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元

作品数:34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安航天动力试验技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预研基金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文化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6篇专利

领域

  • 21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8篇组合发动机
  • 8篇发动机
  • 7篇预冷
  • 6篇涡轮
  • 6篇空气涡轮
  • 6篇高超声速
  • 6篇超声速
  • 5篇火箭
  • 4篇燃烧
  • 4篇换热
  • 4篇波瓣
  • 3篇氢气
  • 3篇燃料
  • 3篇总压
  • 3篇进气
  • 3篇壳体
  • 3篇控制规律
  • 3篇混合器
  • 3篇火箭发动机
  • 2篇氧化剂

机构

  • 34篇西安航天动力...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西北工业大学
  • 2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中国空气动力...
  • 1篇中国航天推进...

作者

  • 34篇马元
  • 24篇南向谊
  • 18篇李光熙
  • 14篇逯婉若
  • 10篇朱岩
  • 8篇张蒙正
  • 4篇李永洲
  • 3篇张玫
  • 2篇张堃元
  • 2篇雷蒋
  • 2篇郭海波
  • 2篇朱东华
  • 2篇梁俊龙
  • 1篇杜鹏程
  • 1篇张栋
  • 1篇张留欢
  • 1篇王君
  • 1篇刘晓伟
  • 1篇杨顺华
  • 1篇王秋旺

传媒

  • 16篇火箭推进
  • 1篇空气动力学学...
  • 1篇载人航天

年份

  • 2篇2023
  • 6篇2022
  • 8篇2021
  • 9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预冷发动机燃烧室气/气掺混燃烧旋流器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冷发动机燃烧室气/气掺混燃烧旋流器装置,旋流器壁、导向叶片和叶片轴内部分别设有旋流器壁空腔、导向叶片空腔和叶片轴空腔,形成作为气体燃料流路的气体燃料集气腔,旋流器壁、导向叶片和叶片轴正面设有气体燃料喷孔...
吴弈臻马元梁俊龙李光熙黄乐萍南向谊王祎马文友
马赫数1.5~4.5的曲面轴对称变几何进气道设计被引量:2
2018年
针对空气涡轮火箭冲压发动机马赫数1.5~4.5工作范围的设计要求,提出了一种唇口平移的曲面轴对称进气道变几何方案及其新型调节机构,并通过数值仿真方法对其总体性能和流动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曲面压缩的轴对称变几何进气道总体性能较高,尤其是流量捕获能力良好,可以满足整个工作范围的需求。此外,新型调节机构简单可行,利于工程实现。
李永洲李光熙刘晓伟马元
关键词:组合发动机弯曲激波
一种发动机气体收集分流装置
本发明涉及液体发动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气体收集分流装置,包括壳体、进气集气管、排气集气管、隔板、支板、堵盖;壳体包括内壁、外壁,内壁与外壁同轴设置,内壁与外壁之间的空间形成气流通道;内壁外表面周向等距设置支板;内...
李哲马海波逯婉若马元刘典多张蒙正南向谊
文献传递
进口水平投影可控的流线追踪内收缩进气道设计
2017年
为了满足两侧进气布局飞行器的乘波前体与进气道一体化设计要求,提出了一种进口水平投影可控的流线追踪内收缩进气道设计方法。基于马赫数分布可控的轴对称基准流场,在指定进口水平投影为椭圆的条件下,采用该方法设计了内收缩进气道并在设计点(Ma=5.4)和接力点(Ma=4.0)对其进行数值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点时进气道都能保持基准流场的波系结构和沿程压力分布,无粘时可以全捕获自由来流,喉道性能与基准流场几乎相等。有粘条件下,设计点和接力点时进气道具有较高的压缩效率和良好的流量捕获能力,接力点的流量系数高达0.85。该设计方法为内收缩进气道与乘波前体的一体化设计提供了新途径。
李永洲李光熙张堃元马元
关键词:高超声速流线追踪反设计
一种新型预冷空气组合发动机
一种新型预冷空气组合发动机,包括空气燃烧路(1)、氦气冷却路(2)、氢气供能路(3),通过利用液氢燃料的超低温特性,来冷却经进气道滞止后的高温来流空气,并引入氦气冷却路(2)作为中间循环,进行氢气供能路(3)与空气燃烧路...
张蒙正马海波李光熙刘典多南向谊马元逯婉若
文献传递
空气涡轮火箭发动机热力过程及工作特性
2022年
对空气涡轮火箭(Air Turbo Rocket,ATR)发动机国内外研究概况进行了介绍。采用热力循环分析方法对ATR发动机热力过程和发生器温比、压气机压比、涡轮落压比等关键特征参数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单组元和双组元推进剂ATR发动机系统和性能仿真研究,将部分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ATR发动机的起动特性和高空特性的理论和试验对比研究表明,ATR发动机在马赫数0~4的爬升包线中能够提供较大的剩余推力,起动时间在5 s以内。这一显著特点,使其在与冲压发动机并联组合后,可以实现高、低速流道的快速切换,从而实现推力连续过度,为宽域组合动力提供了一个新的技术路线。最后总结分析了ATR发动机的技术优势和发展前景,以及ATR发动机在应用方面的问题和思路。通过技术继承、拓展,ATR组合动力是构建新型临近空间超声速和高超声速动力创新技术途径。
南向谊刘轶马元杨顺华马继承
关键词:热力过程工作特性
一种双组元空气涡轮火箭推进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飞行器动力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双组元空气涡轮火箭推进系统,解决了现有飞行器动力系统不能满足高超声速飞行器对动力系统的需求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双组元空气涡轮火箭推进系统,包括沿燃气喷射方向依...
南向谊马元朱岩李哲李光熙逯婉若黄乐萍刘典多
文献传递
静叶栅上游端壁双射流气膜冷却特性实验被引量:2
2020年
为了进一步挖掘上游端壁气膜冷却的潜力,在低速叶栅风洞的静叶片上游端壁上,实验研究了双射流构型的气膜冷却特性,并与双排圆孔进行了对比。探究了吹风比(M=0.5,1.0,1.5,2.0)、密度比(Rd=1.0,1.5)的效应。端壁表面的气膜冷却效率通过压力敏感漆(PSP)测得。结果表明,吹风比的增大虽然会加剧吹离现象,但同时也会促进叶栅通道中、后段的气膜覆盖。密度比的增大会抑制气膜吹离,促进气膜横向覆盖和提高平均冷却效率。双射流孔相比于圆形孔,冷却气流在孔下游形成了反肾形涡,较好抑制了气膜吹离;但从双射流孔喷出的冷却气流对于叶栅通道内的涡系也更加敏感。在高吹风比下,双射流孔的冷却效率相对于圆形孔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双射流I构型。
雷蒋鲁瑞山秦岭罗丁何建宏马元
关键词:气膜冷却静叶栅吹风比
前后缘同时可控的乘波体气动修型设计与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从超声速气动原理出发,结合流线追踪和几何重构技术,提出了一种前后缘同时可控的乘波体气动修型设计方法。在前缘水平投影为超椭圆和后缘为圆弧的条件下,采用该方法完成了乘波体的气动修型设计并在设计点(Ma=6.0)和接力点(Ma=4.0)开展数值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在前后缘同时指定的条件下,气动修型设计的乘波体型面过渡光滑,只在出口两侧有很小的高压区,可以很好地保持基准乘波体的波系结构和乘波特性。与基准乘波体相比,气动修型的乘波体具有更高的容积率、升力和预压缩效率,俯仰力矩几乎相等,但是升阻比下降。有粘条件下,设计点时升阻比由2.91降为2.53,接力点时由2.69降为2.32。上述结果符合设计预期,设计方法可行。
李永洲李光熙张堃元马元
关键词:乘波体流线追踪
气-气混合稳焰装置
气‑气混合稳焰装置,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包括斜切式波瓣混合器和盖板;斜切式波瓣混合器为轴向两端开口的中空锥柱状结构;盖板为截面内凹的板状结构;斜切式波瓣混合器的入口端与外部涡轮的出口端连接;盖板的内凹面与斜切式波瓣混合器...
黄乐萍逯婉若张玫南向谊郭海波李光熙马元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