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云芳

作品数:9 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廊坊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廊坊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围绝经
  • 5篇围绝经期
  • 5篇经期
  • 5篇绝经
  • 5篇绝经期
  • 4篇阴道
  • 4篇盆底
  • 4篇宫颈
  • 3篇乳头
  • 3篇瘤病毒
  • 2篇电刺激
  • 2篇阴道脱落细胞
  • 2篇人乳
  • 2篇人乳头瘤
  • 2篇人乳头瘤病毒
  • 2篇乳头瘤
  • 2篇乳头瘤病毒
  • 2篇松弛素
  • 2篇盆底功能
  • 2篇盆底功能障碍

机构

  • 9篇廊坊市人民医...
  • 1篇廊坊卫生职业...

作者

  • 9篇李云芳
  • 2篇高建宏
  • 2篇杨雅琴
  • 2篇王美藏
  • 2篇韩洁
  • 1篇沈富强
  • 1篇刘兆华

传媒

  • 3篇分子诊断与治...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河北医药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妇产科临...
  • 1篇转化医学杂志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围绝经期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血清松弛素H2、LN和Fibulin-5变化及意义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血清松弛素(H2)、层粘蛋白(LN)和细胞外基质糖蛋白(Fibulin-5)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廊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围绝经期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另选取本院同期体检的围绝经期盆底功能正常的妇女8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松弛素H2、LN、Fibulin-5和盆底肌力等级,分析血清松弛素H2、LN联合Fibulin-5对围绝经期盆底肌功能障碍的预测效能。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H2、LN均高于对照组,Fibulin-5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预后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后得到,H2、LN和Fibulin-5是影响围绝经期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盆底肌力与血清松弛素H2水平和LN水平呈负相关,与Fibulin-5水平呈正相关(P<0.05)。血清松弛素H2、LN和Fibulin-5诊断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的效能较高,且Fibulin-5诊断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的效能最高(P<0.05)。血清松弛素H2、LN联合Fibulin-5诊断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AUC为0.937,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9.73%、93.33%。结论 围绝经期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血清松弛素、LN水平升高,Fibulin-5水平降低,三者均与盆底肌功能存在一定关联性,联合预测盆底肌功能障碍的效能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李云芳王小燕勾明月
关键词:围绝经期层粘蛋白
血清H2、E_(2)与25(OH)D水平对围绝经期女性盆底功能及阴道脱落细胞成熟度的影响
2024年
目的分析松弛素(H2)、雌激素(E_(2))与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对围绝经期女性盆底功能及阴道脱落细胞成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6月于廊坊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围绝经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女性79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80名健康围绝经期女性(未合并盆腔疾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H2、E_(2)、25(OH)D水平、盆底功能以及阴道脱落细胞成熟度;采用二元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围绝经期患者盆底功能及阴道脱落细胞成熟度的相关因素;采用皮尔斯相关系数分析H2、E_(2)、25(OH)D水平与围绝经期患者盆底功能及阴道脱落细胞成熟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H2水平高于对照组,E_(2)、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息肌电值大于对照组,最大收缩力、持续收缩力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脱落细胞成熟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二元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H2水平升高以及E_(2)、25(OH)D水平降低是影响围绝经期患者盆底功能、阴道脱落细胞成熟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H2与静息肌电值、最大收缩力、持续收缩力、阴道脱落细胞成熟度呈负相关;E_(2)、25(OH)D与静息肌电值、最大收缩力、持续收缩力、阴道脱落细胞成熟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围绝经期PDF患者血清H2水平升高,E_(2)、25(OH)D水平降低,三指标均与盆底功能、阴道脱落细胞成熟度存在一定关联。
尚妍勾明月李云芳王小燕刘香菊
关键词:松弛素25-羟维生素D围绝经期
围绝经期PFD患者阴道脱落细胞成熟度、E_(2)和25⁃(OH)⁃D与LGR7 mRNA的关系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究围绝经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阴道脱落细胞成熟度、雌激素(E_(2))和25羟基维生素D[25⁃(OH)⁃D]与阴道壁松弛素受体(LGR7)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于廊坊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围绝经期PFD患者42例,围绝经期健康女性38名,计算阴道脱落细胞成熟指数,检测血清E_(2)、25⁃(OH)⁃D水平以及阴道壁组织LGR7 mRNA相对表达量,分析LGR7 mRNA与其余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绝经率、盆底肌静息肌电值、合并阴道炎率、LGR7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盆底肌最大收缩力、持续收缩力、阴道脱落细胞成熟度、E_(2)和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脱落细胞成熟度、E_(2)和25⁃(OH)⁃D均与盆底肌力呈正相关(P<0.05),LGR7 mRNA与盆底肌力,阴道脱落细胞成熟度、E_(2)和25⁃(OH)⁃D与LGR7 mRNA呈负相关(P<0.05);阴道脱落细胞成熟度、E_(2)、25⁃(OH)⁃D、LGR7 mRNA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8、0.919、0.898、0.858(P<0.05);阴道脱落细胞成熟度<58.95%、E_(2)<65.76 pmol/L、25⁃(OH)⁃D<28.19μg/L、LGR7 mRNA>0.58为围绝经期PFD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围绝经期PFD患者阴道脱落细胞成熟度、E_(2)和25⁃(OH)⁃D与LGR7 mRNA呈负相关,上述指标均对PFD的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王小燕勾明月李云芳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围绝经期
阴道微生态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宫颈病变的相关性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探讨阴道微生态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及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6月门诊患者1269例,进行阴道微生态和宫颈HPV及液基细胞学(TCT)检测,将研究对象分为HR-HPV组、非HR-HPV组和宫颈病变组、宫颈正常组,比较组间阴道微生态失衡发生率、阴道菌群阳性率。结果HR-HPV组阴道微生态失衡发生率高于非HR-HPV组(P<0.05),宫颈病变组阴道微生态失衡发生率高于宫颈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HPV组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阳性率均高于非HR-HP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病变组细菌性阴道病阳性率高于宫颈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阴道病是影响HPV感染的危险因素[OR=1.55,95%CI(1.07,2.23),P<0.05],也是影响宫颈病变的危险因素[OR=2.45,95%CI(1.54,3.91),P<0.05]。结论阴道微生态失常者可能增加HR-HPV感染及宫颈病变概率。
张俊娣刘兆华李云芳
关键词:阴道微生态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病变滴虫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围绝经期女性性功能障碍及对盆底肌力影响被引量:7
2023年
目的:分析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雌激素和Kegel训练法盆底肌肉康复训练治疗围绝经期女性性功能障碍(FSD)疗效及对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2年5月本院妇产科就诊的围绝经期FSD患者80例,随机数据表法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阴道内局部应用雌激素联合Kegel训练法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均连续治疗8周。对两组治疗前后女性性功能指数量表(FSFI)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盆底肌力分级进行评价和对比。结果:治疗后两组FSF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SAS评分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FSFI评分(31.18±2.31分)及盆底肌力分级均高于对照组(23.34±5.08分),SAS评分(44.06±3.35分)和SDS评分(45.81±5.22分)均低于对照组(53.54±2.39分、57.10±3.61分)(均P<0.05)。结论:围绝经期FSD患者局部应用雌激素基础上联合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和Kegel训练法进行盆底肌肉康复,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性功能和心理状态,提升盆底肌力水平。
勾明月李云芳王小燕
关键词: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力
子宫颈HPV感染与MCM2表达及阴道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子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MCM2)表达及阴道环境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接受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和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查的204例宫颈病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进行MCM2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比较MCM2免疫细胞检测、HPV检测及两者联合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中的价值,并对HPV感染(高危型及低危型)和HPV阴性患者与阴道环境因素(阴道分泌物p H值、假丝酵母菌、阴道菌群情况和阴道清洁度情况)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宫颈病变不断加重,HPV感染阳性率和MCM2表达率均有所升高,MCM2表达与HPV的感染之间存在一致性(χ~2=23.818 8,P=0.000 6);MCM2免疫细胞检测、HPV检测及两者联合检测在宫颈上皮肉瘤变Ⅰ级(CINⅠ)及慢性炎症和CINⅡ及以上病变的筛查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CINⅡ及以上病变的筛查,MCM2免疫细胞检测与HPV检测及MCM2免疫细胞联合HPV检测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检测与MCM2免疫细胞联合HPV检测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感染(高危型及低危型)患者与HPV呈阴性的患者在阴道p H值、阴道菌群情况和阴道清洁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假丝酵母菌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M2表达可作为宫颈癌前病变筛查标志物,MCM2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效果比HPV检测更好。此外,HPV感染与患者阴道环境因素之间具有相关性。
王美藏高建宏杨雅琴李云芳韩洁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前病变
盆底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围绝经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效果及对盆底肌肉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23年
目的探究盆底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对围绝经期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及对盆底肌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廊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围绝经期盆底功能障碍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予盆底肌康复训练治疗,试验组盆底肌康复训练联合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评估两组治疗的有效率、治疗前后的盆底肌肉功能及盆底电生理指标。结果试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盆底肌力等级、盆底静息压、阴道动态压、盆底最大肌电位值及Ⅰ型和Ⅱ型肌纤维持续收缩压、Ⅰ型肌纤维持续次数、Ⅱ型肌纤维持续时间上升,Ⅰ型、Ⅰ型肌纤维疲劳度下降,且试验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可有效地改善围绝经期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肌肉功能和盆底电生理指标。
勾明月李云芳王小燕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盆底电刺激盆底肌训练
不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下生殖道性传播微生物感染特点及与HPV感染关系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不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下生殖道性传播感染(STIs)微生物的分布特点及其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于河北省廊坊市人民医院行子宫颈活组织检查确诊为CIN的患者102例,按照CIN分级分为CINⅠ组(52例)、CINⅡ组(31例)、CINⅢ组(19例)。分别对每组进行STIs病原体及HPV分型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组CIN患者STIs病原体感染率依组递增,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感染类型感染率由低到高为单一、多重、双重感染,提示CIN级别越高,STIs感染率越高,且以混合感染为主;UU、Mh、Mg及双重、多重感染率在HPV阳性、阴性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G、CT、HSV-Ⅱ及单一感染率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UU、Mh、Mg及STIs病原体混合感染与HPV感染具有一致性;UU、Mh、Mg及双重、多重感染是HPV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STIs病原体合并HPV感染率在3组CIN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STIs病原体感染与HPV感染所致CIN的整个病理过程无关。结论CIN级别越高,STIs微生物感染率就越高,且STIs以混合感染为主,UU、Mh、Mg及STIs病原体混合感染是HPV感染的危险因素。
李云芳勾明月沈富强
关键词: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性传播感染微生物
HPV感染患者阴道菌群与宫颈局部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8
2018年
目的对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患者阴道菌群与宫颈局部免疫功能进行分析,为临床干预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将180例HPV感染患者分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Ⅰ)组3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CINⅡ)组4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组57例及宫颈癌组46例;同期选取60例宫颈黏膜慢性炎症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真菌、滴虫、细菌性阴道炎、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及CD8+细胞数。结果宫颈癌组细菌性阴道炎、解脲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宫颈癌组HPV单一感染率明显高于CINⅠ组和CINⅡ组(P<0.05);宫颈癌组CD4+T细胞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CINⅠ组,CINⅢ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T细胞表达阳性率从宫颈癌、CINⅢ、CINⅡ、CINⅠ到对照组呈逐渐降低的趋势,5个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1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PV感染患者阴道菌群与宫颈局部免疫功能有关,在临床中应予以重视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
王美藏高建宏杨雅琴李云芳韩洁
关键词:阴道菌群免疫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