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惠兰

作品数:3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闽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篇叙事
  • 1篇学风
  • 1篇中历
  • 1篇三杆
  • 1篇主义
  • 1篇文化
  • 1篇文化认同
  • 1篇历史建构
  • 1篇历史教科书
  • 1篇历史叙事
  • 1篇闽台
  • 1篇抗战
  • 1篇教科书
  • 1篇教科书研究
  • 1篇教学
  • 1篇教学模式
  • 1篇高中历史

机构

  • 3篇闽南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陈惠兰
  • 1篇王建红

传媒

  • 2篇闽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台湾高中历史教科书研究——以南一版课文辅助系统为重点
台湾中学历史教育正进行一场深刻的变革运动。从2004至2012年,台湾高中历史教育经历了从“95暂纲”到“101课纲”的变革与争论,贯穿所有台湾中学历史教科书各版本的“同心圆理论”依然稳如磐石。合理的编纂技术以及视觉美学...
陈惠兰
关键词:历史教科书教学模式
文献传递
论“笠剑学风”与闽海抗战
2015年
"笠剑学风"是抗战争时期,以福建省教育厅长郑贞文为主发起的战时教育主张。以戡救危亡、御侮图存为目的,以"戴斗笠、悬佩剑"的"笠"与"剑"为符号,号召学生以家国天下为念,敢有担当,并就此以"民训"、"民教"和"三杆主义"具体做法,亦学亦兵,发动民众参与全民抗战。同时,提升学生社会综合能力,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培养有用人才。
陈惠兰
闽台共同历史叙事与两岸青少年文化认同
2017年
闽台作为共同的闽南文化区域,有着共通的乡土资源:共同使用的闽南语、同根同脉的血缘联宗、共有同奉的民间神祇、一苇可航的水岸通道等。这些两岸共同的日常生活场景,生成于其中生活记忆和情感体验,成为闽台两地书写两岸共同历史记忆的物质基础。同时,闽台两地共同的乡土历史资源又是组成两岸大历史的坚实基础。认同共同的闽南文化资源与共有的历史遗迹,其意义在于从"乡土"中凝练并唤回隐含于其中的"同一民族和同一国家"这个事关家国的宏大命题,并以此建构两岸青少年可共同接受的历史叙事,从而塑造两岸青少年历史文化认同,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陈惠兰王建红
关键词:闽台文化认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