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昊
- 作品数:12 被引量:64H指数:5
- 供职机构: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科技创新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理学电子电信更多>>
- 呼伦贝尔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8
- 2020年
- 基于长时间序列的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通过相关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详尽分析了呼伦贝尔地区植被覆盖状况变化及其与气候的关系,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20世纪80、90年代,呼伦贝尔以湿润气候区为主;进入21世纪后,气候呈现明显的暖干化趋势,尤其是大兴安岭林区北部、中部及东南部及呼伦贝尔草原的西南部地区湿润度指数呈显著减小趋势,半干旱和半湿润气候区在空间分布上占据了主要地位;(2)呼伦贝尔地区总体上表现出较高植被覆盖区面积减小、较低植被覆盖区面积增大的变化趋势,尤其是21世纪最初的十年,呼伦贝尔草原区的植被退化状况不容忽视,呼伦贝尔草原区中东部部分地区植被覆盖呈下降趋势;(3)呼伦贝尔草原西部、大兴安岭东南部农区部分地区的植被覆盖状况与湿润度指数呈正相关关系,而大兴安岭林区的中北部地区二者则呈负相关关系。
- 王海梅刘昊桑婧李鑫杨苏明
- 关键词:植被覆盖
- 呼伦贝尔市1961-2016年湿润度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6
- 2018年
- 文中采用呼伦贝尔1961-2016年16个气象站观测数据,运用潜在蒸散发量与降水量获得湿润度指数,来表征气候的干湿状况,采用空间分析、趋势分析、MK及滑动t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研究区湿润状况的时空变化及年代际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呼伦贝尔包含半干旱、半湿润和湿润三种气候类型区,多年平均湿润度呈条带状自东北向西南递减,半湿润和湿润气候区共占总面积的86.14%;2)半个多世纪以来,呼伦贝尔气候湿润度的年代际变化明显,90年代气候最湿润,21世纪初期气候最干燥;3)湿润度指数的突变检验表明,呼伦贝尔多年平均湿润度在1998年有明显突变,1961-1998年,呼伦贝尔大部分地区湿润度呈增加趋势,其中,大兴安岭岭西草原区的东部、大兴安岭林区大部及岭东地区湿润度呈显著增加趋势;1998-2016年,呼伦贝市整个范围内湿润度均呈显著下降趋势(显著性水平0.05),其中,大兴安岭岭西草原区湿润度下降更加显著。
- 王海梅刘昊张迎杰
- 关键词:年代际变化
- ERA-Interim/Land积雪资料在内蒙古的初步评估被引量:3
- 2017年
- 利用第三代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陆面变量全球再分析ERA-Interim/Land积雪资料和内蒙古地区的日积雪深度数据,对比分析了ERA-Interim/Land积雪资料和观测资料的差异,并从时空变化特征和积雪模拟趋势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表明:ERA-Interim/Land资料能较好地再现内蒙古雪深的时空变化特征,其中西部模拟最好,与观测的平均偏差和均方根误差都最小,中东部模拟能力次之;ERA-Interim/Land资料在东部地区积雪模拟趋势最好、相关系数较高,但积雪日数和积雪的初终日有偏差,普遍低估了雪深,并且在积雪的初终日模拟偏差较为显著,其中东部地区偏差大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 刘昊宋海清张超吴国周王琳
- 关键词:积雪深度
- 积雪深度再分析资料在内蒙古的适用性评价被引量:4
- 2020年
- 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最新推出的两套再分析资料ERA-Interim/Land(简称“Land”)和ERA-20C(简称“20C”)1981—2010年积雪深度资料,以内蒙古地区气象台站观测资料为标准,综合评估积雪深度再分析资料在内蒙古地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1)两套再分析资料都较好地再现了内蒙古积雪深度从东北向西南逐渐减少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20C再分析资料更好地体现中东部积雪深度依次递减的趋势。(2)Land再分析资料的积雪深度与观测值差值的月际变化整体呈现负差值,系统模式低估计了积雪深度;而20C再分析资料的模拟效果在东西部较好,中部20C再分析资料的积雪深度与观测值的正差值较大。(3)两套再分析资料均能较好地再现内蒙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积雪深度的逐月变化特征,均表现为东部模拟最好、中部次之、西部最差。(4)两套再分析资料的积雪深度平均偏差和均方根误差较小,再分析值和观测值的相关系数通过0.001的显著性检验,20C和Land再分析资料的积雪深度差距不大,但与观测值比较均出现负偏差现象。
- 刘昊宋海清李云鹏
- 关键词:积雪深度再分析资料
- 气候变化对呼伦贝尔草地地上生物量的影响被引量:2
- 2020年
- 基于温、压、湿、风等主要气象资料,结合生长季逐月的地上生物量实测数据,分析气候变化及气候年型对牧草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站降水量呈波动变化,无明显的变化趋势;(2)额尔古纳和鄂温克的年均气温呈显著升高的趋势,气温倾向率分别为0.348℃/10 a、0.444℃/10 a,增温速率均明显高于同期中国东北地区,其中,鄂温克的增温速率高于中国增温最迅速的青藏地区;(3)额尔古纳和鄂温克潜在蒸散量呈波动升高的趋势;(4)两站湿润度呈显著的波动下降趋势,气候呈较明显的变干燥趋势;(5)湿润状况影响两站地上生物量形成,气候偏旱年草原地上生物量的形成会受到显著的抑制,两站草地地上生物量均与当月及上个月的湿润度指数呈线性回归关系。
- 王海梅萨日娜刘昊肖芳
-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候年型地上生物量
- 一种农业气象监测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农业气象监测装置,具体涉及农业气象监测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的顶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一端安装有天气现象观测仪,且支撑板的顶部另一端设置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
- 刘昊
- 内蒙古牧区干旱灾害风险分布特征及区划被引量:14
- 2017年
- 以内蒙古51个牧业旗县为研究区域,选取牧区频繁发生的旱灾为研究对象,从旱灾的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着手,利用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法、专家打分法、熵权系数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风险评估的指标及其权重,建立牧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借助GIS技术,完成内蒙古牧区干旱灾害风险分布特征分析及其区划。结果表明:内蒙古牧区干旱高风险区呈带状分布,主要集中在沿贺兰山—阴山—大兴安岭南段一带,包括鄂尔多斯中部和东北部、巴彦淖尔市北部的部分地区、包头中部、呼和浩特市中部、乌兰察布市中部、锡林郭勒盟偏南地区、赤峰市北部、通辽市西北部地区,以上地区海拔高,地形以中、低丘陵为主,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高、孕灾环境敏感性高且承灾体易损性也高。
- 乌兰王海梅刘昊
- 关键词:内蒙古牧区旱灾风险区划
- 呼伦贝尔不同生态区生长季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14
- 2018年
- 基于呼伦贝尔地区16个气象站1961—2016年生长季逐候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呼伦贝尔不同生态区降水集中度(PCD)和集中期(PC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干旱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1)呼伦贝尔地区PCD与PCP空间分布特征明显,PCD总体表现为由东北向西南递增,PCP总体由西北向东南递减;(2)1961年以来,呼伦贝尔大部分地区PCD和PCP均表现为下降趋势,即整体上降水趋于均匀、最大降水出现时间趋于提前;(3)PCD无明显突变现象,PCP在1978年发生突变;(4)PCD、PCP与干旱灾情发生一致率为牧区>林区>农区,其中牧区PCD、PCP与干旱的一致率均达80%以上,说明牧区干旱发生与降水集中程度关系最为密切。
- 金林雪刘昊王海梅
- 关键词:降水集中度降水集中期干旱
- 基于Sentinel-2影像的河套灌区作物种植结构提取被引量:14
- 2021年
- 作物识别是提取作物种植结构的基础,利用遥感技术对作物进行监测识别,对优化生产布局、调整农业生产模式有着重要意义。文中选取河套灌区杭锦后旗为研究区域,基于2019年覆盖生长周期的Sentinel-2号卫星影像数据,构建NDVI时间序列数据集,利用Savitzky-Golay(S-G)滤波对NDVI时间序列数据集进行平滑,分析不同作物不同发育期的光谱曲线特征,计算各主要作物识别关键期的光谱阈值,构建基于决策树分层分类的农作物种植面积提取模型,并用验证样本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利用整个生育期内的NDVI最大合成影像确定植被地表覆盖,NDVI曲线变化区别林地与耕地,逐层提取地物,简便易行;采用S-G滤波重构高质量的NDVI时间序列曲线,研究证明重构后曲线更加平滑符合作物生长趋势;基于Sentinel-2号遥感数据和整个生育期NDVI时序数据,构建分层分类决策树模型,作物分类总体精度达92.1%,Kapppa系数精度达0.857。本研究采用的方法满足遥感观测应用化需求,也为县级区域农作物分类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 刘昊
- 关键词:NDVI
- 1961—2018年呼伦贝尔市潜在蒸散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气象因子的响应
- 2020年
- 本文旨在研究呼伦贝尔市1961—2018年潜在蒸散的时空变化,以期为当地气象生态研究提供基础的理论依据。基于呼伦贝尔1961—2018年16个气象站观测数据,采用趋势分析、M-K突变检验及偏相关系数等方法,从年、季节和年代际尺度分析了呼伦贝尔58年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原因。结果表明:(1)1961—2018年,呼伦贝尔年平均潜在蒸散量变化在320~771 mm,整体上呈现条带状自东北向西南、东南两个方向递增;夏季潜在蒸散量平均值最高,其次为春季和秋季,冬季最低;(2)年均潜在蒸散以2.3 mm/a的速率增加,并在1998年发生突变,之后增加趋势更加明显;(3)西南部呼伦贝尔草原区和岭东农业区增加趋势明显高于中部大兴安岭林区;(4)呼伦贝尔潜在蒸散的变化主要与风速、水汽压和相对湿度呈现负相关,和平均气温、气压呈现正相关;影响年潜在蒸散的主要因子为相对湿度和平均气温。结合潜在蒸散变化趋势,有针对性的合理规划水资源,对该地区生态环境评估及环境变化有重要的意义。
- 刘昊王海梅
- 关键词:气象生态潜在蒸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