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剑晖
- 作品数:4 被引量:36H指数:2
- 供职机构: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大脑镰和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及磁共振成像诊断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急性大脑镰和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及磁共振成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急性大脑镰和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及磁共振成像表现。结果 17例急性大脑镰和小脑幕硬膜下血肿中,大脑镰硬膜下血肿5例,小脑幕硬膜下血肿7例,大脑镰并小脑幕硬膜下血肿5例,6例伴有颅盖骨(大脑凸面)部位的硬膜下血肿或脑实质挫裂伤。结论急性大脑镰和小脑幕硬膜下血肿较少见,易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大脑镰钙化,CT和磁共振成像征象具特征性,有助于鉴别。
- 曾鹏程漆平麦耀芳谭坚毅汪剑晖
- 关键词:血肿硬膜下急性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0
- 2019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病变程度超过50%的冠状动脉的诊断准确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78例冠心病患者共702个冠状动脉节段,分析图像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并利用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对照,对比观察MSCT的诊断准确性。结果①702个动脉节段共获得优秀图像质量共604个,占86.04%;图像质量良20个,占2.85%;尚可38个,占5.41%;差38个,占5.41%,此外有2个节段无法观察,占0.28%。可评价节段624个,占88.89%,不可评价节段78个,占11.11%。②影响图像质量因素主要为心率相关因素共45个,占57.69%,其次为屏气不理想,占25.64%。③以冠脉造影为金标准,MSCT诊断灵敏度为74.26%,特异性为96.93%,一致率为93.11%,阳性预测值为82.42%,阴性预测值为95.11%。结论 MSCT诊断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准确性高,可以对病变程度超过50%冠状动脉做出明确诊断。
- 崔楚坤李家欢曾鹏程汪剑晖杨金生郭嘉亮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冠状动脉冠状动脉造影
- DSA与CTA对SAH患者的诊断结果对比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与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的诊断结果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就诊的SAH患者26例均采用两种检测方法将其分为CTA检测(该组患者采用64层螺旋CTA检测);DSA检测(该组患者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测)。通过分析CTA检测和DSA检测患者阳性检出率、动脉瘤测量数据、诊断价值的差异性来探究DSA与CTA对SAH患者的诊断结果对比。结果:CCTA检测共检出25例阳性患者,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瘤分别为3例、22例,其中,脑动脉瘤患者中3个动脉瘤、双个动脉瘤、1个动脉瘤分别为2例、3例、17例。DSA检测共检出24例阳性患者,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瘤分别为3例、21例,脑动脉瘤患者中3个动脉瘤、双个动脉瘤、1个动脉瘤分别为2例、3例、16例。CTA检测和DSA检测相比较,两组阳性检出率相差较小(P>0.05)。CTA检测和DSA检测患者>5mm动脉瘤直径、瘤口直径,<5mm动脉瘤直径、瘤口直径,全部动脉瘤直径、瘤口直径数值均相差较小(P>0.05)。CTA检测检测诊断价值分别为96.26%、99.08%、97.84%,DSA检测诊断价值分别为98.26%、97.52%、99.15%,CTA检测和DSA检测相比较,两组诊断价值相差较小(P>0.05)。结论:DSA与CTA对SAH的诊断效果相近,两者均可作为SAH的常规诊断方法,但两者结合使用,效果会更佳。
- 汪剑晖李丹丘森林
- 关键词:DSA蛛网膜下腔出血CTA脑动脉瘤
- 基于颈后伸肌肌容积及颈椎矢状位参数评价浮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 2024年
- 目的基于颈后伸肌肌容积及颈椎矢状位参数评价浮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23年1—8月收治的5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浮针治疗,治疗前后行颈椎核磁共振成像(MRI)和侧位X线检查。采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在颈椎侧位片上测量颈椎矢状位参数序列。采用Image J软件测量MRI轴向图像上C 3~7上终板的浅伸肌面积(SEA)和深伸肌面积(DEA)。测量并分析DEA与相应的颈椎体面积(CBA)之比。比较治疗前后颈椎矢状位参数及颈后伸肌肌容积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颈后伸肌肌容积与颈椎矢状位参数和颈椎功能(JOA)评分及疗效的关系。结果相比治疗前,治疗后的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变化差异显著,C 2~7 SVA和C 7 S明显减小,而C 0~2 Cobb角和C 2~7 Cobb角均明显增大。相比治疗前,治疗后患者DEA/CBA比值明显增加,其中,差异最为显著的指标为C 3、C 4、C 5;C 3水平DEA/CBA比值与C 2~7 SVA(r=-0.380)和C 7 S呈弱负相关(r=-0.322),且C 4水平DEA/CBA比值与C 2~7 SVA、C 7 S呈中度负相关(r=-0.489,r=-0.477)。SEA/CBA比值与颈椎矢状位参数呈无或极弱相关。颈后伸肌肌容积及颈椎矢状位参数与JOA评分、疗效均呈正的强或中相关性关系(P<0.05)。结论浮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显著,颈后伸肌肌容积及颈椎矢状位参数与JOA评分、疗效均呈正的强或中相关性关系。
- 汪剑晖冯家琪曾鹏程周光进
- 关键词:颈型颈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