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昊

作品数:10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建筑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压强度
  • 3篇铁尾矿
  • 3篇尾矿
  • 3篇抗压
  • 3篇抗压强度
  • 3篇固废
  • 2篇脱硫
  • 2篇脱硫灰
  • 2篇磷渣
  • 2篇界面过渡区
  • 2篇孔结构
  • 2篇混凝土
  • 2篇掺合
  • 2篇掺合料
  • 1篇地震
  • 1篇地震响应
  • 1篇行波
  • 1篇行波激励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渗滤

机构

  • 10篇沈阳建筑大学
  • 1篇东北大学
  • 1篇大连交通大学
  • 1篇沈阳工业大学

作者

  • 10篇陈昊
  • 3篇张延年
  • 3篇苏雷
  • 2篇刘铁林
  • 2篇刘冰
  • 1篇徐亚丰
  • 1篇金松
  • 1篇顾晓薇
  • 1篇王广林

传媒

  • 1篇金属矿山
  • 1篇新型建筑材料
  • 1篇辽宁化工
  • 1篇节能
  • 1篇沈阳工业大学...
  • 1篇建筑与预算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第十六届全国...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2
  • 6篇201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铁尾矿基掺合料混凝土的抗压性能
2024年
为实现铁尾矿、钢渣和磷渣等固废资源化,减少水泥用量,并减轻铁尾矿单独做掺合料时对混凝土产生的不良影响,基于高硅型铁尾矿,引入磷渣、脱硫灰和钢渣3种掺合料,研究了铁尾矿-磷渣-脱硫灰(IPD)体系、铁尾矿-磷渣-钢渣(IPS)体系和铁尾矿-钢渣-脱硫灰(ISD)体系混凝土的抗压性能,利用压汞法和背散射电子成像技术分别对混凝土内部的孔隙、界面过渡区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IPD体系、IPS体系和ISD体系28 d抗压强度分别达到纯水泥混凝土的80.1%、92.4%和82.5%;加入掺合料后,骨料与水泥的界面过渡区更加密实,孔隙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掺合料的填充效应得到了较好发挥,减轻了内部孔隙对混凝土的不良影响.
张延年吕明陈昊李志军孙厚启
关键词:混凝土掺合料抗压强度孔结构
铁尾矿-磷渣-脱硫灰三元固废混凝土抗压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为实现铁尾矿固废材料的再生利用,提高工业固废利用率,以铁尾矿、磷渣、脱硫灰作为掺合料部分代替水泥制备混凝土,研究三元体系下钙相固废与铁尾矿协同作用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测试不同水胶比、铁尾矿研磨时间、掺合料掺量及掺合料比例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水胶比呈正相关关系,机械研磨提高了铁尾矿的比表面积,有利于铁尾矿表面与自由水发生水化反应,30%掺量混凝土后期抗压强度较20%掺量下降不大,在铁尾矿比表面积为1589.3 m^(2)/kg,铁尾矿、磷渣、脱硫灰分别占胶凝材料的6%、16%、8%时制备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最高,28 d抗压强度达到40.9 MPa。通过采用压汞法(MIP)和背散射电子成像技术(BSE)研究了混凝土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掺合料的掺入优化了混凝土的孔隙结构,促进了界面过渡区的发展。铁尾矿、磷渣、脱硫灰三元体系在30%掺量下对混凝土强度影响较小,可代替水泥制备混凝土。
杨道魁张延年顾晓薇陈昊韩东贾子涛
关键词:铁尾矿磷渣脱硫灰抗压强度
框架结构的行波效应研究
框架结构的地震安全性对于公众的生命财产至关重要,准确地计算框架结构地震响应是抗震设计的前提。本文应用Midas Gen 软件,对第三场地地震波作用下的三跨八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地震响应进行研究,在平面Y 方向加载第三场...
刘铁林刘晴陈昊刘冰
关键词:地震响应行波激励频谱分析
污泥颗粒化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污泥颗粒化是一个复杂的形成过程,这种现象在适宜的条件下便会自然发生。本文介绍了好氧颗粒污泥的基本特性和颗粒形成的影响因素,其中包括有机负荷、进水模式、反应器类型及其他影响因素,并对好氧颗粒污泥今后重点研究课题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苏雷陈昊
关键词:好氧颗粒污泥影响因素
多固废混凝土抗压性能及微观结构研究
2024年
为解决铁尾矿粉堆积问题,促进铁尾矿粉的资源化再利用,采用铁尾矿粉、钢渣粉、磷渣粉作为掺合料替代水泥制备混凝土,研究不同水胶比、铁尾矿粉研磨时间、掺合料掺量及掺合料配合比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胶比为0.46促进了三元掺合料的后期水化反应,机械研磨2.0 h有助于提高铁尾矿粉活性,钢渣粉与磷渣粉有耦合作用,钢渣粉水化生成Ca(OH)_(2)有助于磷渣粉水化,当铁尾矿粉、磷渣粉、钢渣粉掺量分别为6.0%、8.0%、16.0%时,混凝土28 d强度达到45.0 MPa。微观分析表明,掺合料掺量为30%时试件孔隙率优于掺量20%的试件,增加掺合料掺量能改善混凝土孔结构。
杨源王广林张延年陈昊韩东
关键词:磷渣粉钢渣粉抗压强度水化反应界面过渡区
污水生物除磷脱氮新技术探讨与展望被引量:1
2016年
概述了传统的生物除磷脱氮的基本原理与局限性,并介绍了新的除磷脱氮理论及典型工艺,指出反硝化除磷脱氮技术是未来污水生物处理可持续的发展方向。
苏雷陈昊
关键词:生物除磷脱氮反硝化除磷脱氮
膜技术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
2016年
介绍了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的基本性质,综述了膜技术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和实际运行中膜污染问题与解决方法。
苏雷陈昊
关键词:渗滤液膜污染
铁尾矿基多固废混凝土抗压性能及微观结构分析
2024年
针对铁尾矿堆存困难、综合利用率低和活性低的问题,以铁尾矿钢渣脱硫灰为复合掺合料制备多固废混凝土。通过抗压性能测试,研究复合掺合料掺量、铁尾矿细度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利用压汞法(MIP)和背散射电子成像技术(BSE)探究混凝土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复合掺合料的掺入对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影响较大,掺量小于20%的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与无掺合料组抗压强度基本持平,30%掺量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随铁尾矿比表面积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掺入复合掺合料和减小铁尾矿细度能够改善混凝土孔结构和提高界面过渡区的密实度。
张延年林吉森陈昊刘剑平程祥余靖玟
关键词:铁尾矿复合掺合料孔结构界面过渡区脱硫灰
基于纤维模型法钢骨-方钢管高强混凝土组合柱双向偏心受压力学性能研究
钢骨-钢管高强混凝土组合柱是一种新型承重柱设计模式,此类组合柱具有承载力高和延性好的特点。为了验证钢骨-方钢管高强混凝土组合柱双向偏心受压纤维模型法程序可靠性。采用Matlab软件编写了钢骨-方钢管高强混凝土组合柱双向偏...
陈昊金松徐亚丰
关键词:双向偏心受压纤维模型法
文献传递
某高层钢结构住宅优化研究
住宅钢结构有轻质、高强,抗震性能好等优点,造价是钢结构住宅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通过优化用钢量可以有效降低钢结构住宅的造价.本文基于ANSYS 二次开发的软件,针对一个18 层的钢结构住宅工程进行优化.在优化过程中,以最小...
陈昊刘铁林刘冰刘晴
关键词:钢结构住宅ANSYS软件二次开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