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
  • 1篇手术
  • 1篇肘关节
  • 1篇肘关节后脱位
  • 1篇脱位
  • 1篇细胞移植
  • 1篇内固定
  • 1篇后脱位
  • 1篇脊髓
  • 1篇脊髓损伤
  • 1篇间充质干细胞
  • 1篇间充质干细胞...
  • 1篇骨髓
  • 1篇骨髓间充质
  • 1篇骨髓间充质干...
  • 1篇骨髓间充质干...
  • 1篇骨折
  • 1篇关节
  • 1篇冠状

机构

  • 2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山西省中医院

作者

  • 2篇杨海平
  • 2篇王丽荣
  • 1篇张辉
  • 1篇耿瑞鹏
  • 1篇陈欣志
  • 1篇白震宁
  • 1篇李和平
  • 1篇唐英杰

传媒

  • 1篇山西中医学院...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用氨基胍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背景:体内实验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内神经组织中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表达神经元抗原,并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存在对神经元的损伤有保护作用,这可能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活性物质有关。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氨基胍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细胞学观察,于2006-07/2008-02在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外科实验室和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成对照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联合移植组,每组12只。氨基胍由美国Sigma公司提供。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Brdu标记细胞核。对照组:制备脊髓半切损伤模型不做处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制备脊髓半切损伤模型后,损伤上下各1mm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共2μL。联合移植组:制备脊髓半切损伤模型后,损伤上下各1mm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8μL,同时局部给予氨基胍100mg/kg。主要观察指标:术后采用斜板试验及改良Tarlov评分评价动物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术后2个月,显微镜下观察移植后脊髓形态结构变化及移植物存活情况。神经微丝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组织化学评价移植对脊髓再生的影响。结果:下肢运动功能评价联合移植组优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优于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脊髓损伤区有新生束状轴突伸向断端,嗜银染色可见脊髓断端的再生轴突长入断端间组织中,部分连接两端面。损伤阶段脊髓内可见Brdu标记阳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存活,灰质分布较白质多,以注射部位向周围损伤组织迁移,联合应用氨基胍组Brdu标记阳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存活多。联合移植组术后2个月神经微丝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免疫阳性反�
杨海平李和平王丽荣耿瑞鹏
关键词:脊髓损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一氧化氮氨基胍
尺骨冠状突骨折伴肘关节后脱位的治疗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尺骨冠状突骨折伴肘关节后脱位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分别采用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等不同治疗方法,并早期结合自主功能锻炼。结果:患者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4w~7w,平均5w;肘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治疗优良率为71.4%。结论:肘关节的稳定性与尺骨冠状突的高度及周围软组织结构密切相关,应区别不同的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方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杨海平白震宁陈欣志唐英杰王丽荣张辉
关键词:尺骨冠状突骨折内固定闭合复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