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江波 作品数:9 被引量:29 H指数:2 供职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电气工程 电子电信 更多>>
一种变压器型组合波发生电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压器型组合波发生电路,包括充电装置、换相二极管、隔离电容、负载及脉冲变压器,其中,所述脉冲电压器包括原边绕组、降压副边绕组及升压副边绕组,原边绕组的高压端与充电装置的一端相连接,充电装置的另一端及原边绕... 杨兰均 郭海山 马江波文献传递 串联晶闸管的同步触发技术研究 被引量:15 2016年 晶闸管虽然通流能力强,但是耐压普遍不高,为了实现晶闸管的串联使用,利用MOSFET的快导通和通流能力强的特性,搭建了一套能够实现光纤控制多只晶闸管同步导通的强触发平台。以4只2.5 kV耐压晶闸管串联为例,在实验平台上研究了触发电流峰值和前沿对晶闸管导通特性的影响,提出了间接光触发系统的设计结构和晶闸管同步性实验的一般性方案。实验结果表明:在工作电压确定的情况下,晶闸管的触发时延与门极触发电流有关,触发电流的峰值越大,前沿越陡,导通越快,触发时延越小;触发时延是可控的,可以通过调整触发电流对串联的各晶闸管进行阶梯型串联实验,逐步调整时延参数并实现4只晶闸管串联的同步强触发导通(对于微秒级导通过程,触发的同步性控制在30 ns以内)。改进后的间接光触发系统和强触发技术,能有效地改善晶闸管的导通特性和同步性,对扩大晶闸管在脉冲功率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杨兰均 李晨辉 黄东 安珊 马江波 王维关键词:晶闸管 延时 光纤 一种高效能大电流组合波发生电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能大电流组合波发生电路,包括脉冲电压回路、脉冲电流回路、通流二极管及负载,脉冲电压回路包括第一充电电源、第一储能电容、crowbar二极管、脉冲变压器、通流二极管及隔离电容,脉冲电流回路包括第二充电电... 杨兰均 马江波 郭海山 黄东文献传递 一种高效能大电流组合波发生电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能大电流组合波发生电路,包括脉冲电压回路、脉冲电流回路、通流二极管及负载,脉冲电压回路包括第一充电电源、第一储能电容、crowbar二极管、脉冲变压器、通流二极管及隔离电容,脉冲电流回路包括第二充电电... 杨兰均 马江波 郭海山 黄东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驱动消融毛细管放电的组合波电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驱动消融毛细管放电的组合波电路,包括脉冲输出回路及大电流回路,脉冲输出回路完成对毛细管间隙通道的闪络击穿,大电流回路在毛细管通道击穿后形成对间隙通道的续流,并在毛细管腔体内通过大电流完成对毛细管管壁材... 杨兰均 黄东 马江波 刘帅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驱动消融毛细管放电的组合波电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驱动消融毛细管放电的组合波电路,包括脉冲输出回路及大电流回路,脉冲输出回路完成对毛细管间隙通道的闪络击穿,大电流回路在毛细管通道击穿后形成对间隙通道的续流,并在毛细管腔体内通过大电流完成对毛细管管壁材... 杨兰均 黄东 马江波 刘帅文献传递 离子风激励器对平板型热源强化对流散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17年 空气电晕离子风强化散热技术是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静态散热技术,并作为新一代散热方式受到国内外热管理领域的广泛关注。为将多电极离子风激励器推向工程实际,探寻多电极离子风激励器的散热变化规律,该文通过实验对比研究了四类典型的离子风激励器对平板型热源的散热特性,详细分析了不同类型激励器散热特性变化规律,为实际激励器系统的选择提供了依据和参考。实验表明:四类离子风激励器散热特性随极间间距的变化规律受高压电极形式的影响较小,起确定性作用的是地电极的形式。四类离子风激励器强化传热系数随输入功率的增加而增大,且都与电晕电流的1/4次方成线性关系,但对于地电极为热源平板的结构,由于受散热空间限制,需要选择合适的极间间距。对于四种同极间间距的离子风激励器,在相同电晕电压作用下,极间间距d≤2cm,选用针–网型激励器能得到更好的散热效果;极间间距d≥3cm,选择针–板型离子风激励器散热效果更好。从功耗角度来看,针–板型离子风激励器在同强化传热系数下,功耗要普遍低于其它几种离子风激励器,因此,针–板型激励器能效更高。 林岑 王维 杨兰均 庄伟春 马江波 陈雅欣关键词:电晕放电 一种变压器型组合波发生电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压器型组合波发生电路,包括充电装置、换相二极管、隔离电容、负载及脉冲变压器,其中,所述脉冲电压器包括原边绕组、降压副边绕组及升压副边绕组,原边绕组的高压端与充电装置的一端相连接,充电装置的另一端及原边绕... 杨兰均 郭海山 马江波文献传递 基于毛细管放电的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喷射装置放电特性 被引量:12 2016年 为满足更长间隙距离、更高电压等级气体开关在较低工作系数下的可靠触发,设计了一种基于毛细管放电的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喷射装置,即两间隙毛细管等离子体喷射装置(two gap capillary,TGC)。通过引入中间电极将毛细管通道分为触发通道和主通道,借助触发通道在放电初始时的弱毛细管放电引燃主通道的放电,实现了重复放电。等离子体射流在触发后的169μs时达到了11 cm左右。主通道电弧电阻呈现"U型"分布,电阻值开始时随主通道电弧电流的增长快速减小,最低时不到200 m?,而后随着电流的跌落快速增加。同时,主通道电弧电阻值在电流增长时要高于电流跌落时,这一差异在流过主通道电弧电流较小时十分明显,而后随着电流幅值的增加逐渐减小。由于没有传统放电结构金属丝电爆的过程,电容器所储能量主要释放于喷射装置主通道,主通道电弧能量沉积效率几乎是传统放电结构的2倍,达到了62.7%。喷射装置寿命大概在300次左右,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拍摄触发通道表面,发现喷射装置TGC中间电极的烧蚀和触发通道的碳化是影响TGC寿命的关键因素,对TGC的寿命优化设计还需做进一步的努力。 黄东 杨兰均 霍鹏 马江波 姚斯立 李刚关键词:毛细管放电 主通道 烧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