划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019年
分析了城市土地利用生态规划的内容、方法和步骤,初步探讨了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城市土地利用生态规划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GIS空间分析与制图能力、丰富和完善课程的教学方法、强化课程实验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张平
关键词:GIS土地利用生态规划实验教学
基于LUR模型模拟汾渭平原PM_(2.5)浓度空间分布被引量:1
2022年
以汾渭平原为研究区,选取人类活动、自然气象、社会经济等多种变量,基于2018年汾渭平原61个站点PM_(2.5)监测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考察PM_(2.5)污染的影响因子,并构建土地利用回归(Land use regression,LUR)模型,进一步模拟探究了2018年汾渭平原PM_(2.5)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选取100 m缓冲区内的夜间灯光指数,5000 m缓冲区内的草地面积,3000 m缓冲区内的NDVI,4000 m缓冲区内的林地面积,SO^(2)、NO^(2),边界层高度,气象等12个与PM_(2.5)相关性较高变量;②LUR模型的模拟R ^(2)为0.819,调整后的R^(2)为0.813,说明模型精度较高,拟合程度较好;③污染模拟分布显示,汾渭平原南部、东部地区PM_(2.5)污染相对较高;西北部地区PM_(2.5)浓度相对较低,并且从南向北逐渐降低,LUR模型预测结果与PM_(2.5)污染监测结果基本一致,可为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预警和健康暴露风险评估提供科学参考。
黄翰林朱慧敏李阳滕坤儒张平
基于InVEST模型的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境质量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以北京市为研究区,采用InVEST模型分析了2000~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对生境质量的影响,以揭示生境质量空间分布规律,探索区域生境质量差异。结果表明:北京市良好和优等的生境分别增长39.52%和2.18%,中等级生境减少30.68%,生境质量总体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生境质量最高的区域为门头沟区,生境质量平均值为0.93,最低为西城区,均值为0.04。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境质量有较大影响,林地、草地和水域对生境质量的贡献较高,耕地对生境质量的贡献相对较低,中南部的建设用地急剧扩张导致该区域生境质量下降。此结果可为北京市土地利用合理规划和生态安全格局建立提供科学参考。
王培东马文杰文丰马召威张平
关键词:土地利用
基于GIS和力矩平衡点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动态分布研究
2020年
以中国为研究区域,定量计算2001,2007,2013年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动态分布变化,采用力矩平衡点法揭示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重心的时空转移规律。结果表明,2001—2013年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规律,从2001年119335.39亿元减少到2007年的118437.31亿元,再增加到2013年的120408.88亿元;对于不同用地类型及总价值重心而言,总价值与林地的价值重心在研究时期内的转移方向是同步的,其中2001—2007年价值重心都是由西往东移动,而在2007—2013年期间,主要从北向南移动。研究结果可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张鑫杨潋威王晓敏王宁王宁赵娟张平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中国西南地区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被引量:14
2020年
明晰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关系是优化生态保护策略和实现可持续生态管理的基础。在明确中国西南地区各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空间格局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原理、ArcGIS技术和GeoDa软件分析了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固碳、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质净化5项调节服务,以及水稻生产、小麦生产、玉米生产、蔬菜生产、水果生产5项供给服务之间的权衡和协同关系,并通过叠置分析识别生态系统服务共赢区域,探讨生态系统类型对共赢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各类调节服务之间、各类供给服务之间主要呈协同关系,而调节服务与供给服务之间既有协同关系也有权衡关系;西南地区生态系统服务总共赢格局的高共赢区域主要分布在邛崃山、哀牢山和大瑶山以及怒江、澜沧江流域等地区;森林和农田面积比例对各类共赢趋势均有显著影响。
林子雁肖燚饶恩明史雪威张平
关键词:共赢生态系统服务
基于PLUS和InVEST模型的西安市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变化与预测被引量:25
2022年
土地利用通过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结构布局和功能引起碳储量变化,研究土地利用变化与碳储量的关系对优化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合理生态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PLUS模型结合InVEST模型预测了西安市未来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及碳储量时空变化特征,研究了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建设用地扩张,高碳密度用地转移使得2000—2015年西安市碳储量减少了2.49×10^(6)t,在自然增长情景下碳储量持续下降,2015—2030年将减少2.14×10^(6)t;由于生态保护情景采取措施保护用地、控制转移,碳储量增加了6.92×10^(5)t;耕地保护情景下,耕地得到保护,但林地和草地等高碳密度用地受到建设用地扩张影响使得碳储量下降为1.60×10^(8)t。碳密度变化分析得出,采取生态保护措施,使得碳密度变化率有所提高,相比于自然增长情景,生态保护情景将碳密度的增长区占比由0.05%提高到1.57%,以高增长区为主。而耕地保护情景碳密度有所下降,增长区由高增长转变为较高增长。在保护耕地的基础上,西安市未来土地利用规划应适当采取生态保护措施,控制建设用地向耕地和林地的高速扩张,优化土地利用格局,有效降低碳储量损失,提高区域碳储量水平,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杨潋威赵娟朱家田刘雷张平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碳储量
探析地学领域知识在环境类专业的拓展
2017年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环境污染区域化态势备受关注。该文通过实例分析和对比方法,深入地探讨环境类专业与地学领域知识的区别与联系。结果表明:大环境生态系统理念建立和多学科交叉多项手段是解决污染和生态环境问题的必要条件。强化地学领域基础知识,运用地学领域3S技术在环境学应用,加强野外实习环境监测,有助于拓宽环境类专业地学知识,有助于深入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和转化内在机理,从而为区域污染物监测和治理提供必要手段。
谭志海张平刘钊
关键词:地学知识环境类
基于GIS和BP神经网络模型的PM_(10)浓度预测与空间分布研究
2016年
耦合GIS和BP神经网络模型,探讨不同算法和隐藏神经元数对PM_(10)浓度预测和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算法的PM_(10)浓度预测值与监测值的平均相关系数和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85和17.58%,Levenberg-Marquardt优化算法在隐藏神经元数为20时预测精度最高。相同算法,不同隐藏层神经元数对PM_(10)浓度的预测结果影响较大,不同算法,相同神经元数对PM_(10)浓度的预测结果影响较小。不同算法的PM_(10)浓度空间分布模拟在中北部的高风险区和东南部的低风险区与监测数据结果基本一致。
张平贺亮张涛霍培书危才亮妙欢
关键词:BP神经网络模型PM10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