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波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篇构式
  • 2篇构式语法
  • 1篇动补结构
  • 1篇义学
  • 1篇隐喻
  • 1篇语法
  • 1篇语法隐喻
  • 1篇语言
  • 1篇语言学
  • 1篇语义
  • 1篇语义表征
  • 1篇语义学
  • 1篇哲学
  • 1篇哲学观
  • 1篇认知语言学
  • 1篇识解
  • 1篇视域
  • 1篇系统功能语言
  • 1篇系统功能语言...
  • 1篇框架语义

机构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第二外国...

作者

  • 4篇高波
  • 1篇齐振海

传媒

  • 2篇北京第二外国...

年份

  • 3篇2009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第三代认知科学视域下的语言神经模拟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认知科学自诞生之日起到现在已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被称为第一代认知科学。它主张二元论、符号主义、符号任意观、意义表征论和非隐喻性意义;第二个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末,被称为第二代认知科学。它认为心智的本质源自身体的经验。于是,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思维的隐喻性成为其哲学观点;第三个阶段始于21世纪之初,被称为第三代认知科学。它采用高科技脑成像技术和计算机神经模拟技术,阐释人的认知活动、语言能力与脑神经的复杂关系,揭示人脑高级功能的秘密。本文以第三代认知科学为研究背景,采用神经模拟方法,试图探讨语言背后的神经机制及模拟系统,为语言与认知的深入研究提供一条跨学科的路径。
齐振海高波
语法隐喻的认知识解被引量:7
2009年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重新审视语法隐喻,试图为其认知识解提供更为充分的理论依据。文章首先论证了隐喻式表达和一致式表达意义并不相同;进而对比认知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二者在研究方法等方面相互补充而不是彼此冲突。作者指出用整合的认知-功能方法能够更充分地解读语法隐喻现象。最后详细论述了如何运用视角化等认知识解方式解读语法隐喻。
高波
关键词:语法隐喻系统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识解
基于构式语法的汉语把字结构研究
<正>本文应用Fillmore的构式语法和框架语义学理论对现代汉语把字句重新探讨。旨在从框架语义学(Fillmore 1982,1985,Fillmore & Atkins 1992)和基于使用的角度(Langacker...
高波
关键词:构式语法框架语义学动补结构语义表征
文献传递
构式语法:哲学观与认知科学
<正>1.理论概述构式语法是界于认知语法和生成语法的中间环节。它是生成的、基于约束的、非转换的单层语法模型。基本假设为语法的基本单位是构式而非句法规则,以我们所了解的认知、社会互动和文化传统为基础。和普遍语法一样,构式语...
高波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