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富艳

作品数:19 被引量:111H指数:8
供职机构: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3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风速
  • 3篇植被
  • 3篇植被覆盖
  • 3篇植被覆盖度
  • 3篇沙尘
  • 3篇沙丘
  • 3篇气温
  • 3篇小气候
  • 3篇粒度特征
  • 3篇绿洲
  • 3篇覆盖度
  • 2篇沙尘天气
  • 2篇平均风
  • 2篇平均风速
  • 2篇下垫面
  • 2篇粒度
  • 2篇近地
  • 2篇降尘
  • 2篇灌丛沙堆
  • 2篇风沙

机构

  • 19篇乌鲁木齐职业...
  • 17篇新疆师范大学
  • 15篇中国科学院新...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忻州师范学院
  • 1篇河北地质大学

作者

  • 19篇蔡富艳
  • 17篇毛东雷
  • 14篇薛杰
  • 12篇雷加强
  • 8篇来风兵
  • 6篇王雪梅
  • 4篇杨雪峰
  • 3篇赵枫
  • 2篇周杰
  • 2篇杨余辉
  • 1篇李新国
  • 1篇王翠
  • 1篇侯建楠
  • 1篇李生宇

传媒

  • 6篇干旱区研究
  • 3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中国沙漠
  • 1篇进展
  • 1篇土壤学报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地理科学
  • 1篇泥沙研究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疆策勒4个典型下垫面近地层风速脉动特征被引量:8
2017年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沙漠-绿洲过渡带为研究区,对流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和绿洲内部4个下垫面平均风速、风速脉动和风向脉动特征进行分析,探讨风速、风向脉动差异原因。结果表明:1平均风速与阵风风速之间符合线性相关性,相关性随着距离地表高度的增大而增大,各高度平均风速与阵风风速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2从流沙前缘沿主风向至绿洲内部,随着植被盖度的增加,平均风速逐渐降低,且离地表越近降低的幅度越大;3随距离地表高度的增大,各测点风速脉动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风速脉动相对值呈减小的趋势。从流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到绿洲内部,风速脉动强度和风速脉动相对值总体上呈现增大的趋势,而在4个下垫面中,绿洲内部不同高度的风速脉动强度在夏季表现为最小,在冬季表现为最大;4风向脉动幅度以流沙地最小,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次之,绿洲内部最大,即随植被覆盖度增加而增大。
毛东雷蔡富艳杨余辉雷加强薛杰来风兵
关键词:近地层平均风速
绿洲-沙漠过渡带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以新疆策勒为例被引量:13
2022年
绿洲-沙漠过渡带是绿洲与沙漠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缓冲区,对维持绿洲稳定与防风固沙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以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为例,选取1993—2017年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气象与社会经济数据,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像元二分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小尺度区域长时间序列的植被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在近25 a来,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的年均NDVI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高NDVI主要分布在其东南部,而低NDVI主要分布在其西与西北部;(2)多年平均植被覆盖度为0.23,其中1993年、1998年、2008年、2011年、2014年、2017年这6期的FVC(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age)分别为0.20、0.18、0.19、0.23、0.27、0.28,植被覆盖度在不断增加;(3)植被覆盖度总体以中等和低覆盖为主,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0.73%、21.47%,其次为低、较高、高和极低覆盖植被,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1.48%、20.39%、20.12%、7.26%。植被覆盖明显变好区域所占面积较小且主要集中在中部和东南部及策勒河流域周边,其余变化等级的植被覆盖分布较分散;(4)在年际时间尺度上,人类活动是影响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植被变化的主导因素,植被对降水量和大气相对湿度的敏感度大于气温,其中人工造林、耕地面积、人口数量、防护林面积分别在第一主成分分析中占0.850、0.810、0.853、0.779,大气相对湿度、降水量和牲畜存栏数分别占第二主成分分析的0.845、0.753、-0.608,气温占第三主成分分析的0.883。本研究为进一步认识绿洲-沙漠过渡带的植被变化、影响因素、植被保育及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曹永香毛东雷薛杰苏松领开买尔古丽·阿不来提蔡富艳
关键词:归一化植被指数植被覆盖度影响因素主成分分析
新疆策勒不同下垫面大气降尘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11
2017年
认识大气降尘的时空分布规律对研究大气污染、植物生长及当地居民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野外降尘量和平均风速的观测,运用实验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对策勒县域流沙前缘、新开垦地、固定沙地、绿洲内部不同下垫面的降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策勒县的降尘主要出现在春夏两季,最大降尘量为2 985.587 g·m-2,位于新开垦流沙地,最小降尘量为1 077.621 g·m-2,位于绿洲内部,且新开垦流沙地降尘量约为绿洲内部的2.77倍;降尘量随着平均风速的增大而减小,并随着静风时间的增长先增大后减少。降尘物质组成成分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极粗粉砂、粗粉砂、极细砂、中粉砂、细粉砂、极细粉砂、细砂、黏土;除了草原站的分选性较差以外,其余几个观测点降尘物的分选性属于中等分选性;流沙地、新开垦未种植流沙地、固定沙地、热瓦克、绿洲内部和大县城降尘物质偏度和峰态都呈负(细)偏、中等峰态,草原站呈负(细)偏、窄峰态,表明植被的覆盖度和高度及农田绿洲化程度会对大气降尘产生重要影响。
毛东雷蔡富艳蔡富艳雷加强薛杰王雪梅
关键词:大气环境降尘粒度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初探--以高职《建筑构造》课程为例
2022年
出于高职院校“提升技能工人”的总体目标诉求,为提高学位课程《建筑结构》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学校应该改变以灌输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革后的教学方法强调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工程材料和施工对象,提倡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方式。教学中要结合板书、多媒体、现场考察和学生实践,在理论和实践的重复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为学校培养综合技能强的技术型人才,保证学校的综合素质发展。
蔡富艳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建筑构造
新疆策勒绿洲化进程中典型下垫面的小气候空间差异被引量:3
2020年
利用2010年10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新疆策勒8个观测站点的风速、气温、大气相对湿度、太阳辐射能、光合有效辐射(PAR)、风向同步观测气象数据,对比分析不同下垫面的小气候空间差异并探讨其原因。结果表明:(1)草原站、农田1、大县城与热瓦克相比,日均风速在3 m高处分别依次降低了63.88%、65.58%、73.24%,小巴扎在2、4 m高处的日均风速始终最小,绿洲内部的月均风速整体低于绿洲外围。流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的主风向大致以WNW、ESE、W风向为主,风向较稳定,而其余观测点的风向较分散;(2)在近12个月观测期内,绿洲内部的平均气温低于绿洲外围,且具有明显的冬暖夏凉效应,冬季1月平均气温由低到高依次为流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农田1、草原站、小巴扎、热瓦克、大县城,分别为-10.39、-10.25、-10.08、-9.56、-9.25、-9.19、-8.74、-8.71℃,夏季8月平均气温由高到低依次为流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热瓦克、草原站、农田1、小巴扎、大县城,分别为26.55、26.11、25.41、25.09、24.06、22.89、22.36、22.33℃;(3)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热瓦克、草原站、大县城、小巴扎、农田1在2 m高处的日均大气相对湿度与流沙地相比,依次增加了0.29%、6.67%、7.94%、14.37%、28.99%、30.39%、30.69%,不同下垫面的月均相对湿度空间差异与日均变化的空间差异基本一致;(4)在近12个月的观测期内,太阳辐射能和PAR的变化趋势整体一致,半固定沙地的日均、月均太阳辐射能和PAR始终最高,绿洲-沙漠过渡带的太阳辐射能和PAR整体高于绿洲内部。(5)在春季沙尘暴日,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小巴扎在2 m高处的日平均风速与流沙地相比,分别依次降低了25.75%、27.05%、46.93%,热瓦克、草原站、农田1、大县城的日平均风速依次为3.12、1.38、1.38、0.93 m·s-1。绿洲内部的平均温湿度、太阳辐射能和
曹永香毛东雷蔡富艳王雪梅开买尔古丽·阿不来提苏松领
关键词:绿洲化小气候植被覆盖度
新疆和田吉亚乡新开垦地防护林小气候空间差异被引量:3
2018年
2011年6月13日至8月3日通过对吉亚乡新开垦地防护林内外4种立地类型下的风速、温度、大气相对湿度(RH)、太阳辐射能和光合有效辐射(PAR)的日变化差异分析,比较了晴天和扬沙天气对4个下垫面不同气象要素的影响差异,运用野外观测、相关统计等方法,对其小气候要素空间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流沙地相比,杨树林、沙拐枣林和柽柳林内1 m高处的日平均风速减小了76.43%、95.85%和78.74%;在0.5 m高处,分别下降了78.07%、97.80%和93.82%。新疆杨、沙拐枣和柽柳防护林植被覆盖度分别为12%、80%和40%,说明植被的覆盖率越高,防风阻沙效益越好,越接近地表,风速越小。与流沙地相比较,杨树林、沙拐枣林和柽柳林内的气温分别下降了0.93℃、1.31℃和0.82℃,RH分别增加了18.96%、23.34%和14.78%,说明夏季植被具有降温增湿作用。太阳辐射能和光合有效辐射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日平均太阳辐射能在流沙地表现为最大,日平均PAR值在沙拐枣林内表现为最大,在杨树林中的值都表现为最小。晴天和扬沙天气下的气温趋势大致相同。晴天上午大气相对湿度变化大,扬沙天气下从日出开始,大气相对湿度逐渐减小。在夏季,对防护林的树种、高度、植物的盖度、疏透度和防护林前后观测距离不同,均会引起新开垦地防护林小气候的空间差异。
毛东雷蔡富艳蔡富艳赵枫雷加强薛杰
关键词:小气候温度防护林
新疆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风沙运动沙尘物质粒径分形特征被引量:21
2018年
新疆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风沙活动频繁,对其近地表风沙运动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实验测定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相关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不同地貌部位表面及近地表输沙和降尘物质粒度及粒径分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策勒不同风沙运动形式沙尘物质组成主要为极粗粉砂和极细砂,大气降尘物的粗粉砂含量偏高,分形维数介于0.25~2.25;五种沙尘物质平均分维值介于1.03~1.67,灌丛沙堆表面沙物质粒径分形维数平均值最大,其次依次为大气降尘、裸平沙地、地表输沙物质和流动沙丘的沙尘物质,标准偏差值大小变化趋势与之相反。灌丛沙堆表面沙物质的粒径分形维数与沙物质平均粒径、分选系数等指标呈显著线性相关性,流动沙丘表面沙物质平均粒径的分形维数与粒度参数之间线性相关性不显著。灌丛沙堆、流动沙丘、地表输沙物质的黏粒含量与分形维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灌丛沙堆与地表输沙物质的砂粒级含量与分形维数呈显著负相关,大气降尘物的粉砂含量与分形维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流动沙丘表面沙物质的粉砂和砂百分含量与分维值无显著相关性。沙物质的粒级组成、运动形式、植被覆盖度、风力及地形等均是导致绿洲—沙漠过渡带沙尘粒度及分形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
毛东雷蔡富艳蔡富艳雷加强雷加强薛杰来风兵
关键词:灌丛沙堆流动沙丘大气降尘
新疆策勒河下游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风沙活动特征被引量:8
2016年
通过对策勒风沙前沿风况及输沙数据统计分析,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初步揭示了其风沙活动特征。结果表明:单方位0-100cm高度集沙仪每层高度输沙量随高度变化服从指数或幂函数关系,0-10cm和0-20cm高度范围累积输沙量分别占总输沙量的12.43-42.88%和23.43-64.16%。全方位跃移输沙量主要集中在WNW、W、SW、WSW、NW方位上,每个观测阶段的输沙势与BSNE水平输沙通量呈多项式函数关系,相关性极好,输沙势大小与40cm高全方位跃移总输沙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单方位集沙仪在0-100cm高度累积输沙量与输沙势大小呈明显的指数函数关系。通过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风沙前沿风况大小可以预测BSNE输沙通量和近地表全方位跃移总输沙量,对于防沙工程的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毛东雷蔡富艳雷加强薛杰周杰王翠
关键词:风沙活动输沙势
新疆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灌丛沙堆与回涡沙丘的粒度分布特性被引量:12
2019年
植被和地形会对地表风沙沉积物粒度特征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对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灌丛沙堆及回涡沙丘不同地貌部位地表沙物质的粒度分析,探讨不同类型植被对灌丛沙堆及回涡沙丘不同地貌部位表面风沙粒度特征的影响,为采取合理的防沙固沙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灌丛沙堆表面风沙物质平均粒径从迎风坡底经迎风坡中部到顶部逐渐变细,又从灌丛沙堆顶部至背风坡中部、背风坡底、侧翼逐渐变粗。从迎风坡底至顶部,表面沙分选性逐渐变差,从顶部到侧翼分选性逐渐变好。在灌丛沙堆与上风向回涡沙丘表面,自灌丛沙堆迎风坡坡底至灌丛沙堆侧翼,沙颗粒平均粒径呈现先变细后变粗的趋势,回涡沙丘表面沙颗粒平均粒径最粗,沙粒属于中等-较好分选性,灌丛沙堆顶部、灌丛沙堆背风坡、灌丛沙堆侧翼表面沙颗粒的分选性稍差于其余7个地貌部位。
毛东雷吴云霞蔡富艳王雪梅
关键词:粒度特征灌丛沙堆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近4年沙尘天气下的气象要素相关性分析被引量:8
2018年
利用2010年9月1日至2014年7月31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流沙地的风沙气象站观测的风速、大气相对湿度、气温和太阳辐射能同步观测数据,运用回归分析、统计法、相关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了起沙风出现的时间段、起沙风持续时间以及与平均风、温、湿、太阳辐射能之间的相关性,探讨沙尘天气下气象要素相互影响机制,为沙尘天气的预测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一天中超过0.5 h的起沙风在12:00(北京时,下同)13:00时间段出现的频率最高,占总频率的8.78%,10:00 18:00的频率占总频率的57.94%,从早上到晚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气温的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起沙风持续时间在2~2.5 h时间段的频率最高,占13.62%。流沙前缘的月平均风速与月平均气温呈显著线性同向变化关系,月平均湿度和月平均气温呈反向变化。平均垂直风速差、垂向温度差、垂向湿度差在0.01水平上呈显著相关性,平均风速与起沙风持续时间在0.0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性,平均风速、平均湿度与平均垂向湿差均呈显著负相关性,平均气温与平均相对湿度在0.01水平上呈极显著负相关性。平均垂直温度差与垂直风速差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平均垂直温度差与垂直湿度差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性。除了0.5 m高度平均风速外,太阳辐射能均与其余气象要素之间呈极显著相关性。策勒流沙前缘的沙尘天气主要发生在春夏季,起沙风主风向以WNW、W风向为主,应加强绿洲外围WNW、W方位的防沙措施。
毛东雷蔡富艳蔡富艳赵枫雷加强薛杰
关键词:风速气温沙尘天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