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江波

作品数:11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天文地球生物学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历史地理
  • 2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冶金工程

主题

  • 4篇青铜
  • 3篇铜器
  • 3篇青铜器
  • 3篇出土
  • 2篇冶金
  • 2篇商代
  • 2篇生态
  • 2篇矿料来源
  • 2篇合金
  • 2篇合金成分
  • 1篇动物
  • 1篇冶金考古
  • 1篇夜雨
  • 1篇遗骸
  • 1篇遗址
  • 1篇翼手目
  • 1篇越人
  • 1篇商周
  • 1篇商周时期
  • 1篇生态环境

机构

  • 10篇重庆师范大学
  • 5篇中国科学技术...
  • 3篇山东大学
  • 2篇南京博物院
  • 1篇湖南大学

作者

  • 10篇马江波
  • 5篇武仙竹
  • 2篇田建花
  • 2篇金正耀
  • 2篇吴晓桐
  • 1篇向桃初
  • 1篇马江波
  • 1篇黄方

传媒

  • 4篇有色金属(冶...
  • 2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四川文物
  • 1篇考古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三峡生态环境...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湖南出土周代越人铜刮刀的金属技术及相关问题被引量:4
2017年
刮刀是东周时期流行于我国南方古越人普遍使用的一种工具,以铜制的常见。通过对湖南出土几件铜刮刀的合金成分和金相分析,发现这些刮刀都为含锡量在20%以上的高锡青铜合金,金相组织为铜锡α固溶体,呈针状或细条状,(α+δ)共析体连成一片呈基体状。高锡特征的青铜刮刀可能多为刮削用器,而不易用作砍砸。锡金属的大量使用表明南方古越人掌控主要的锡矿资源,结合现代地质研究,南方是寻找我国先秦铸造铜器所用锡金属的重要地区。
马江波吴晓桐
关键词:周代青铜器刮刀冶金
湖南宁乡出土商代大型铜瓿初探——兼谈圆肩铜瓿的年代与产地被引量:3
2018年
商代地方青铜器的年代与产地问题是构建殷商时期青铜文化结构体系的难点之一,湖南宁乡铜器群始终是此项研究中的热点话题。结合各地出土商代圆肩铜瓿的考古背景,综合分析宁乡出土商代大型铜瓿的形制、纹饰、铸造工艺、金属技术与矿料来源,可知宁乡大铜瓿为殷墟一期本地铸造的器物,各地发现的类似圆肩铜瓿应为殷墟一、二期独立铸造的产品。此类圆肩铜瓿具有不同的合金技术特征,却绝大多数使用了相同产地的高放射成因铅金属矿料,表明商代地方政权虽然具备铸造青铜器的能力,但金属资源仍然受到商王朝的控制。
马江波吴晓桐金正耀田建花武仙竹
关键词:商代矿料来源
重庆南宋府衙遗址骨制品及其埋藏背景被引量:1
2016年
重庆南宋府衙遗址(老鼓楼衙署遗址)考古发掘中,出土有骨制品加工工具、骨制品废料以及加工使用过的多种骨制品,遗址时代距今约730多年。骨制品材料以多种家畜骨骼为主,其中大多数为马和羊骨骼,少数牛和猪骨骼;此外,还有中国北方地区生存的野生动物马鹿(Cervuselaphus)骨骼。骨制品生产工具、骨制品废料及骨制品残件等,均被遗弃在原衙署院落的景观池内。这些骨制品是宋元战争时期,元军在攻陷重庆后,军队驻扎于重庆府衙期间所遗留。遗址中所出土骨制品种类,以搅拌马料的“骨铲”为主,另有骨哨、角锥等其他器物。从所发现的生产工具遗物,以及骨制品表面的加工痕迹分析,该遗址骨制品加工工具包括有锤、刀、锯、钻、磨石等。骨制品加工工序方面,存在有选料、取料、粗加工、精加工等工艺步骤。骨制品表面,发现有汉人工匠用毛笔书写的“高”氏姓氏;该现象以实物材料证实了,历史文献中所记载元军大量征用汉人工匠的历史可靠性。重庆南宋府衙遗址骨制品的发现,是我国考古工作中第一次从元军军营遗址里确认到存在有骨制品生产,为解析遗址埋藏背景等提供了重要实证。反映了元军在最终打败南宋军队时,在重庆地区进行的关键性历史战争。为考古学和军事史中研究元军组织结构、宋元战争时期重庆地区的历史转折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武仙竹马江波袁东山
关键词:骨制品
三峡地区古代居住环境中的食虫目动物伴栖现象被引量:2
2016年
三峡地区气候温暖、潮湿,时令水果资源丰富,是我国食虫目动物演化的核心区之一。食虫目动物在三峡地区很早(早更新世早期)就与人类有伴栖关系。这种伴栖关系可以追溯到现生食虫目动物刚刚出现的一些种类上,如龙骨坡遗址的似毛猥(H.cf.Suilluys)、似中华鼩猥(N.cf.sinensis)、似喜马拉雅水麝鼩(C.cf.himalayica)等。在新石器时代及其以后时期,三峡地区食虫目动物与人类伴栖关系一直处于稳定发展之中,以致在各种人类居址遗存(洞穴遗址、阶地遗址、城市遗址)中均发现有食虫目动物与人类伴栖现象。有些食虫目动物种类与人类伴栖关系越来越紧密,逐步成为现在西南某些城区分布密度最高的小型哺乳动物,如四川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等。食虫目动物个体小,骨壁薄,考古现场需要采用筛选法、水洗法等进行有目的的搜寻和采集,才能提取到食虫目动物研究标本。开展食虫目动物的考古研究,可填补古生物与现代动物群之间的演化关系,了解动物群演化过程中动物与人类生活的相互影响。同时,可为解析古遗址生态环境、时代特征、文化内涵等提供重要的基础研究资料。
武仙竹马江波
关键词:生态环境
近期冶金考古研究进展和趋势
2020年
近期我国冶金考古研究迅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根据研究时段综述了近一年多来有关中国冶金考古的成果,涉及领域包括冶金术起源、青铜器合金成分和矿料来源、青铜器范铸技术、陶范制作工艺、青铜器镶嵌技术、铁器生产技术、鎏金工艺、红铜炸珠工艺、炼锌技术等等。最后总结了我国冶金考古研究现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法创新和数据库建设的发展趋势。
吴晓桐谈金卓马江波
关键词:冶金考古合金成分矿料来源
我国城市考古中翼手目遗骸的首次发现及其生态、资源域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翼手目是哺乳动物纲中唯一真正会飞翔的动物。中国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已发现较多,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鲜有发现,城市遗址考古中重庆南宋府衙遗址为首次发现。2012年重庆南宋府衙遗址H43考古发掘中,通过使用水洗法获得2件小褐菊头蝠(Rhinolophus stheno)下颌骨标本。下颌骨齿式为2·1·3·3,下齿列长度7.82-7.87mm。骨骼材料属于菊头蝠科(Rhinolophidae)小型类型。下颌骨的p3高度退化,生长位置完全退出于下齿列中轴线外侧;p2和p4齿冠直接接触。下臼齿m1-m3齿冠结构相似,齿冠底部前面-颊侧-后面,生长有明显的齿带(前高、后低);下内尖比下次尖弱小;3枚下臼齿从前向后,呈现微弱的规律性变小现象(m3不呈现特别退化现象)。小褐菊头蝠现生区域,是从赤道一带沿马来半岛(马来西亚)、中南半岛(包括越南、老挝、泰国等)向北回归线附近分布,生存区域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重庆南宋府衙遗址小褐菊头蝠的发现,证实宋代中国西南峡谷低海拔区域,存在有与热带季风气候区相近似的自然环境特征。该批标本发现于宋代重庆主城区,反映当时重庆主城区阔叶林竹林等原生植被繁茂,自然水域较多并很少受到人类干扰。城市居民生活资料并非是依靠对城内资源进行开发和索取,而主要依靠城市之外的社会供给渠道向城内提供。这一认识为历史时期都市资源域特点找到了例证,也为现代“森林城市”建设理念找到了历史模板。东南亚型翼手目小褐菊头蝠发现于重庆古遗址,还反映中国西南地区古动物群与东南亚古动物群之间,具有很大共同性和密切演化关系。
武仙竹马江波邹后曦
关键词:宋代资源特点
先秦青铜生产的锡料来源探讨被引量:6
2017年
锡料是先秦高度发达的青铜业必不可少的原料之一,锡料来源及流通路径的探讨都是先秦历史考古的重要内容。在梳理和评述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里耶秦简中新发现的史料,从文献角度总结了先秦青铜器锡料来源的几个可能产地,并介绍了先秦锡料来源研究的最新进展。
田建花马江波
关键词:先秦青铜器
湖南益阳商代青铜角形器的科学分析与相关问题探讨被引量:3
2019年
益阳谢林港出土了一件商代兽面纹青铜角形器,是上古铜器中少见的一类器物。由于考古信息缺失,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和固体表面热电离质谱仪对该角形器进行科学分析。结果表明,器物为铸造成型,合金材质为锡含量16.54%的高锡含量青铜,铅同位素组成为高放射成因铅,其合金和铅同位素特征与中原殷墟二期铜器相同,结合器物纹饰,益阳青铜角形器应为殷墟二期的器物。殷墟二期铜器普遍具有高锡现象,表明商代晚期铸铜工匠对铜锡合金机械性能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商代晚期铜锡合金青铜器的大规模铸造是中国古代第一个用锡高峰,反映了古代锡金属开采和冶炼技术质的提升,在中国冶金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马江波吴晓桐
关键词:商代
“武陵夜雨”的气候特征及资源价值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武陵山区气候及生态条件特殊,是中国最大夜雨(当日20:00至次日8:00之间自然降落的雨水)分布区。研究"武陵夜雨"气候特点及资源价值,促进扶贫攻坚区武陵山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方法】通过国内外典型夜雨区比较分析,并综合考察武陵山区降雨机制、昼雨量及夜雨量。【结果】因中国西南气候锋移动路线与武陵山脉走向重合、南北气候锋交遇区与武陵山分布范围重合,再加上该地区山(峰)谷(河谷)高差形成显著"山谷风",共同促成了中国大面积夜雨区"武陵夜雨"的形成。【结论】武陵夜雨是武陵山区优良生态环境和丰富资源条件的坚实基础,有提高空气质量、提升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涵养优质旅游资源、促进传统经济发展等作用。重视武陵夜雨的研究和利用,应视为是发展中国西部经济和加强该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任务之一。
武仙竹马江波N I Drozdov
关键词:气候特征资源价值
湖南望城高砂脊遗址出土青铜器科技分析
2021年
前言湖南是我国南方出土商周青铜器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出土的铜器中除了部分为典型的中原器,多数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但因铜器很多为零散出土,其族属问题成为重要的学术课题。20世纪末,高砂脊遗址的墓葬出土了一批青铜器,部分形体完整,时代特征明确,并伴出陶器,为研究湖南商周铜器群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物材料。高砂脊遗址的铜器集中出土于M1和M5两座墓葬,M12出土矛1件,H5出土完整的戈和残削各1件。
马江波吴晓桐金正耀向桃初黄方
关键词:青铜器合金成分商周时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