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雯
- 作品数:6 被引量:73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 基于SBM动态网络模型的中国高新区效率评价被引量:11
- 2018年
- 高新区是高新科学技术在不同经济主体之间转移的重要载体,国家高新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基于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对中国国家级高新区的效率进行评价。研究采用基于SBM松弛变量的动态网络模型,在研究中将高新区跨期活动因素纳入到动态效率的测量,克服了以往研究中局限于生产活动的投入产出分析忽略组织内部的连接性的缺陷。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国家高新区的生产效率和研发效率由于部门之间的连接效率与转换效率较低使得高新区绩效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且地区差异明显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点;其次,生产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取决于技术效率的改进,同时研发部门效率取决于技术进步水平,此外,研究发现多数高新区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
- 郑玉雯薛伟贤王萌
- 关键词:高新区绩效
- 丝绸之路经济带生产网络分工地位测度及启示被引量:1
- 2021年
- 利用生产分解模型测算2010—2017年丝绸之路经济带生产网络中41国34个细分行业的GVC前后向参与度和GVC地位指数,并从产业、区域和国家层面进行比较分析,为重构丝绸之路经济带生产网络提供现实依据。研究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生产网络是以前向参与方式进行国际分工,位于全球价值链中上游,虽然其分工地位有所下降,但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不断加深。不同产业的分工地位从高到低依次为服务业、初级产业、制造业;初级产业和服务业以前向方式参与国际分工,制造业则以后向方式参与国际分工;地理区域的分工地位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空间特征,而参与程度则表现出"东西深、南部浅,亚洲后向、欧洲前向"的特点;爱尔兰、希腊、芬兰等拥有先进技术的发达国家以及蒙古、哈萨克斯坦等自然资源充裕的国家分工地位最高,斯里兰卡、尼泊尔等发展中国家分工地位最低。
- 薛伟贤杨文瀚郑玉雯
- 关键词:生产网络分工地位
- 生态文明视角下丝绸之路经济带复合生态系统构建研究被引量:10
- 2017年
- 生态文明是由生态环境、经济效率和社会发展构成的复合体系,在现有生态文明内涵的基础上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文明的内涵进行界定。基于此,运用熵值法构建指标体系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选取的42个主要国家,从生态环境、经济效率、社会发展三个方面进行生态文明评价。依据评价结果的分析结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文明发展现状的现实考量,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提出构建社会—经济—生态一体化的复合生态系统,力求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间基于复合生态系统构建理念互学互鉴,在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 薛伟贤郑玉雯
- 关键词:生态文明复合生态系统
- 基于循环经济的我国西部地区生态工业园区优化设计研究被引量:19
- 2018年
- "一带一路"倡议使向西开放战略进入以内陆开放为趋势的深度推进阶段,随着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资源耗竭和生态消费已经成为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桎梏。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先天脆弱性决定了其在实现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应该强化产业共生和发展循环经济。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生态化建设思路是破解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生态化发展中资源环境等多重制约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循环经济的思想,以生态工业园区的热电转换过程为例,通过不确定性建模与优化的研究方法对西部地区生态工业园进行优化设计,解析工业园区产业生态化循环层面的实现方案,并以此为借鉴,提出推进西部地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方案及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发展的对策。
- 薛伟贤郑玉雯王迪
- 关键词: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复杂系统
- “一带一路”产能合作模型构建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9年
- 文章基于全球价值链(GVC)视角对国际产能合作的内涵进行界定,构建GVC模式产能合作的两国模型,并提出生产成本、运输成本、转移成本和组装成本影响GVC模式产能合作的相关命题。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资源禀赋优势、运输能力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促进了"一带一路"产能合作,地理距离、税收负担和劳动力成本对"一带一路"产能合作有显著负向影响。
- 刘敏刘敏薛伟贤
-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系统广义矩估计
-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协同发展的驱动因素——基于哈肯模型的分阶段研究被引量:25
- 2019年
- 对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实现协同发展的驱动因素进行识别,探索沿线国家在协同发展进程中经济增长动力、市场分割程度、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的不适应,有助于准确认识和把握沿线国家的协同发展规律。本文立足于区域协同发展的特征,基于区域比较优势的空间关联及其内在扩散作用机理,从比较优势(RCA)、经济联系(RER)和价值链分割(RVS)三个维度构建理论模型,运用哈肯模型实证分析2008-2012和2013-2017十年间两阶段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42个主要国家协同发展的驱动因素并进行分阶段识别序参量。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比较优势演化存在显著的关联性,沿线国家协同发展的序参量由2008-2012年第一阶段的RCA转变为2013-2017年第二阶段的RCA和RVS,实现了由单一驱动机制转向多重驱动机制的协同演变,沿线国家协同发展进程进入了新阶段,协同程度整体上由低协同状态上升为高协同状态;市场分割程度降低,得益于沿线国家技术差距的缩小以及技术溢出水平的提高;协同发展的国际市场环境逐渐开放并得以优化;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区与拓展区协同发展水平的差距在逐渐缩小。研究结论旨在为沿线各国加快构建协同发展创新机制与合作协同体系,以及解决丝路沿线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提供理论参考。
- 郑玉雯薛伟贤
- 关键词:序参量