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建平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内江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厅自筹经费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地面径流
  • 1篇地形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团聚体
  • 1篇土壤团聚体稳...
  • 1篇团聚体
  • 1篇团聚体稳定性
  • 1篇微地形
  • 1篇维数
  • 1篇稳定性
  • 1篇污染
  • 1篇污染负荷
  • 1篇径流
  • 1篇降雨
  • 1篇降雨过程
  • 1篇分形
  • 1篇分形维数

机构

  • 2篇内江师范学院

作者

  • 2篇周贵尧
  • 2篇黄安
  • 2篇谢贤健
  • 2篇谢建平
  • 1篇熊丽琴
  • 1篇李瑞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年份

  • 2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内江市微地形条件影响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分形特征被引量:9
2012年
以季节性干旱区—川中丘陵区—内江市农耕地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坡向、坡位、土层厚度作为影响土壤团聚稳定性的作用因子,采用标准化平均质量直径和分形理论,探讨了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分形特征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标准化平均质量直径(NMMD)表现出阳坡>阴坡、下坡>中坡>上坡、15—30cm>30—45cm>0—15cm的特点,说明在坡向上,阳坡的土壤团聚体与阴坡相比较稳定;在坡位变化上,下坡团聚体稳定性最高、中坡次之、上坡最低,在土层深度变化上,15—30cm团聚体稳定性最高,30—45cm次之,0—15cm最低。微地形条件下分形维数的变化特征为:阴坡>阳坡,下坡>中坡>上坡,15—30cm>30—45cm>0—15cm;3个地形因子作用下,分形维数与<0.1mm的粒级质量分布达到极显著正相关,与其他粒级的质量分布相关性呈显著或不显著。研究结果可以为研究区土地利用及农业耕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黄安谢贤健周贵尧谢建平熊丽琴
关键词:微地形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分形维数
基于一次典型降雨过程形成的地面径流污染负荷研究——以内江城区为例
2012年
选取COD、氨氮、溶解氧、铬、铜5个污染指标,利用SCS降雨模型模拟一次典型降雨在内江城区工矿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交通用地、建筑用地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所形成的地面径流非点源污染特征。结果表明:一次典型降雨在内江城区产生的COD、氨氮、溶解氧、铬和铜污染负荷浓度分别为37.20,0.67,3.72,0.01,0.03mg/L;产生的COD、氨氮、溶解氧、铬和铜污染负荷总量分别为2 361.08,35.20,197.57,1.47,1.28kg。在5种土地利用方式中,工矿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交通用地、建筑用地的COD污染负荷比例分别为12.49%,66.56%,4.52%,13.27%,3.16%;氨氮污染负荷比例分别为17.35%,41.25%,15.03%,14.90%,11.47%;溶解氧污染负荷比例分别为20.25%,37.93%,23.85%,10.11%,7.86%;铬污染负荷比例分别为8.57%,76.36%,3.88%,7.75%,3.40%;铜污染负荷比例分别为21.95%,21.95%,10.39%,39.84%,5.86%。内江城区在一次典型降雨中,商业用地在5种土地利用方式中对内江城区产生的非点源污染贡献率最大,COD为66.56%,氨氮为41.25%,溶解氧为37.93%,铬为76.36%,铜为21.95%。降雨径流将对研究区河道、湖泊以及河口产生短期或中长期污染。
周贵尧谢贤健黄安谢建平李瑞
关键词:地面径流污染负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