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秀丽

作品数:10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厦门市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血清
  • 6篇细胞
  • 6篇肝细胞
  • 5篇凝血
  • 5篇凝血酶
  • 5篇凝血酶原
  • 4篇蛋白
  • 4篇异常凝血酶原
  • 4篇患者血清
  • 4篇甲胎
  • 4篇甲胎蛋白
  • 3篇乙型
  • 3篇细胞癌
  • 3篇慢性
  • 3篇肝病
  • 3篇肝细胞癌
  • 3篇肝炎
  • 2篇血浆凝血酶
  • 2篇血浆凝血酶原
  • 2篇乙型肝炎

机构

  • 10篇厦门市中医院

作者

  • 10篇王秀丽
  • 7篇徐振兴
  • 2篇滕菁
  • 1篇黄利坚
  • 1篇赖志辉

传媒

  • 2篇实验与检验医...
  • 1篇广州医药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和血清异常凝血酶原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的临床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AFP-L3%)和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于2018年3月-2019年5月收治的肝细胞癌患者83例(肝细胞癌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7例(慢性乙型肝炎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32例(原发性胆汁肝硬化组)。比较三组AFP、Pivka-Ⅱ和AFP-L3%水平,分析AFP、Pivka-Ⅱ和AFP-L3%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并对肝细胞癌组Pivka-Ⅱ和AFP-L3%阳性率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肝细胞癌组AFP、AFP-L3%和Pivka-Ⅱ水平均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和原发性胆汁肝硬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Pivka-Ⅱ和AFP-L3%联合检测在肝细胞癌患者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AFP、Pivka-Ⅱ和AFP-L3%单项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低浓度组和阳性高浓度组AFP-L3%和Pivka-Ⅱ阳性率均高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低浓度组和阳性高浓度组AFP-L3%和Pivka-Ⅱ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和血清异常凝血酶原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王秀丽黄清勇吴玉英
关键词:肝细胞癌
72.766例肝病患者血清Pivka-Ⅱ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评价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在我院收治的住院病人及健康体检人群血清标本共968 份,其中原发性肝癌组202 例,慢性乙型肝炎组385 例,肝硬化组62 例,脂肪肝组...
黄春色王秀丽吴玉英徐振兴
关键词:凝血酶原甲胎蛋白
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
王秀丽黄清勇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及血浆凝血酶原联合检测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对于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价值并结合血浆凝血酶原(PT)进一步分析其临床应用。方法收集在我院收治的住院病人及健康体检人群血清标本共1599份,其中HCC组202例,慢性肝病组1...
吴玉英王秀丽黄春色徐振兴
关键词:凝血酶原
文献传递
两种HBV DNA定量试剂在慢性乙型肝炎医疗决策点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比较两种实时荧光定量HBV-DNA检测试剂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管理的一致性。方法选取某国产试剂H和Roche公司COBAS AmpliPrep/COBAS TaqMan(CAP/CTM)高灵敏核酸检测系统作为比较对象,分别检测133例CHB患者血清HBV-DNA。选择HBV-DNA<500 IU/mL、500~2000 IU/mL、>2000 IU/mL等三个浓度进行两检测系统的一致性监测。结果 (1)两系统检测结果比较,试剂H组HBV-DNA浓度为500~2000 IU/mL时,其结果的Log值为2.84±0.27,相应标本在CAP/CTM组的检测结果为3.48±0.54,两种系统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试剂H组HBV-DNA浓度为>2000 IU/mL时,其结果的Log值为4.74±1.06,相应标本在CAP/CTM组的检测结果为5.32±1.01,两种系统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以CAP/CTM为标准,试剂H在HBV-DNA<500 IU/mL、500~2000 IU/mL、>2000 IU/mL时的敏感度分别为100%、81.5%和75.9%;特异度分别为87.5%、95.3%和100%。结论国产试剂H系统和CAP/CTM系统在对CHB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筛选上以及停药的关键医疗决策浓度监测上有较大差异。
徐振兴毛乾国赖志辉王秀丽滕菁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HBV-DNA
766例肝病患者血清Pivka-Ⅱ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评价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在我院收治的住院病人及健康体检人群血清标本共968份,其中原发性肝癌组202例,慢性乙型肝炎组385例,肝硬化组62例,脂肪肝组117例,其...
黄春色王秀丽吴玉英徐振兴
关键词:凝血酶原甲胎蛋白
文献传递
不同临床类型慢性HBV感染患者的血清HBVRNA检测分析
2020年
目的通过研究CHB患者血清中HBVRNA的检出情况,探讨血清HBVRNA的临床意义。方法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DNA和HBVRNA,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两对半”。分别分析不同CHB患者中血清HBVRNA的阳性率、血清HBVRNA阳性率与HBeAg及HBVDNA阳性率的相关性、血清HBVRNA含量与HBVDNA含量的相关性。结果⑴HBVRNA阳性率从大到小排序为:HBeAg阳性CHB组55.5%(66/119)、慢性HBV携带者组42.2%(46/109)、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组28.3%(32/113)、HBeAg阴性CHB组10.4%(11/106)以及CHB治疗后HBsAg阴转者组6.7%(2/30),总阳性率为32.9%(157/477);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0)。⑵HBeAg阳性组的HBVRNA阳性率(49.1%,112/228)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18.1%,45/249)(P=0.00);HBVDNA阳性组的HBVRNA阳性率(36.5%,124/340)显著高于HBVDNA阴性组(24.1%,33/137)(P=0.01)。3、在所有组别中,对HBVRNA与HBVDNA同时阳性的的数据进行Log10转换后分析,结果表明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0.264,P=0.008)。结论血清HBVRNA可能与肝细胞内cccDNA转录活性有关,在对CHB患者的临床管理方面有着一定的意义。
徐振兴黄利坚王秀丽滕菁梁伟真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
766例肝病患者血清Pivka-Ⅱ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评价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在我院收治的住院病人及健康体检人群血清标本共968份,其中原发性肝癌组202例,慢性乙型肝炎组385例,肝硬化组62例,脂肪肝组117例,其它消化系统疾病组93例,健康对照组109例。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标本中AFP和PIVKA-Ⅱ水平。分别以健康对照组和慢性肝病组为对照,计算AFP和PIVKA-Ⅱ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性能(敏感度、特异度、Kappa值以及ROC曲线等)。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血清AFP和PIVKA-Ⅱ水平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AFP和PIVKA-Ⅱ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度分别为64.36%、95.05%、97.52%;以健康组为对照,AFP和PIVKA-Ⅱ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特异度分别为97.25%、98.17%、96.33%,Kappa值分别0.910、0.917、0.937,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8、0.987、0.992;以慢性肝病组为对照,AFP和PIVKA-Ⅱ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特异度分别为80.67%、92.38%、76.95%,Kappa值分别0.654、0.831、0.621,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1、0.976、0.963。结论血清PIVKA-Ⅱ在原发性肝癌的中诊断价值优于AFP,其与AFP的联合检测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敏感度。
黄春色王秀丽吴玉英徐振兴
关键词:凝血酶原肝细胞甲胎蛋白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联合检测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对于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价值并结合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进一步分析其临床应用。方法收集在我院收治的住院病人及健康体检人群血清标本共1599例,其中HCC组202例,慢性肝病组1288例,健康对照组109例。分别检测血清PIVKA-Ⅱ以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比较不同组别血清PIVKA-Ⅱ水平;计算PIVKA-Ⅱ对HCC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Kappa值以及ROC曲线;分析不同组别血清PIVKA-Ⅱ与血浆PT值的相关性。结果 HCC组血清PIVKA-Ⅱ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PIVKA-Ⅱ诊断HCC的敏感性为95.05%;在健康组、慢性肝病组和总人群中,PIVKA-Ⅱ检测HCC的特异性分别为98.17%、90.30%、90.91%,Kappa值分别0.917、0.688、0.689,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7、0.973、0.974。慢性肝病组PIVKA-Ⅱ异常患者中的PT异常率要高于HCC组(P=0.000),同时慢性肝病组PIVKA-Ⅱ异常率与PT呈显著相关(P=0.000),而HCC组中PIVKA-Ⅱ异常率与PT无显著相关(P=0.199)。结论血清PIVKA-Ⅱ对HCC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一种很好的HCC血清标志物。临床应用中,当出现血清PIVKA-Ⅱ和PT同时异常,应考虑是否是慢性肝病导致维生素K的吸收利用障碍所致。
吴玉英王秀丽黄春色徐振兴
关键词:凝血酶原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对于原发性肝癌诊疗价值的研究进展
黄清勇王秀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