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霞

作品数:4 被引量:42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蒸散
  • 2篇冬小麦
  • 2篇时空分布特征
  • 2篇潜在蒸散
  • 2篇小麦
  • 2篇黄淮
  • 2篇黄淮海
  • 2篇黄淮海平原
  • 1篇地表
  • 1篇地表反照率
  • 1篇叶面
  • 1篇叶面积
  • 1篇叶面积指数
  • 1篇反照率
  • 1篇干旱
  • 1篇PENMAN...

机构

  • 4篇中国气象科学...

作者

  • 4篇吴霞
  • 3篇王培娟
  • 3篇霍治国
  • 2篇白月明
  • 1篇邬定荣

传媒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第34届中国...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1961-2015年中国潜在蒸散时空变化特征与成因
<正>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1.1数据来源本研究经过数据质量及有效性检查后,筛选出中国数据较齐全的552个气象站点(图1)1961-2015年的逐日降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水汽压、10m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等数据...
吴霞王培娟霍治国白月明
关键词:潜在蒸散时空分布特征
文献传递
1961-2015年中国潜在蒸散时空变化特征与成因被引量:35
2017年
基于中国552个气象站点1961-2015年逐日气象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得到各站点逐日ET_0,以全国和各干湿气候区为研究单元,从年、季节和年代际尺度分析ET_0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成因。结果表明:全国各站点年平均ET_0为621~1733mm,在年、年代际尺度表现为干旱区ET_0最高、半干旱区和湿润区次之、半湿润区最低;季节尺度上,ET_0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且夏季ET_0最高、春秋季次之、冬季最低。全国年平均ET_0以0.52mm/a的速率递减,该下降趋势在1972年存在突变现象;干旱区和湿润区大部分站点ET_0呈减小趋势,且干旱区减小速率较快;而在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ET_0呈增加和减小趋势的站点数大致相当。研究表明,1961-2015年中国ET_0呈减少趋势主要是由风速减小、日照时数降低和水汽压微弱增加共同导致的,而20世纪90年代以后ET_0的增加趋势主要受水汽压、日照时数和最低气温的共同影响。
吴霞王培娟霍治国白月明
关键词:潜在蒸散时空分布特征
黄淮海平原冬小麦最大可能蒸散的估算被引量:7
2017年
作物最大可能蒸散考虑了作物及当地地表状况,为当地地表实际覆盖情况下实际蒸散的理论上限值,能客观分析作物对水分的需求程度和农业干旱状况。基于遥感(叶面积指数和地表反照率)数据和逐日气象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黄淮海平原小麦种植区27个气象站冬小麦生育期2000-2015年逐日蒸散,提取得到冬小麦生育期逐日最大可能蒸散数据集,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单作物系数法计算的最大可能蒸散E_k对比,区域平均最大可能蒸散E_c的时间变化趋势与E_k—致,空间分布上E_c符合客观实际。黄淮海平原冬小麦全生育期、越冬期和返青一拔节期E_c均呈北低南高的分布特征,日平均值分别为1.99 mm,0.44 mm和2.75 mm;其余3个生育期(越冬前、抽穗期、乳熟一成熟期)在空间分布上差异不大,日平均值分别为1.23 mm,4.71 mm和3.74 mm。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含全生育期)E_c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叶面积指数分布特征的影响,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吴霞王培娟陈鹏狮邬定荣霍治国
关键词:冬小麦PENMAN-MONTEITH公式叶面积指数地表反照率
基于蒸散的黄淮海平原冬小麦干旱识别方法研究
本文以黄淮海平原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利用研究区域内资料齐全的27个气象站点2000-2013年逐日气象资料、17个农业气象站的冬小麦发育期资料、MODIS遥感数据产品及历史灾情资料,逐日计算冬小麦生长季的潜在蒸散、最大可能...
吴霞
关键词:黄淮海平原冬小麦干旱蒸散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