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义
-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花山岩画开裂岩体声波测试与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阐述了声波测试的方法和过程,通过在岩体中声波的传播速度,建立开裂岩体厚度与劣化程度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开裂岩体厚度小于30 mm时,强度损失较大;开裂岩体厚度大于30 mm时,强度基本保持不变,为今后花山岩画的保护提供科学可靠的理论依据。
- 张新鹏严绍军黄志义董庆贺喻媛彭鹏程朱秋平
- 关键词:声波测试花山岩画劣化程度
- CO_2劣化龙门石窟碳酸盐岩的机理模拟试验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为探究CO2通过凝结水劣化碳酸盐岩体的机理,选取凝结水病害较典型的龙门石窟潜溪寺,监测游客数量、CO2质量分数变化、窟内凝结水生成规律和石窟岩体化学成分变化。在室内采用自主研制的模拟劣化试验装置进行CO2对石窟岩样的劣化作用试验,定量推算其宏观劣化速率。借助扫描电镜研究碳酸盐岩微观劣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碳酸盐岩质量损失在试验过程中呈指数增长,灰岩劣化速率约为白云岩劣化速率的2倍。当洞窟温度维持在25℃,湿度为85%,大气CO2质量分数为1×10-3时,潜溪寺1 a凝结水生成量高达227.87 kg,100 a后窟内岩体最高侵蚀深度约为4.35 cm,对石窟岩体造成严重破坏。劣化作用受晶体习性与解理面结构控制,由于晶格能和解理面结构的差异使得灰岩的侵蚀速率大于白云岩的侵蚀速率;矿物晶间空隙明显扩大,仅晶体边缘有明显磨圆、蚀边现象,说明劣化作用基本发生在岩体表层。
- 方云黄志义张新鹏喻媛王晓东范子龙杨刚亮
- 关键词:CO2碳酸盐岩
- 贡嘎曲德寺空鼓壁画修复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在西藏寺庙的壁画病害中空鼓是较为严重一类病害,贡嘎曲德寺地处雅鲁藏布江河谷,不同于布达拉宫壁画干燥的赋存环境,地下水位变化导致墙体毛细水上浸明显,传统高模数硅酸钾(PS剂)配粉煤灰作为灌浆材料在潮湿环境中易导致壁画酥碱病害。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筛选出以丙烯酸乳液为主剂,水硬性石灰加粘土为填料的灌浆材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灌浆修复后可避免壁画酥碱病害。研究结果表明,对西藏地区潮湿环境下的壁画修复,丙烯酸乳液加水硬性石灰加粘土的灌浆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 黄志义方云周伟强
- 关键词:灌浆加固
- 基于探地雷达/红外热成像的地下墓室渗水机理及应用研究被引量:10
- 2014年
- 渗漏水问题存在于大部分地下古墓文物中。针对这一问题,选取北魏宣武帝景陵地下墓室作为研究对象,在对该区环境地质条件调查的基础上,设计适用于地下墓室的渗水探测方案。利用地质雷达分析墓室的内部结构、埋藏环境与含水量,利用红外热成像探测墓室墙壁渗水部位、渗水来源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宣武帝景陵墓室渗水病害主要来源于季节性抬升地下水与雨水入渗;且水体矿化度较高,渗水来源广。地质雷达适用于墓室内部渗水通道检测,红外热成像技术对于墓室外表面渗水探测具有独特优势,两者相结合应用于地下墓室渗水病害探测较人工勘测精度高、耗时短;且对于文物本体及其赋存环境几乎无任何负面影响,在地下文物渗水治理中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 黄志义方云张新鹏董庆贺喻媛严绍军
- 关键词:渗水红外热成像
- 龙门石窟游客数量与二氧化碳浓度动态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开展对龙门石窟潜溪寺窟内CO2浓度和游客数量的长期监测,建立了洞窟CO2浓度自动监测系统,探究了CO2对石窟文物的侵蚀作用以及游客数量与CO2浓度的相关性;并提出了针对性防治措施。结果表明:CO2气体主要借助凝结水对石窟岩体进行侵蚀;潜溪寺内游客数量与CO2浓度变化呈正相关,游客高峰时段CO2浓度约为600×10-6(ppm),比正常水平偏高50%;游客稀少时段CO2浓度约为400×10-6(ppm)。一天内潜溪寺内由游客呼出CO2气体的增量达4 765.28 L,对石窟微气候环境影响严重。该研究成果可为定量研究CO2气体劣化碳酸盐岩机理提供实地参数依据,并且在如何对龙门石窟游客分流管理方面提供参考。
- 黄志义方云王凯赵莽王晓东
- 关键词:游客数量二氧化碳
- 基于结构面网络模拟的龙门石窟擂鼓台渗水产生机理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渗水病害在龙门石窟擂鼓台中发育明显,为明晰擂鼓台区渗水机理,现场对石窟内外共149条裂隙开展了调查。基于此数据样本,运用Monte-Carlo随机模拟生成了擂鼓台斜坡区结构面三维网络图。模拟结果显示,擂鼓台三窟中主要连通途径是由倾向NNW的层面和倾向SW和SE的两组近直立结构面构成,在石窟中部和南部结构面连通率分别高达87.1%和83.6%。综合该模拟结果及窟内外裂隙发育特征,可将擂鼓台北、中、南三洞渗水机理归结为:北洞SW、NWW倾向裂隙J12、J4加速2号平台滞水进入石窟顶部,洞内大量发育的倾向SW、SE裂隙向上与J12、J4连通,方便地表水渗入至洞内;中洞渗水受裂隙J12及J35控制,洞内大量发育的SW、SE倾向裂隙与J12、J35相通构成窟内主要渗水通道,其中J12与JM1直接相连是中洞渗水关键;南洞因山体缺失不存在沿层面渗水,地表水主要沿砌体与山体间隙及SE、SW倾向的J11、J31、J30等构造裂隙渗入,后在洞内连通程度较高的SW倾向裂隙引导下流至窟内表。本研究所取得的经验可为同行在以后类似工程中所应用。
- 王凯方云黄志义乔梁
- 关键词:结构面网络模拟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