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翔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郑州轻工业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河南省表界面科学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 3篇理学

主题

  • 3篇活性剂
  • 3篇表面活性
  • 3篇表面活性剂
  • 2篇亚胺
  • 2篇三氟
  • 2篇热分解
  • 2篇酰亚胺
  • 2篇离子
  • 1篇丁烷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参数
  • 1篇动力学研究
  • 1篇性能研究
  • 1篇阳离子
  • 1篇阳离子表面活...
  • 1篇脂肪醇
  • 1篇脂肪醇聚氧乙...
  • 1篇脂肪醇聚氧乙...
  • 1篇热力学
  • 1篇热力学性质

机构

  • 5篇郑州轻工业学...

作者

  • 5篇杨许召
  • 5篇王军
  • 5篇陈翔
  • 4篇邹文苑
  • 3篇宋浩
  • 2篇王满满
  • 1篇陈玉菲

传媒

  • 2篇日用化学工业
  • 1篇化学试剂
  • 1篇郑州轻工业学...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醇醚丙酸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表面活性
2014年
以脂肪醇(辛醇、癸醇和十二醇)、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7)和丙烯酸叔丁酯等为原料,经过加成反应和皂化反应合成了4种醇醚丙酸盐,用FTIR,1HNMR及ESI-MS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优化后的加成反应工艺条件为:n(脂肪醇或醇醚)∶n(丙烯酸叔丁酯)∶n(甲醇钠)=1∶3∶0.02,50℃下反应6 h。对4种醇醚丙酸盐的表面活性测定表明:均表现出了优良的表面活性;亲水基相同时,其临界胶束浓度(cmc)和相应的表面张力(γcmc)及分子最小横截面积(Amin)均随碳链的增长而逐渐减小,而饱和吸附量(Γmax)和吸附效率(pc20)则随碳链的增长逐渐增大;分子中引入乙氧基后,其cmc,γcmc和Amin增大,而Γmax和pc20减小。
王军杨许召苗进辉邹文苑陈翔
关键词:脂肪醇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表面活性
1-(吡啶鎓基)-5-(1-甲基哌啶鎓)戊烷双三氟磺酰亚胺盐的合成与热力学性质研究
2014年
运用分子设计理论合成了一种非对称双阳离子型离子液体1-(吡啶鎓基)-5-(1-甲基哌啶鎓)戊烷双三氟磺酰亚胺盐([PyC5Pi][NTf2]2),采用IR和1H 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使用非等温热重分析法、等转化率法和多元非线性回归法,研究了该离子液体的热稳定性、热分解动力学参数和热分解机理模型函数.结果表明,[PyC5Pi][NTf2]2的热稳定性较好;等转化率法得到[PyC5Pi][NTf2]2的平均活化能为160.10 kJ/mol,平均对数指前因子为9.17;多元非线性回归法得到该离子液体为n级自催化反应(CnB),n=1.592 6,Kcat=5.602 7,对应的热分解机理模型函数为f(α)=(1-α)1.592 6(1+5.602 7α),相应的活化能E=169.71 kJ·mol-1,对数指前因子lg A=9.59,与等转化率法得到的结果吻合.
王军王满满杨许召邹文苑陈翔宋浩
离子液体基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
以咪唑、溴代十二烷、1,3-二溴丙烷和十二叔胺为原料,合成了离子液体基Gemini表面活性剂[N1112C3IMC12][Br]2,并采用红外(IR)、核磁(1H NMR)对所合成的表面活性剂进行了表征,确认了离子液体的...
杨许召王军宋浩陈翔邹文苑
Bola型非对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以α,ω-二溴代烷、丁基咪唑和三丁基膦为原料经过二步反应合成了3种Bola型非对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间体1-(12-溴十二烷基)-3-丁基咪唑溴盐的较佳合成工艺条件为:n(丁基咪唑)∶n(1,12-二溴十二烷)∶n(四丁基碘化铵)=1∶1.5∶0.005,异丙醇作溶剂,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6 h;Bola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工艺条件为:n(1-(12-溴十二烷基)-3-丁基咪唑溴盐)∶n(三丁基膦)=1.05∶1,微波辅助反应,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12 h。所合成的Bola型表面活性剂表现出了优良的表面活性,30℃时cmc在5.7×10^-3~8.7×10^-2mol·L^-1之间、γcmc在30~36 m N·m^-1之间;随着碳链长度的增长,其cmc,γ_cmc及分子最小横截面积(A_min)逐渐减小,饱和吸附量(Γ_max)和吸附效率(pc_20)逐渐增大。
王军陈翔杨许召宋浩邹文苑陈玉菲
关键词:BOLA型表面活性剂阳离子咪唑微波辐照
1-(1-甲基哌啶鎓基)-4-(1-甲基吡咯烷鎓)丁烷双三氟磺酰亚胺盐的合成与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2014年
合成了一种非对称双阳离子型离子液体——标题化合物,并对其进行了IR和1HNMR表征,确定了其结构。利用非等温热重分析法(TG)测定了[Pyr C4Pi][NTf2]2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非等温热重曲线,并研究其热分解动力学及机理函数,确定了动力学三因子。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法确定的热分解机理模型函数为:f(α)=(1-α)(1+3.238 1α),相应的活化能E=146.74 k J/mol,指前因子lg A=7.72。与采用等转化率法(即Friedman法和Ozawa-Flynn-Wall法)得到的活化能值及指前因子较吻合。
王军王满满杨许召苗进辉陈翔
关键词:热分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