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骆杨

作品数:4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因子
  • 2篇温度
  • 2篇降水
  • 2篇NDVI
  • 1篇多尺度
  • 1篇英文
  • 1篇蒸发
  • 1篇蒸发量
  • 1篇蒸发皿
  • 1篇蒸发皿蒸发量
  • 1篇日照百分率
  • 1篇气象
  • 1篇气象站
  • 1篇自动气象站
  • 1篇相对湿度
  • 1篇小波
  • 1篇小波分析
  • 1篇风速
  • 1篇城市热岛

机构

  • 4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武汉区域气候...
  • 1篇伊利诺伊大学

作者

  • 4篇孙善磊
  • 4篇顾人颖
  • 4篇骆杨
  • 3篇黄珏
  • 2篇孙杰
  • 2篇李洪利
  • 2篇周锁铨
  • 1篇石建红
  • 1篇宋洁

传媒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Meteor...

年份

  • 3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NDVI数据的中国典型干湿区植被和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英文)被引量:1
2010年
根据中国干湿区分布图,选取典型的干旱地区(额济纳地区)、半干旱/半湿润(关中盆地/黄土高原)和湿润地区(鄱阳湖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1982~2000年的NDVI数据和1981~2000年3个研究区气象观测资料,探讨了不同干湿分布区植被NDVI与气候因子(温度、降水)之间相互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植被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中,干旱地区(额济纳地区)植被对降水的变化较为敏感;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关中盆地/黄土高原地区)植被对温度和降水的变化均较为敏感;而湿润地区(鄱阳湖地区)植被对温度的变化敏感;植被对气候因子的影响中,干旱地区(额济纳地区)前一年冬季植被NDVI与当年夏季温度、降水的分别呈显著的负、正相关;而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关中盆地/黄土高原地区)当年植被NDVI与当年温度呈显著正相关。
李洪利孙善磊孙杰黄珏顾人颖骆杨
关键词:NDVI气候因子温度降水
江西省近46年蒸发皿蒸发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利用江西省79个常规气象站1960-2005年的观测资料,综合分析了蒸发皿年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相关环境因子包括日照百分率、云量、气温(日平均温度、日较差、最高温度、最低温度)、10m风速、饱和水汽压差、年降水量和相对湿度的相关关系,试图找出蒸发皿年蒸发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1)江西省西部及中部年蒸发量较小;南部及鄱阳湖周边地区年蒸发量较大。在过去46a中,蒸发皿年蒸发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其速率为-4.57mm/a;79站中,有68站蒸发皿年蒸发量下降趋势显著;(2)以日照百分率为代表的能量供给因子与蒸发皿年蒸发量的相关系数最大,其次为动力因子(10m风速),以相对湿度为代表的湿度因子相对较小,三者的完全相关系数分别为0.37、0.33、0.23;(3)空间上,整个江西省受日照百分率影响均比较大,风速、相对湿度对江西省的影响在鄱阳湖附近、西南部分地区更大,日照百分率、风速的降低以及相对湿度的增加导致了蒸发皿蒸发量的减小;(4)利用日照百分率、风速、相对湿度拟合的蒸发皿年蒸发量多元回归方程,能够反映该地区平均年蒸发量的情况,精度较高。
顾人颖周锁铨宋洁孙善磊石建红骆杨
关键词:蒸发皿蒸发量日照百分率风速相对湿度
典型干湿区植被与气候因子的相互响应关系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根据中国干湿区分布图,选取典型的干旱地区(额济纳地区)、半干旱/半湿润(关中盆地/黄土高原)和湿润地区(鄱阳湖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1982~2000年的NDVI数据和1981~2000年3个研究区气象观测资料,探讨了不同干湿分布区植被NDVI与气候因子(温度、降水)之间相互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植被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中,干旱地区(额济纳地区)植被对降水的变化较为敏感;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关中盆地/黄土高原地区)植被对温度和降水的变化均较为敏感;而湿润地区(鄱阳湖地区)植被对温度的变化敏感;植被对气候因子的影响中,干旱地区(额济纳地区)前一年冬季植被NDVI与当年夏季温度、降水的分别呈显著的负、正相关;而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关中盆地/黄土高原地区)当年植被NDVI与当年温度呈显著正相关。
孙善磊孙杰李洪利黄珏顾人颖骆杨
关键词:NDVI气候因子温度降水
杭州城市热岛空间分布及时域-频域多尺度变化特征被引量:9
2009年
利用杭州20个自动气象站逐时数据计算2006年四季各站平均热岛强度,用薄盘样条函数法研究杭州城市热岛的空间变化,发现:夏秋季时较强,而春冬季强度较弱;总体趋势是杭州市主体城区最大,向外辐散,逐渐减弱。利用2006年2月~2007年2月逐时气象数据,结合Morlet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杭州热岛周期变化特征,发现:其在频域上具有多尺度的周期振荡,尺度主要是24h(日)、168h(周)和1490h(2月)。以日为周期的热岛强度与局地气候系统、地面长波辐射、近地层热量交换、人为热的日周期变化有关;而以周为周期的热岛强度变化成因主要与人类活动及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周末效应"有显著的关系;以2个月为周期的变化特征与一些较大尺度的自然变化相关。结果表明,杭州城市热岛时空变化是天气系统、地面长波辐射、下垫面、大气污染、人为热、人类活动、近地层热量交换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骆杨周锁铨孙善磊薛根元顾人颖黄珏
关键词:自动气象站城市热岛小波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