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强

作品数:7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冶金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冶金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氮氧化物
  • 2篇烟气
  • 2篇烧结烟气
  • 2篇转炉
  • 1篇氮化
  • 1篇一步法
  • 1篇一步法制备
  • 1篇直接合金化
  • 1篇烧结矿
  • 1篇烧结矿强度
  • 1篇烧结燃料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碳热还原
  • 1篇碳热还原氮化
  • 1篇炭黑
  • 1篇燃料
  • 1篇燃料特性
  • 1篇热还原
  • 1篇转炉炼钢

机构

  • 7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中冶南方工程...

作者

  • 7篇刘强
  • 4篇薛正良
  • 3篇易正明
  • 3篇李平
  • 2篇刘强
  • 2篇陈志超
  • 1篇唐恩
  • 1篇余岳
  • 1篇王炜
  • 1篇李一山
  • 1篇卢昭军
  • 1篇杨少波
  • 1篇李鹏超
  • 1篇柯超

传媒

  • 2篇中国冶金
  • 1篇钢铁研究学报
  • 1篇矿冶工程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炼钢
  • 1篇材料与冶金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3篇2012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转炉终点钢水残锰质量分数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通过对转炉终点生产数据和铁水成分的统计分析,研究了影响转炉终点钢水残锰质量分数的因素及其变化规律。研究表明,转炉终点碳质量分数和铁水硅质量分数对转炉终点钢水残锰质量分数及其收得率影响最大;提高转炉终渣碱度和终渣FeO质量分数对转炉终点钢水残锰质量分数及锰收得率产生不利影响。铁水初始锰质量分数升高有利于提高转炉终点钢水残锰质量分数,但锰的收得率反而下降;在高拉碳条件下转炉终点钢水温度对锰收得率的影响不明显。
杨传信李鹏超卢昭军薛正良刘强李平
关键词:转炉
烧结加湿燃烧对NOx排放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为了减少烧结过程中NOx排放,研究了燃料工艺参数与烧结加湿燃烧对NOx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烟气中NOx主要由燃料带入,燃料氮元素含量决定了烟气中NOx浓度高低,燃料配比从6%降至4%,NOx浓度平均值从424 mg/m^3降至339 mg/m^3;燃料中碳元素能促进NOx还原反应,同时提供更多热量,促进铁酸钙生成,缩短烧结时间。相对常规烧结,加湿燃烧烧结可以增强料层还原性气氛,增强NO异相还原反应,降低NOx浓度;并提高燃料完全燃烧程度,加快垂直烧结速度,提升烧结矿成品率与转鼓指数;在蒸汽流量0.024 kg/min的工况下进行烧结加湿燃烧,NOx浓度平均值从357 mg/m^3降至338 mg/m^3,转鼓指数提高约1个百分点。
易正明覃佳卓邓植丹刘强刘强聂礼张东升
关键词:烧结烟气脱硝烧结燃料氮氧化物
不锈钢粉尘内配煤团块高温自还原过程中金属铁的聚集被引量:2
2012年
用不锈钢生产中的高碱度二次粉尘制备内配煤团块,在高温下自还原获得含铬、镍的金属铁粒.研究影响铁粒聚集长大的因素.研究表明:(1)内配煤团块的渣相碱度(w(CaO)/w(SiO2))小于2.8时,还原产物冷却过程中渣相与金属铁粒才能自然分离.碱度越低,渣量越大,越不利于金属铁聚集长大;(2)提高内配碳比,渣相残碳量明显升高,渣中过量的碳阻碍金属相聚集长大;(3)提高还原温度,直接还原铁的海绵状结构解体,逐渐聚集成颗粒状金属铁.还原温度越高。
刘强薛正良唐恩李一山陈志超
关键词:不锈钢粉尘
碳热还原氮化一步法制备钒氮合金工艺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对V2O5自还原氮化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并以工业级V2O5和炭黑为原料,经过混料、研磨、压制成块后进行烧结和还原氮化,制得含氮量较高的钒氮合金。结果表明,为了避免V2O5在还原过程中挥发,预还原温度应控制在V2O5熔点(678℃)以下;经过650℃预还原4h,试样中的V2O5才能全部转化为低价态的钒氧化物;V2O5在N2气氛下自还原时,还原终温低于1 271℃时,还原产物优先生成VN,还原终温高于1 271℃时,还原产物中才会出现大量VC;为保证还原产物的高氮和低碳含量,应将还原氮化最终温度控制在1 200~1 300℃。
薛正良陈志超王炜余岳刘强李平
关键词:钒氮合金V2O5炭黑氮化
基于RBF-BP混合神经网络的烧结烟气NOx预测被引量:12
2020年
对烧结烟气NOx生成量进行预测,能为烧结NOx源头和过程减排提供有效指导。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和RBF神经网络模型对烧结烟气NOx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结合BP模型自适应学习能力强和RBF模型快速收敛的特性,采用优化模型结构、设立连接层的方法,构建RBF-BP混合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了NOx预测研究,并对3种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3种神经网络模型中,RBF-BP混合模型的均方根误差为11.37mg/m^3,平均绝对误差为7.14mg/m^3,最大绝对误差为35.47mg/m^3,最小绝对误差为0.0083mg/m^3,各评价指标均为3种模型中最优,混合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数据稳定性更好,结果拟合程度更高且收敛速度最快。采用混合模型预测NOx能有效消除烟气NOx生成量反馈延迟。
易正明邓植丹覃佳卓刘强杜东张东升
关键词:RBF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烧结烟气氮氧化物
基于响应曲面法的烧结孔隙优化被引量:6
2022年
基于烧结生产实际工艺参数,采用响应曲面法对烧结矿孔隙率进行优化研究,以碱度(A)、燃料配比(B)、燃料粒度(C)为设计变量,以烧结矿孔隙率(Y_(1))和转鼓指数(Y_(2))为目标函数,建立数学模型,进行三因素的优化设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碱度和燃料配比对孔隙率和转鼓指数影响显著,燃料粒度的影响较小;碱度与燃料配比、燃料配比与燃料粒度的交互作用明显。通过分析试验结果,建立了烧结矿孔隙率和转鼓指数的二项式模型,模型预测的最优烧结参数为碱度值2.15,燃料粒度(小于3 mm颗粒占比)为71.19%,燃料配比为5.50%。在此最优烧结参数下进行工业试验,结果显示烧结矿孔隙率降低至20.07%,转鼓指数提高至78.43%,与优化前相比,孔隙率降低了1.85%,转鼓指数提高了3.26%。
易正明刘强刘强聂礼杜东张东升
关键词:响应曲面法碱度燃料特性孔隙率烧结矿强度
高温快速煅烧石灰的活性度研究被引量:15
2011年
模拟转炉余热在线高温快速煅烧石灰的条件,在实验室研究了煅烧温度、煅烧时间以及不同试样形式对高温煅烧的石灰活性度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12~15mm石灰石颗粒在1300-1400℃煅烧7min,石灰活性度大于335mL,且石灰活性度随煅烧温度升高而升高;当煅烧超过12min后,石灰开始过烧,活性度明显下降。增大石灰石试样颗粒尺寸,将使煅烧的石灰的活性度降低。在1400℃煅烧时,用石灰石粉压制的试样比颗粒试样更容易发生过烧。
薛正良柯超刘强李平杨少波
关键词:活性石灰转炉炼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