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涂安国

作品数:22 被引量:197H指数:10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农业科学
  • 4篇天文地球
  • 3篇水利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9篇鄱阳湖
  • 9篇污染
  • 6篇鄱阳湖流域
  • 6篇湖流
  • 5篇点源
  • 5篇点源污染
  • 5篇水土
  • 4篇非点源
  • 4篇非点源污染
  • 3篇水土保持
  • 3篇水质
  • 3篇水质评价
  • 3篇面源
  • 3篇面源污染
  • 2篇生态修复
  • 2篇水分
  • 2篇水土流失
  • 2篇农业非点源
  • 2篇农业非点源污...
  • 2篇污染负荷

机构

  • 11篇河海大学
  • 11篇江西省水土保...
  • 3篇江西省水利科...
  • 2篇东华理工大学
  • 2篇江西农业大学
  • 2篇长江水资源保...
  • 2篇江西省水土保...

作者

  • 22篇涂安国
  • 8篇莫明浩
  • 5篇杨洁
  • 4篇郑海金
  • 3篇谢颂华
  • 3篇陈德强
  • 3篇李英
  • 2篇张杰
  • 2篇汤崇军
  • 2篇雷阿林
  • 2篇尹炜
  • 2篇陈润羊
  • 2篇叶闽
  • 2篇方少文
  • 1篇张华明
  • 1篇刘苑秋
  • 1篇胡根华
  • 1篇宋月君
  • 1篇花明
  • 1篇汪邦稳

传媒

  • 6篇中国水土保持
  • 3篇人民长江
  • 2篇水资源与水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环境保护科学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中国水利学会...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期野外监测红壤裸露坡地侵蚀性降雨分布及产沙分析被引量:12
2019年
侵蚀性降雨及其侵蚀泥沙分布特征研究是掌握土壤侵蚀规律的基础,同时也可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选择红壤裸地坡面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实际观测法收集到2001-2016年的565次长序列侵蚀性降雨及其径流泥沙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侵蚀性降雨及其泥沙的发生频率和强度的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降雨类型对侵蚀产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侵蚀性降雨量占总降雨量的87.82%,主要分布在降雨量为25 mm以上和降雨强度5mm/h以下的降雨事件。次降雨侵蚀强度小于100t/km^2的侵蚀次数占总次数的76.81%,而其侵蚀总量只占总量的7.28%;侵蚀强度大于500t/km^2的降雨侵蚀次数只占总次数的6.36%,但其侵蚀泥沙量可占总量的60.96%,次降雨侵蚀产沙量分布极为不均。降雨量25~100mm且平均雨强小于20mm/h的降雨类型造成研究区土壤侵蚀量最大。次降雨量100 mm和降雨强度20 mm/h可作为红壤裸露坡地水土流失防御的设计暴雨特征值。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红壤坡地次降雨侵蚀规律和水土保持措施布设。
涂安国涂安国李英莫明浩聂小飞
关键词:降雨红壤坡面
鄱阳湖湖区三站点水质评价及其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应用模糊综合定量评价法对鄱阳湖星子站、都昌站、棠荫站区域的水质进行了评价,以3个指标(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总磷)作为评价因子,建立评价矩阵,计算出因子权重,得出特征指数,最后评价出水质级别,该方法能够得到其它方法难以达到的客观性和综合性。水质监测数据和评价结果表明:2003-2008年鄱阳湖3站点水质状况尚属良好,大部分时期在Ⅱ、Ⅲ类水平,但也有部分时段超标;在劣于Ⅱ类水的情况下,3个站点所在区域枯水期水质均比丰水期和平水期差。
莫明浩方少文宋月君涂安国
关键词:水质评价鄱阳湖
鄱阳湖泥沙及沙地研究进展评述被引量:11
2011年
回顾了我国对鄱阳湖泥沙及沙地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在鄱阳湖泥沙来源及变化趋势、沙地形成及其变化、沙地生态修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莫明浩汤崇军涂安国郑海金
关键词:泥沙来源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鄱阳湖
多水塘系统调控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综述被引量:16
2009年
多水塘系统由水塘及其出、入流系统组成。在综述多水塘系统调控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生态水文功能及净化机制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生态水文过程和景观生态学原理,从生态水文格局构建、景观格局优化、生态管理等三方面提出了多水塘系统的生态构建与长效管理技术。利用水塘系统控制非点源污染,能有效截留和净化流域内非点源污染物,是有效的非点源污染控制措施。
涂安国尹炜陈德强叶闽雷阿林
关键词:非点源污染生态构建多水塘系统
鄱阳湖流域水分盈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2017年
根据1960~2014年鄱阳湖流域13个气象站点的气象资料,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相关分析法,研究鄱阳湖流域水分盈亏量时空分布变化趋势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近55 a来水分盈亏量多年平均盈余为565.88 mm,空间上呈由西北向东北和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递增的趋势;水分盈亏量年内分布呈秋季亏缺,其他季节盈余,水分盈余量表现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在研究时段内流域各地水分盈余量均呈增加趋势,但各季节水分盈余量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春季和秋季呈减少趋势,但趋势不明显,而夏季和冬季均呈显著的增加趋势(p<0.05)。鄱阳湖流域水分盈亏量与降雨、日照时数和日最高气温关系密切,流域年水分盈余量的增加是由于夏季和冬季降水量的增加、日照数和风速的减少。
涂安国李英聂小飞莫明浩
关键词:潜在蒸发量水分盈亏鄱阳湖流域
鄱阳湖流域参考作物蒸散量变化特征及其归因分析被引量:13
2017年
为分析气候变化下鄱阳湖流域参考作物蒸散量(ET_0)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利用鄱阳湖流域13个气象站1960—2014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和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ET_0,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累积距平、敏感曲线和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了鄱阳湖流域ET_0变化特征及主要气象因子对年ET_0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多年平均ET_0为1 054.1 mm,从南至北呈减少趋势,但总体相差不大;年内季节性差异明显,夏季ET_0为冬季的3.53倍。近55年来,鄱阳湖流域ET_0除春季呈上升趋势外,其他季节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夏季呈显著下降趋势(P<0.01);流域年ET_0总体呈显著下降趋势(P<0.01),其年均速率为^(-1).09 mm·a^(-1),其中,气温对ET_0的影响为0.55 mm·a^(-1),相对湿度对ET_0的影响为0.47 mm·a^(-1),风速对ET_0的影响为^(-1).27 mm·a^(-1),年日照数对ET_0的影响为-0.83 mm·a^(-1)。因此,日照时数和风速的减少是引起鄱阳湖流域ET_0下降的主要原因。鄱阳湖流域年ET_0变化对相对湿度、平均气温、日照时数、风速等气象因子变化响应强度依次减弱。该研究对于开展气候变化对鄱阳湖流域水资源影响评估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涂安国李英聂小飞莫名浩
关键词:参考作物蒸散量归因分析鄱阳湖流域
鄱阳湖流域降水量变化对水沙演变影响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利用鄱阳湖流域"五大"入湖河流控制水文站实测水沙资料,探讨了鄱阳湖流域1961—2006年水沙变化特征及其演变趋势,在此基础上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揭示了鄱阳湖流域水沙演变过程对流域降水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961—2006年鄱阳湖流域降水量和入湖径流量总体略呈上升趋势,降水日数呈下降趋势,表明降水强度增加、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更加明显。鄱阳湖流域降水和径流基本符合幂函数关系。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鄱阳湖入湖泥沙总量和径流量、降水量、降水强度均具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水体中的泥沙含量和径流系数具有很好的负相关性,说明流域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均对流域产沙量和输沙量有促进作用;流域月降水量与月输沙量基本符合幂函数关系,进一步说明了流域产沙量是降水量和降水强度综合作用的结果。
李英涂安国胡根华张华明
关键词:降水量变化MANN-KENDALL法鄱阳湖流域
长江流域水质评价与预测被引量:17
2008年
依据长江流域水质监测资料,选用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因子pH、DO、高锰酸盐指数、NH3-N,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模型对长江流域进行了定量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影响长江流域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是NH3-N和高锰酸盐指数;定量综合评价显示长江流域总体水质为Ⅱ类水,但有恶化为Ⅲ类水的趋势。据此,揭示了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根据监测数据和水质报告,采用灰色模型预测了未来10年长江流域各类水质比例,预测表明,Ⅲ类以上可饮用水的比例在逐年减少。
陈润羊涂安国
关键词:水质评价长江流域
赣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减水减沙效益评价被引量:7
2013年
利用赣江流域1956—2008年年降雨量和赣江控制站外洲水文站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资料,采用水文分析法计算赣江流域近30a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减水减沙效益。结果表明,赣江流域治理后期1984—2008年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年均减沙量为5.70×106 t,年均减沙效率为48.57%。随着水土保持措施的生效,减沙率有逐年上升而后稳定的趋势,2008年减沙率达80.54%;赣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对流域年径流总量减少不明显,后期径流量反而会有所增加。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能增加流域土壤入渗,减少地表径流,削减洪峰流量,延长汇流时间,起到防洪减灾效果。
涂安国杨洁李英莫明浩廖轶群
关键词: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效益赣江流域
赣江上游小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生态防治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水土流失所导致的农业非点源污染已经成为赣江上游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以赣江上游的左马小流域为研究区,采用野外试验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源调查。在此基础上,针对赣江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所导致的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特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讨论了小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生态防治措施,主要包括村落非点源污染生态控制技术、坡耕地非点源污染生态控制技术以及水系径流生态处理与生态修复技术等,这些技术的有机结合可形成赣江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与管理措施体系。
涂安国谢颂华郑海金张杰莫明浩
关键词:小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生态防治技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