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翔 作品数:59 被引量:255 H指数:11 供职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经济管理 文化科学 生物学 更多>>
玉米花丝药用价值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020年 为高效利用玉米花丝(须)资源,探索开发高附加值的新型开发途径和利用手段,本研究主要分析2001—2018年有关玉米花丝化学成分、药理及保健和美容等功能的研究文献。结果表明,玉米花丝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多糖类、多酚类、植物甾醇类、矿质元素和有机酸等。花丝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和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等重要的药理价值,应用前景广泛。但目前其药理机制尚不清晰,产品开发利用缺乏深度。因此,现阶段的任务在于利用现代作物学与药理学研究手段,探明玉米花丝新型药用价值机理,加大玉米花丝的高附加值研发力度。 宋有洪 吴菲 吴玉银 邓安 冯金枝 吴仁良 王志伟 陈翔 张梁关键词:玉米须 化学成分 药用价值 美容保健 一种白肋烟转化株快速鉴定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肋烟转化株快速鉴定的方法,选取烟株高度30‑45cm、中部叶片长度28‑32cm的白肋烟烟株作为取样烟株,在追施氮肥后对取样烟株中部叶片进行打孔创伤处理,3‑4天后对中部叶片进行取样;将烟叶置于乙烯利溶... 舒俊生 程新胜 陈翔 边文杰 姚忠达 吴克松 杨兴有 向杰文献传递 氮肥运筹模式对小麦茎秆抗倒性能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2019年 为了解氮肥运筹对小麦茎秆抗倒性和产量的影响,以淮北地区主栽小麦品种烟农19和新麦26为供试材料,通过氮肥施用量和基追比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施氮量设135、180、225和270 kg·hm-2四个水平,分别用N1~N4代表;氮肥基追比设10∶0、7∶3、5∶5和3∶7四个水平,分别用R1~R4代表),分析了不同氮肥运筹下小麦茎秆基部第二、第三节间抗倒特征和产量差异。结果表明,小麦的株高、重心高度、倒伏程度和倒伏率均随着氮肥总施用量和基施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N4水平下烟农19和新麦26的株高、重心高度比N1水平分别增加8.73%和12.9%。在N4R1处理下倒伏率最大,达到56%。在N3条件下小麦茎秆基部第二、第三节间粗度、秆壁厚度、茎秆强度和抗倒伏指数均高于其他施氮水平,较N1水平分别增加18.89%、15.16%、33.03%、48.42%和48.95%。在相同氮肥施用总量条件下,R3处理的茎秆粗度、秆壁厚度显著大于其他处理,以N3R3处理的茎秆基部第二、第三节间抗倒形态特征最优。在相同追肥比例条件下,不同施氮总量间小麦产量表现为N3>N4>N2>N1;当氮肥总施用量相同,不同追肥比例下产量表现为R3>R2>R1>R4;两个品种产量均以N3R3处理最大,分别为8 279.14和8 062.36kg·hm-2,比产量最低的N1R1处理分别增产21.75%和15.82%。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180~225kg·hm-2、基追比5∶5可作为淮北平原小麦的抗倒、丰产与稳产的氮肥运筹模式。 周洁 王旭 朱玉磊 刘惠惠 陈翔 魏凤珍 孙建强 宋有洪 李金才关键词:小麦 氮肥运筹 抗倒性能 氮密互作对淮北砂姜黑土区冬小麦冠层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2019年 为筛选出适合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小麦稳产高产栽培的氮密配置,在大田条件下以安农0711(AN0711)和烟农19(YN19)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设置150×104、210×104、270×104和330×104株·hm-24个种植密度(分别用D1~D4代表),以及135、180、225和270 kg·hm-24个施氮水平(分别用N1~N4代表),分析了氮密互作对冬小麦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密互作可改善小麦冠层结构,显著影响冠层光合特性。旗叶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相对含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而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施氮量超过225 kg·hm-2时变化均不显著。随着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叶面积指数和冠层截获光合有效辐射显著提高,且在孕穗期和开花期均以D4N4处理最大,灌浆中期均以D3N3处理最大。氮密对籽粒产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在D3N3处理下AN0711和YN19的冠层光合能力和籽粒产量均最高,其中产量分别达到7 866.67和7 400.00 kg·hm-2。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分别为270×104株·hm-2和225 kg·hm-2。 黄波 张妍 孙建强 陈翔 张林 朱玉磊 刘惠惠 魏凤珍 宋有洪 李金才关键词:冬小麦 砂姜黑土 施氮量 种植密度 药隔期倒春寒对小麦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2024年 以抗倒春寒性强的小麦品种烟农19(YN)和抗倒春寒性弱的小麦品种新麦26(XM)为实验材料,于小麦幼穗分化的药隔形成期利用智能超低温培养箱进行4℃(T1)和-4℃(T2)低温胁迫处理,以15℃作为对照(CK),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开花期小麦根际土壤细菌群落进行测定,研究药隔期倒春寒对小麦根际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倒春寒危害后两品种小麦根际土壤细菌的ACE指数较CK均有所降低,且对抗倒春寒性弱的品种XM影响显著(P<0.05)。(2)两品种小麦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主要由变形菌门(53.20%~57.55%)、放线菌门(13.34%~21.69%)、拟杆菌门(10.56%~12.37%)和芽单胞菌门(6.17%~9.19%)等33个门及819个属的细菌组成,且不同程度倒春寒处理间各菌门相对丰度表现出差异性,其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在YN中升高9.79%~19.11%,在XM中降低26.43%~38.47%。(3)根际土壤细菌功能预测分析显示,药隔期倒春寒提高了膜运输、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复制与修复功能基因在YN根际土壤中的相对丰度,降低了其在XM根际土壤中的相对丰度。综上所述,药隔期倒春寒降低了小麦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丰富度,改变了细菌群落结构,影响了细菌群落的膜运输、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和复制与修复功能。 陈翔 王捧娜 柳彬彬 代雯慈 蔡洪梅 郑宝强 李金才关键词:小麦 倒春寒 根际 细菌群落 秸秆还田对小麦出苗质量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5 2021年 作物秸秆还田是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生产力和作物产量的有效措施,但是秸秆还田也会引起作物出苗率低、幼苗素质不高等负面问题,已成为限制秸秆还田技术大面积推广的重要原因之一。该文综述了秸秆还田对小麦出苗质量的影响,从整地质量、秸秆还田质量、播种质量、土壤水分和地温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小麦出苗质量的因素,并从加强组织领导、联合协作攻关与关键技术引领、科学制定还田方案、新型秸秆肥料的研发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推进秸秆还田技术的发展和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陈翔 张乐乐 吴宇 蔡洪梅 于敏 武文明 张林 李金才关键词:秸秆还田 小麦 出苗质量 磷素后移对药隔期倒春寒小麦旗叶光合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6 2023年 以抗倒春寒能力强的小麦品种“烟农19”(YN19)和抗倒春寒能力弱的小麦品种“新麦26”(XM26)为供试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开展盆栽低温模拟实验。实验设置对照(日均气温15℃,夜间最低温度11℃,CK)和低温(-4℃,LT)两个温度处理,设置常规施磷(基肥:拔节肥为10:0,R1)和磷肥后移(基肥:拔节肥为5:5,R2)两种施磷肥模式,低温处理时长为4h·d-1。测定小麦开花期和灌浆期旗叶光合、抗氧化生理指标及成熟期产量并进行分析,以探明磷素后移对药隔期倒春寒下小麦旗叶生长的缓解机理。结果表明:(1)LT处理较CK处理,供试两品种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均显著下降(P<0.05),胞间CO_(2)浓度(Ci)显著上升。(2)LT处理与CK比较,供试两品种旗叶抗氧化酶(SOD、CAT)活性显著下降,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3)本实验条件下,LT处理使供试两品种穗粒数、千粒重及单茎产量较CK显著降低。(4)LTR2与LTR1比较,XM26开花期和YN19灌浆期旗叶SPAD值分别显著提高了7.3%和10.1%;XM26和YN19旗叶开花期的Pn显著提高8.5%和16.2%,灌浆期显著提高8.0%和8.7%,Gs、Tr和Ci影响差异不显著。(5)LTR2与LTR1比较,XM26旗叶开花期和灌浆期SOD活性显著提高9.0%和5.7%,CAT活性显著提高12.4%和30.9%,MDA含量显著降低7.9%和7.3%;YN19旗叶开花期和灌浆期SOD活性显著提高7.7%和8.2%,CAT活性显著提高20.8%和25.5%,MDA含量显著降低6.8%和7.0%。(6)R2较R1显著提高LT处理XM26的穗粒数8.4%,对两品种千粒重无显著影响,XM26和YN19单茎产量挽回率可达8.9%和9.9%。综上所述,磷素后移可有效增强小麦旗叶细胞抗氧化能力,降低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提高小麦旗叶的光合能力。通过抗氧化及光合能力两方面协同缓解药隔期倒春寒下小麦生育中后期旗叶生长状况,增加主茎穗粒数和千粒重,保“源”增“库”,达到无灾稳产增产、有灾减 孙东岳 许辉 刘倩倩 许波 吴兆晨 魏凤珍 陈翔 李金才关键词:倒春寒 磷素 小麦 抗氧化系统 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沃丰麦169 2023年 沃丰麦169是由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和河南沃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百农207/济麦22为亲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22年5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220135. 张林 陈翔 李金才 刘贯军关键词:高产优质 杂交选育 审定 基于Web of Science全球小麦低温逆境的研究态势分析 2024年 低温逆境已成为限制全球小麦稳产丰产与优质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为客观全面地了解全球小麦低温逆境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2000-2020年发表的以“小麦”和“低温”为研究主题的相关文献为数据源,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检索到与主题密切相关的475篇文献从发文数量、发文国家、发文作者、研究机构、研究热点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自2000年以来,小麦低温逆境领域年发文数量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以中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为代表的农业大国均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美国学者Skin⁃ner是该领域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与其他学者合作密切的有李向楠和Fowler;该领域文献多发表于《Molecular Genetics and Genomics》和《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等优质期刊上;俄罗斯科学院是该领域发文量最多的科研机构;耐低温小麦新品种培育、耐寒分子生物学研究以及提高小麦产质量等方面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张林 陈翔 刘绿洲 陈建 张梦祥 任驿 魏凤珍 李金才关键词:小麦 低温逆境 强筋小麦新品种沃丰麦168 2023年 沃丰麦168是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与河南沃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22年通过了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该品种半冬性,全生育期222天,成熟期早于周麦18。分蘖力强,叶片宽长,叶色较深。株高79.1厘米,株型较松散,穗层整齐,熟相好。 任驿 张梦祥 陈建 张林 陈翔 李金才 刘贯军关键词:半冬性 分蘖力 强筋小麦 周麦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