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源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土壤
  • 3篇土壤湿度
  • 3篇降水
  • 2篇低空
  • 2篇低空急流
  • 2篇年代际
  • 2篇年代际变化
  • 2篇螺旋度
  • 2篇急流
  • 2篇江淮流域
  • 2篇高低空急流
  • 2篇暴雨
  • 2篇K指数
  • 2篇垂直螺旋度
  • 1篇东亚大槽
  • 1篇中尺度
  • 1篇中尺度模式
  • 1篇时间序列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机构

  • 6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6篇刘源
  • 5篇张述文
  • 5篇李少英
  • 2篇邵毅
  • 2篇曹帮军
  • 1篇曹倩

传媒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北极气候变化背景下东亚大槽季节内变化
近年北极气候的变化不仅影响欧美大陆的气候,对东亚的气候也有重要影响。东亚大槽影响东亚的冬季风路径,其异常时可能产生大范围沙尘暴,对东亚气候有重要作用。本文构建了1979-2013年东亚大槽位置指数IWZ和强度指数T10的...
刘源苏洁张述文孙即霖
关键词:季节内变化
文献传递
GLDAS和CMIP5产品的中国土壤湿度-降水耦合分析及变化趋势被引量:9
2016年
利用GLDAS同化产品和12个CMIP5模式的输出结果,从土壤湿度对降水影响的两个中间环节出发,通过分析陆面耦合指数ILH、潜热通量—抬升凝结高度耦合指数ILCL以及抬升凝结高度ZLCL间接研究中国区域土壤湿度与降水间耦合特征,并对1958~2013年及RCP4.5辐射强迫情景下50年(2006~2055年)的4个代表性区域夏季耦合强度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958~2013年期间,内蒙古阴山山脉附近、新疆和青海的部分地区为夏季中国土壤湿度与降水耦合的最强区域;陆面耦合指数ILH变化幅度从高到低依次出现在华北、华南、内蒙古中部和西北地区,并在20世纪70年代中到80年代中发生转折。2006~2055年的平均而言,预估内蒙古阴山山脉附近仍为耦合最强区;与历史时期(1958~2005年)比较,新疆中部和内蒙古阴山山脉附近的耦合指数ILH增大,而广西和广东地区的则减小;对于耦合指数ILH的年代际变化(2006~2055年),2026~2035年间华北最大而华南最小,西北地区变化不大,而内蒙古中部地区的耦合强度逐渐增大。
张述文刘源曹帮军李少英
关键词:LANDASSIMILATION年代际变化
GLDAS和CMIP5产品的中国土壤湿度-降水耦合分析及变化趋势
利用GLDAS同化产品和12个参与CMIP5模式的输出结果,从土壤湿度对降水影响的2个中间环节出发,通过分析陆面耦合指数ILH、潜热通量-抬升凝结高度耦合指数ILCL以及抬升凝结高度ZLCL间接研究中国区域土壤湿度与降水...
张述文刘源曹帮军李少英
关键词:年代际变化
文献传递
2002年7月江淮流域一次暴雨的模拟诊断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利用WRF模式对2002年7月22—23日江淮地区一次强降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结合NCEP再分析资料对其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WRF模式能较好地模拟此次强降水落区,其中高低空急流耦合、高层辐散和低层辐合的高低空配置触发暴雨的产生并维持其发展,而低空急流对此次暴雨过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K指数分析发现暴雨区处于不稳定的高能区,垂直螺旋度垂直分布分析发现暴雨区上空底层呈正值、高层呈负值,螺旋度高低层耦合是触发、维持暴雨的动力机制;垂直螺旋度的水平分布分析发现垂直螺旋度中心的分布特征及其大小的变化对暴雨的落区、强度和降水系统的移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李少英张述文邵毅刘源
关键词:暴雨高低空急流K指数垂直螺旋度
2002年7月江淮流域一次暴雨的模拟诊断分析
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an and Forecasting)模式对2002年7月22-23日江淮地区一次强降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结合NCEP再分析资料对其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WRF模式能较好地...
李少英张述文邵毅刘源
关键词:暴雨高低空急流K指数垂直螺旋度
文献传递
基于WRF中国境内土壤湿度-降水耦合强度的诊断被引量:1
2018年
借助中尺度模式WRF,以粗分辨率GLDAS资料统计出的强耦合2000年和弱耦合2005年夏季为代表时段进行高时空分辨率的模拟.结果表明,在周时间尺度内,土壤湿度-降水耦合强度在时间尺度为6 h时最强,除部分区域外,耦合强度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减弱.较强耦合区基本位于半干旱和半湿润区,包括山东、山西、河北、天津、北京、内蒙古中南部等,与统计结果一致.2000年夏季耦合强于2005年,但强耦合出现的月份以及空间分布均不固定,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始终为中国夏季土壤湿度-降水共同强耦合区.由于时空分辨率的增加,发现一些零星分布的较强耦合区,而GLDAS统计结果中并没有出现.
刘源张述文张述文李少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