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东华
- 作品数:6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太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年山西省研究生优秀创新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结合面卸载过程法向接触刚度修正统计模型
- 2022年
- 基于接触统计理论以及GW模型,考虑微凸体弹性接触变形和弹塑性接触变形的两个不同阶段以及卸载过程中有效曲率半径的变化,提出了法向接触载荷与表面平均分离距离之间新的关系,进而建立了固定结合面卸载过程法向接触刚度的统计模型。经过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卸载过程中的无量纲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随着无量纲表面平均分离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不同塑性指数下无量纲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随着无量纲表面平均分离距离的变化规律有所不同。
- 殷东华张学良兰国生陈永会
- 关键词:法向接触刚度统计模型
- 结合面切向接触刚度三维分形模型被引量:7
- 2013年
- 基于接触分形理论和微接触大小分布函数,建立了结合面切向接触刚度的三维分形模型,并通过对所建模型的仿真,揭示了结合面切向接触刚度与结合面诸参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将结合面切向接触刚度的二维模型和三维模型进行数字仿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法向载荷的增大,结合面切向接触刚度也增大;随着切向载荷和G的增大,结合面切向接触刚度则减小;随着D的变化规律比较复杂。对比结果表明,随着分形维数D和D s的增大,二维分形模型的结合面切向接触刚度越来越接近三维分形模型的结合面切向接触刚度。
- 牛作证张学良温淑花兰国生陈永会殷东华
- 关键词:结合面切向接触刚度
- 结合面静摩擦因数三维分形模型被引量:3
- 2013年
- 摩擦磨损导致部分能源的消耗,且主要发生在接触区域,其接触特性依赖于接触表面之间的微观弹塑性变形。本文在三维接触分形理论的基础上,考虑微凸体的完全弹性和完全塑性阶段的变形机制,建立了结合面静摩擦因数的三维分形模型,推导了静摩擦因数f的解析解。通过仿真研究了分形维数D、无量纲分形特征尺度参数G*以及无量纲法向总载荷P*等因素对静摩擦因数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结合面静摩擦因数f先随着分形维数D的增大而增大,然后随着分形维数D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无量纲法向总载荷P*的增大而增大;随着G*的增加而减小。
- 殷东华张学良温淑花牛作证陈永会兰国生
- 关键词:结合面静摩擦因数
- 结合面法向接触阻尼及损耗因子三维分形模型被引量:3
- 2016年
- 结合面间的接触刚度和接触阻尼对机械和机械结构的静动态特性有重要影响。基于三维接触分形理论,提出了结合面法向接触阻尼及损耗因子分形模型。通过数值仿真直观地揭示了各相关参数对其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明,无量纲结合面法向接触阻尼和阻尼损耗因子都会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它们随着无量纲法向总载荷和无量纲分形特征长度尺度参数的变化而产生的变化是完全不同的。
- 殷东华林占东
- 关键词:机械结构结合面损耗因子
- 考虑微凸体基体变形和相互作用的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模型被引量:13
- 2020年
- 针对以经典Greenwood-Willamson(GW)统计模型为基础建立的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计算模型忽略微凸体基体变形和相互作用而导致的结合面刚度计算值增大的问题,建立了一种综合考虑微凸体基体变形和相互作用的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模型。该模型以GW统计模型计算刚度的方法为基础,根据经典赫兹接触理论和弹性理论,在微凸体的总变形量中引入单个微凸体受法向载荷作用时基体的变形函数和周围区域的变形函数,采用不动点迭代法先后推导出单独考虑微凸体基体变形或相互作用时结合面法向接触载荷和刚度的表达式。对两种变形函数进行叠加给出了含微凸体基体变形和相互作用的结合面法向载荷和刚度的表达式,进而建立了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模型。与GW统计模型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表明:考虑微凸体基体变形或相互作用的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小于GW统计模型的法向接触刚度,在微凸体高度标准偏差为0.05μm时,最小结合面平均分离距离下考虑基体变形后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下降9.8%,考虑微凸体相互作用后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下降23.2%,此时微凸体相互作用比基体变形对系统的总刚度影响大。随着微凸体高度标准偏差的增大,前述两因素对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的影响规律呈现相反的趋势。
- 张伟张学良温淑花王颜辉殷东华陈永会
- 关键词:结合面相互作用接触刚度
- 结合面首次加载过程的法向接触刚度分形模型
- 2022年
- 基于接触分形理论,采用Hermite插值法建立单个微凸体弹塑性变形阶段的接触面积模型,同时引入平均接触压力参数,弥补了单一微凸体接触载荷建模时存在的不连续缺陷,进而建立了接触刚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固定结合面加载过程中的法向接触刚度分形模型,并通过对模型的仿真计算直观地揭示了各相关参数的影响规律,以及法向接触刚度和法向接触载荷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加载过程中固定结合面无量纲法向接触刚度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增大,且分形维数取值范围不同时增长速率不同;随着特征尺度系数的增大而减小,但是在分形维数取值1.1~1.4时,特征尺度系数的变化对无量纲法向接触刚度的影响不明显;随着塑性指数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接触载荷的增大而增大。
- 殷东华张学良张学良温淑花兰国生
- 关键词:加载固定结合面接触刚度分形维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